首页 理论教育后危机背景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后危机背景下新兴产业发展

后危机背景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后危机背景下新兴产业发展

【摘要】:首先,新兴经济体崛起挑战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其次,新兴经济体崛起推动了西方主导的国际体制机制加快变革调整。新兴经济体正在合力改变世界政治和贸易版图。再有,新兴经济体崛起削弱了西方在一些地区事务上的影响力。领土作为国家的生存空间,是影响国力的基本因素。

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从历史上看,欧美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后便牢牢把握着世界政治的主导权,尤以对全球性议题的话语权垄断为表征。但随着新兴经济体崛起的速度从慢到快,新兴大国的跃升从点到面,以及对国际政治影响的由表及里,西方掌控大局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首先,新兴经济体崛起挑战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欧美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减小,绝对优势逐渐向相对优势转变。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纷纷陷入衰退,2009年发达国家出现二战以来的首次全年负增长,其中贸易出口缩水10%。从GDP总量(2009年)来看,E11合计为12.78万亿美元,占世界份额的22.1%;而G7+AUS为31.99万亿美元,占世界份额的55.2%;G4+EU为40.25万亿美元,占世界份额的66%。这意味着E11占世界GDP总量的份额与其余至少173个经济体大致相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E11占世界GDP总量的份额还在不断增长。此外,就单个国家而言,11国中部分国家的GDP或已超过除美国和日本之外的其他中等发达国家,或与之并驾齐驱。另一方面,与一些新兴经济体稳健的发展模式日益得到各方认同形成反差,西方尤其是美英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因被指引发危机而遭质疑。加上发达国家内部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力量的上升,使得其长期作为自由贸易和全球化进程倡导者、推动者的形象及道义优势明显受损。如果说GDP全球比重的缩水削弱了西方“硬”主导力,失去发展模式的制高点则是其“软”主导力下降的重要标志。

其次,新兴经济体崛起推动了西方主导的国际体制机制加快变革调整。20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召开前夕,“金砖四国”财长就应对危机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联合发表一揽子建议立场,而IMF增发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的决定,亦被解读为是对新兴经济体此种关切的认同。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举行了首次正式会晤,四国就联合国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全球性议题联合表态。新兴经济体正在合力改变世界政治和贸易版图。美国在IMF中的份额和投票权分别占17.09%和16.97%;日本占6.13%和6.02%;欧盟占31.98%和32.38%,其中德国占5.99%和5.88%,英国和法国均为4.96%和4.86%,意大利占3.25%和3.2%,西欧小国荷兰和比利时也分别占到了2.38%、2.34%和2.12%和2.09%,超过了印度和巴西,以单个国家比较,中国排第六,分别为3.72%和3.66%,“金砖四国”合计为9.77%和9.63%,不足10%,远远不能代表上述四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所体现的重要价值。然而,根据卡恩的说法,即使中国独享5%中的最大增长2%,中国在IMF的份额仍然低于德国和日本,与中国现在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仍不匹配。但是,毕竟要看到IMF的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与1980年中国重返IMF时2.34%的配额和2.28%的投票权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世行的情况与IMF几乎如出一辙,根据最新的数据,美国在世行的投票权最高,达16.36%,其次为日本7.85%,再次为德国4.48%,然后依次为英国、法国,均为4.3%,中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印度均为2.78%,荷兰2.21%,巴西2.02%,比利时1.8%。国际经济组织中对于新兴经济体的改革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新兴经济体未来的发展中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未来的世界经济版图必将因为新兴经济体的强势发展而改变。

实际上,近来新兴经济体在很多国际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在上升。在安理会改革中,增加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席位已成共识。面对已经启动的政府间谈判,实力、地位更加凸显的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国“入常”态度更为坚决。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从建章立制到开始首次国别人权审议,则已根本扭转了其一贯的西方批评非西方的局面。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在日益主动地顺应这种趋势。如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08年初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应组建包括新兴大国在内类似于安理会的联合国经济理事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7年就启动了吸纳俄罗斯和智利等国加入的谈判,美国则一直公开呼吁中国和印度加入经合组织内的国际能源署,甚至承诺能源署可专门为此修改章程。而八国集团则乐见“G8+5”机制,邀请并倚重新兴大国商讨、应对频发的全球问题。

再有,新兴经济体崛起削弱了西方在一些地区事务上的影响力。当前,伴随南美洲国家联盟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左”派政权增多,亲美政府减少,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国的战略影响力不断增强,委内瑞拉更是取代美国成为加勒比和中美洲的最大外援国。在中亚,上合组织成立以来成员国间的军事合作不断深化,有力保障了地区局势和政治稳定,印度、巴基斯坦等观察员国的加入,使得组织的影响力延伸至南亚次大陆,在阿富汗、伊朗等向来由西方主导的议题上的话语权不断扩大。

