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庞安时,黄岗教育名人传录,医道传承者

庞安时,黄岗教育名人传录,医道传承者

【摘要】:庞安时,字安常。苏轼、张耒居黄州时,与安时交往甚密。张耒言“淮南人谓庞安常能与伤寒说话”。黄庭坚与庞安时亦交谊深厚。后世医家论庞安时“医能启扁鹊之所秘,元化(华佗)之可法,使天假其年,其所就不在古人下。”安时弟子甚众,计有60余人。李百全,舒州桐城名医,师侍庞安常,尽得其传,尤以针术为著。史载尚有王寔、魏炳、胡道士、栾仲实之父、屠光远等,皆得安时之传,为一方名医。

庞安时 (1042~1099),字安常。蕲水(今浠水县)麻桥人。出身医学世家,曾祖名慥,祖名震,父名庆,号高医,三代未仕。安时幼时读书,过目辄记。及长,父授以脉诀,安时不以为足,“独取黄帝扁鹊之脉治之……通其说,时出新意,辩诘不可屈。”(《宋史》)年长博读《太素》《灵枢》《甲乙经》诸书,后患耳聋,愈专心钻研医学,尤精伤寒针灸,曾说:“世传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详,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

安时为人治病,愈者十有八九。登门求治者,则设坊留诊,亲视汤药,并安排饮食。病愈始遣归,活人无数。“有民家孕妇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抚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人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宋史》)问其故,安时说:“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它术也。”取儿视之,针痕犹在。皆赞叹不已。

苏轼、张耒居黄州时,与安时交往甚密。苏轼称庞“精于伤寒妙得长沙(即张仲景)遗旨”。张耒言“淮南人谓庞安常能与伤寒说话”。黄庭坚与庞安时亦交谊深厚。庞有医著《补仲景〈伤寒论〉》(即今《伤寒总病论》),黄亲为其著作序,序中赞庞“自少时善医方,为人治病,处其死生多验,名倾江淮诸医”。“人以病造,不择贵贱贫富,便斋曲房,调护以寒暑之宜。”“爱其老而慈其幼,如痛在己也,未尝轻用人之疾尝试其所不知之方。”“轻财如粪土而乐义,耐事如慈母而有常。”“起人之疾不可缕数。”(www.chuimin.cn)

安时58岁发病,其弟子请自视脉,安时笑道:“今予胃气已绝,死矣。”拒饮汤药,数日后,与客坐语而卒。后世医家论庞安时“医能启扁鹊之所秘,元化(华佗)之可法,使天假其年,其所就不在古人下。”安时遗著甚多,其《伤寒总病论》言前人之所未言,奠后世温病学之基。1957年由商务印书馆重印,推为中医学经典著作。1987年,浠水县卫生局与湖北中医学院曾出版《伤寒总病论释评》一书。

安时弟子甚众,计有60余人。以李百全、张子充医名最著。李百全,舒州桐城名医,师侍庞安常,尽得其传,尤以针术为著。张子充,是《医说》著者张杲之伯祖,少时喜医方,受业于安时,尤得安常喜欢。史载尚有王寔、魏炳、胡道士、栾仲实之父、屠光远等,皆得安时之传,为一方名医。张耒曾向庞氏请教脉学,庞论脉学,娓娓谈来,使听者如沐春风,张曰:“听其议博而不繁,妙而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