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程颐祖居中山博野,后迁洛阳,祖父程遹知黄陂县事,娶妻孝感张氏,生子名珦。据《黄安县志·二程山记·羽叔考功诗后》:“滠之东陵有山曰大程、小程,父老以明道、伊川两夫子名也。”程颢、程颐为亲兄弟,合称二程,早年受业于周敦颐。其弟程颐讲学达三十年,门人甚多。......
2023-11-26
庞安时 (1042~1099),字安常。蕲水(今浠水县)麻桥人。出身医学世家,曾祖名慥,祖名震,父名庆,号高医,三代未仕。安时幼时读书,过目辄记。及长,父授以脉诀,安时不以为足,“独取黄帝、扁鹊之脉治之……通其说,时出新意,辩诘不可屈。”(《宋史》)年长博读《太素》《灵枢》《甲乙经》诸书,后患耳聋,愈专心钻研医学,尤精伤寒、针灸,曾说:“世传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详,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
安时为人治病,愈者十有八九。登门求治者,则设坊留诊,亲视汤药,并安排饮食。病愈始遣归,活人无数。“有民家孕妇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抚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人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宋史》)问其故,安时说:“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它术也。”取儿视之,针痕犹在。皆赞叹不已。
苏轼、张耒居黄州时,与安时交往甚密。苏轼称庞“精于伤寒妙得长沙(即张仲景)遗旨”。张耒言“淮南人谓庞安常能与伤寒说话”。黄庭坚与庞安时亦交谊深厚。庞有医著《补仲景〈伤寒论〉》(即今《伤寒总病论》),黄亲为其著作序,序中赞庞“自少时善医方,为人治病,处其死生多验,名倾江淮诸医”。“人以病造,不择贵贱贫富,便斋曲房,调护以寒暑之宜。”“爱其老而慈其幼,如痛在己也,未尝轻用人之疾尝试其所不知之方。”“轻财如粪土而乐义,耐事如慈母而有常。”“起人之疾不可缕数。”(www.chuimin.cn)
安时58岁发病,其弟子请自视脉,安时笑道:“今予胃气已绝,死矣。”拒饮汤药,数日后,与客坐语而卒。后世医家论庞安时“医能启扁鹊之所秘,元化(华佗)之可法,使天假其年,其所就不在古人下。”安时遗著甚多,其《伤寒总病论》言前人之所未言,奠后世温病学之基。1957年由商务印书馆重印,推为中医学经典著作。1987年,浠水县卫生局与湖北中医学院曾出版《伤寒总病论释评》一书。
安时弟子甚众,计有60余人。以李百全、张子充医名最著。李百全,舒州桐城名医,师侍庞安常,尽得其传,尤以针术为著。张子充,是《医说》著者张杲之伯祖,少时喜医方,受业于安时,尤得安常喜欢。史载尚有王寔、魏炳、胡道士、栾仲实之父、屠光远等,皆得安时之传,为一方名医。张耒曾向庞氏请教脉学,庞论脉学,娓娓谈来,使听者如沐春风,张曰:“听其议博而不繁,妙而易晓。”
有关黄冈教育名人传录的文章
程颢、程颐祖居中山博野,后迁洛阳,祖父程遹知黄陂县事,娶妻孝感张氏,生子名珦。据《黄安县志·二程山记·羽叔考功诗后》:“滠之东陵有山曰大程、小程,父老以明道、伊川两夫子名也。”程颢、程颐为亲兄弟,合称二程,早年受业于周敦颐。其弟程颐讲学达三十年,门人甚多。......
2023-11-26
杨守敬,一名开科、恺,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陆城人。何卸任后,杨守敬复为新任驻日公使黎庶昌随员。驻日期间,杨守敬于街市书店中,发现不少中国散佚古书,因无力购置,即以随带汉魏六朝碑版及古钱古印为本,访求搜购。民国4年杨守敬病逝于家乡。......
2023-11-26
李仕彬,字百之,晚号石叟。原籍蕲春,后迁居英山。同治元年春,学使贾瑚以“燕语帘龙静”赋题试士,士彬有“落花飞絮之天,画栋雕梁之院,忆可人兮不来,抚孤琴而不倦”句,贾甚赞之。后历任严州、金华、温州、杭州知府。去任之日,士女夹道欢送。光绪二十一年出任潮州知府,检阅卷宗,有营兵鸡奸毙命案,前任未敢处理,士彬亲赴犯事处所,勘明实情,正法二名,营伍整肃。......
2023-11-26
陈潭秋,名澄,又名宗琇、秋荪,字云先,号潭秋。年底正式成立中共武汉地区执行委员会,陈负责组织工作。陈与董必武支持女师罢课、请愿,赶走王式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陈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1932年7月营救出狱,返回上海,同年秋调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同年秋,红军长征,陈留任中共苏区分局委员,领导开展游击战争。8月,与陈云等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2023-11-26
瞿九思,字睿夫,号慕川。九思10岁随父至江西吉安任所,从名师罗洪先读书。时黄梅县令张维翰违制苛派,县民殴打县令,九思同情县民,县令诬其“聚众倡乱”。朝廷将九思流放塞外。有冯梦祯于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前为九思剖白,张居正知九思有才华,经周旋,遂得释放返乡。九思冤白归后,著书立说,四方从学者日众。时部院大臣向九思求书惟恐不获,士大夫过楚,均以未能亲聆九思教诲为憾。......
2023-11-26
李翠贞,女,字华容,号反璞。李积极参加,并为班组织者之一。不久,知艾于家乡有原配,即与离婚回武汉。抗日战争胜利,省二女师奉命由恩施东迁,李翠贞率师生自核桃坝徒步至巴东,转乘轮船东下。李翠贞以个人积蓄添置课桌、椅60套,不惜重金,再三登门聘请酆道济、饶校文、毛君为、冯永轩、马丝白等名流来校任教。李翠贞长于文学,生前曾有读书笔记、《随感录》、报刊投稿留底数十册,后皆毁于战火。......
2023-11-26
耿定向,字在伦,号楚侗。次年三月十一日,户部批复,奉旨钦定黄安县名。嗣后,九次上书辞归居天台山,与其弟定理、定力设天台书院,讲学授徒,学者称天台先生。然定向以王守仁之学为本,与李贽相违。黄安知县胡尚质即地构堂三楹,奉定向画像于其中,并购置讲堂书舍,以待讲学之士及求学生童。与兄定向讲学于天台书院、黄冈问津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倡明理学。仲兄定理隐居不仕,兄弟亦相与讲学不倦,学者称八先生。......
2023-11-26
姚晋圻,字彦长,号东安,别号东安先生。姚幼时勤奋好学,不知疲倦,后得名师悉心指教,“于是苕生颖发,神诣窥微,往往腾踔于师说之处”。光绪二十四年散馆,改刑部主事。姚晋圻执教数十年,治学严谨,且谨厚乐仕,“接来学者千余辈,教成楚材,为时所称”。邑人王葆心将其部分遗稿,辑为《东安遗书》及《罗田两太史骈文钞》,并撰有《姚东安先生六十岁行状 》。......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