此外,以印度、巴基斯坦为主力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围绕区域内自由贸易、粮食安全和反恐等议题的合作不断深化。俄罗斯推动召开里海沿岸国家领导人会议,各方就里海法律地位和能源开发等议题发表联合声明,等等。这些区域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牵制、削弱、规避西方大国任意插手一些地区事务的屏障。虽然美欧的全球优势地位短期内仍将持续,但新兴经济体对其所在区域内事务的影响力的扩大,已是无法改变的趋势。

新兴经济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应运而生,迅速发展壮大,国内生产总值已占世界经济总量的近一半。在全球化进程中,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实现互利双赢,成为近年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新兴经济体发展潜力很大,未来在国际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领土作为国家的生存空间,是影响国力的基本因素。E11的领土总面积为4925万平方公里,占世界表面积的36.73%,是G7+AUS领土总面积(2919万平方公里)的1.69倍。而其余经济体的领土面积合计仅占世界表面积的41.5%。其中,俄罗斯、中国和巴西的领土面积在E11中居前三位。

2008年,E11人口总量合计为34.12亿人,占世界人口总量的51%,是G7+AUS人口总量(7.5亿)的4.55倍,G4+EU人口总量(9.8亿)的3.48倍。其中,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世界性的人口大国,2008年总人口分别高达13.27亿和11.86亿。(www.chuimin.cn)

专栏3—1 新兴经济体影响全球决策[3]

一直以来,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决策中缺乏影响力。但在3月14日结束的此次20国集团(G20)财长会议上,他们获得了承诺——将从国际贷款机构得到更多资金,并在其中拥有更多发言权。G20中的10个新兴经济体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墨西哥、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韩国、阿根廷和土耳其。它们虽然遭受了全球经济低迷的重创,但是过去数年的强劲经济增长令它们获得更多影响力。巴西央行行长梅里尔斯表示:“新兴国家若不参与进来,当今全球问题则不可能获得解决……这是决策过程的自然演化。”

“金砖四国”发出嘹亮声音

四国正在努力推动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更多投票权,该组织长期以来被美国和欧盟国家主导。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巴西、印度、俄罗斯和中国已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变得至关重要。这四个国家发布联合声明称,鉴于私人资本撤资潮可能持续至2010年,为了克服这一不利影响,跨国金融机构应显著扩大放贷规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尤其应当增加资金援助。

声明称,IMF的资金实力明显不足,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大幅提高资金规模,世界银行应当通过在全球资本市场筹资来提高放贷实力,同时还应调整对单个国家的贷款上限,呼吁IMF加快出售所持的部分黄金资产。此外,发展中国家应发挥更大的影响,具有更多的话语权。IMF和世界银行领导层的选拔不应受到国籍或地域因素的限制。声明还表达了对美国外汇政策的担忧,强调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应努力确保宏观经济政策更加均衡主动,具有更好的协调性和反周期性。获G20联合公报积极回应,3月14日,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伦敦近郊的霍舍姆闭幕,与会财长及央行行长发表联合公报,承诺将动用一切财政能力和货币政策来应对当前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并加大对深受危机影响的新兴国家市场的援助,强化全球金融监管体系。

公报积极回应了“金砖四国”的要求,称IMF需在2011年1月前完成成员国认缴份额的重新审核;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包括最穷经济体,应该具有更大发言权和代表权;世界银行改革应该在2010年春季会议前完成。20国集团还保证协助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应对国际资本倒流,一致同意大幅度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还保证所有多边发展银行可以获取所需资金。

G20首脑峰会将出台实质政策

4月2日将举行更有分量的G20首脑峰会,有望出台实质政策。此前的G20财长会议提出了各国推出银行救援计划的标准化建议,明确了金融监管和金融体系的改革措施及建议,同意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救援。另外,发展中国家要求改革IMF以获得更大话语权和加强对发达国家监管的诉求得到了正面的回应。美国新总统的加入,也将使这次首脑峰会比去年11月份的峰会更有分量。按计划,本周美国财政部长就将公布政府对银行问题资产的购买计划的细节,并提出详尽的金融监管改革日程表。欧洲也将在欧盟春季首脑会议中讨论是否加大对东欧国家的救助。因此,在4月2日的峰会上,各国将就银行救援和金融监管改革出台一致行动计划,另外IMF的资本金扩大程度会被明确,发展中国家在IMF和世界银行中的话语权增强或被重申。

2010年6月,国际金融协会总裁查尔斯·达雷华表示,G20多伦多峰会上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将有更大的发言权,更广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他还说,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仅由美国和欧洲唱主角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等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国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