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诸葛亮会解决了难题,实行军事民主

诸葛亮会解决了难题,实行军事民主

【摘要】:但是,这些难题在“诸葛亮会”中得到了解决。而开“诸葛亮会”则是实行军事民主的一种具体形式。战前或战时开“诸葛亮会”,以便大家集思广益献破敌之策,这已经成为我军的传统和习惯。毛泽东也不例外,他把扩大的政治局会议称之为“诸葛亮会”,也是这种传统所使然。经过多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反复讨论,乃至不同意见的争论,最终“诸葛亮”们统一了意见:出兵朝鲜。以后的历史证明,“诸葛亮会”的决策是正确的。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接着,又把第七舰队派往中国台湾海峡。9月15日纠集15个国家的军队,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

朝鲜形势在日趋恶化中,中国是否派出军队反击美帝的战争威胁,对年轻的共和国是个严峻考验。

毛泽东周恩来认为,在出兵援朝问题上,对外应该先向敌人发出警告,争取让它知难而退。如果敌人打到三八线时提出和谈,就不应该放过这样一个机会;对内则请各大区的负责人再议一议,掌握好最后决定出兵的时机,早了不利于充分暴露敌人,晚了又对我军事上不利。

9月30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庆祝建国一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说,向世界舆论传递信息。他说:“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也从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谁要企图把中国近五万万人口排除在联合国之外,谁要是抹煞和破坏这四分之一人类的利益而妄想独断地解决与中国有直接关系的任何东方问题,那么,谁就一定要碰得头破血流。”

周恩来的演说震动了世界。“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句话,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坚定立场。那就是中国主张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但美国军队如果越过三八线,扩大侵略战争,中国不能坐视不顾。

但是,也就在周恩来发表演说的同一天,李承晚军第三师越过了三八线。

10月1日,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国庆日,麦克阿瑟无视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竟向北朝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无条件投降。当天晚上,金日成便召见了中国大使。他说:“麦克阿瑟要我们举手,我们从来没有这么个习惯。”与此同时,他向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出兵援朝的请求,希望中国集结在鸭绿江边的第十三兵团尽快过江作战。

对金日成的请求,毛泽东立即做出回应。

10月2日开始,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出兵援朝问题。各大区负责人和中央党政军负责人都到了会。(www.chuimin.cn)

会议开始时,毛泽东先作了个开场白,他说:

“这是个‘诸葛亮会’,请大家来,谈谈对出兵援朝问题的看法,着重摆一摆出兵的不利条件和出兵后有什么困难的问题。”(雷英夫 陈先义:《统帅部参谋的追怀》,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第169页)

与会者畅所欲言,确实摆了不少不利因素和困难。毛泽东对周恩来说,让大家放开说,这样做便于吸取群众的智慧,丰富决策的依据。很多同志摆出的意见非常具有建设性,对完善出兵方案和赴朝后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困难,提得非常具体。

中国是否出兵抗美援朝?这是一个艰难的决策。据曾任毛泽东秘书的胡乔木说,毛泽东一生有两次决策最为艰难:一次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局面被国民党破坏,内战迫在眉睫,要不要进行解放战争,一时决心难下;第二次就是抗美援朝,当时,共和国建国只有一周年,百废待兴,土匪、国民党残兵败将、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还为数不少,打了多年仗的解放军武器装备还没有改善,况且面对是世界上装备最为精良的美国军队,又有15国仆从军队,一旦打起来,国内要承受多大损失,能否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党中央和毛泽东一时难下决心。

但是,这些难题在“诸葛亮会”中得到了解决。

毛泽东创立新型的人民军队,实行了崭新的三大民主原则:政治民主、军事民主和经济民主。而开“诸葛亮会”则是实行军事民主的一种具体形式。从班组基层单位,到中央军委最高统帅部,都曾经无数次地开过这样的会。战前或战时开“诸葛亮会”,以便大家集思广益献破敌之策,这已经成为我军的传统和习惯。毛泽东也不例外,他把扩大的政治局会议称之为“诸葛亮会”,也是这种传统所使然。当然,这是一种良好的民主传统。

经过多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反复讨论,乃至不同意见的争论,最终“诸葛亮”们统一了意见:出兵朝鲜。

以后的历史证明,“诸葛亮会”的决策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