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揭开红嘴鸥迁徙之谜:COP15探秘行动

揭开红嘴鸥迁徙之谜:COP15探秘行动

【摘要】:精灵一般的红嘴鸥自此走进了昆明人的视线,被视为上宾。2014年,在红嘴鸥来昆越冬30周年之际,一场关于揭开红嘴鸥迁徙谜团的大型公益探秘行动拉开了序幕。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34只携带卫星定位装置的红嘴鸥分3批放飞,成功反馈回32000多条数据。人不负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定不负人。而你我需要做的,就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点亮生态文明的水滴,让绿水青山间,永远都有鸥来象往。

昆明广播电视台 刘 旭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我们无论用多么美妙的辞藻,也难以描绘属于大自然的生态和谐之美。青山绿水、良田沃土,既是上天馈赠的宝贵财富,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安身立命之本。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物种数量多,特有种比例高。而云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环境、高度密集的景观类型,从热带谷地到高山寒带完整的生态系统,保存了许多珍稀、特有、古老的类群,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且具有全球意义的关键区。

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云南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有此美誉和桂冠,除了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也离不开生活在这片沃土上的每一个人。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最有成效的地区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早已渗透到了彩云之南的每个人的血液之中。

在中国,不是每一个地方都能够看到成千上万只红嘴鸥蹁跹于城市上空的盛况;也没有一个城市能够连续30多年,每到冬季都吸引着远道而来的红嘴鸥如约而至,上演延绵不绝的人鸥情缘。1985年的冬天,成群结队的红嘴鸥停留滇池,并沿着蜿蜒的河流首次飞进了城市中心区。精灵一般的红嘴鸥自此走进了昆明人的视线,被视为上宾。每到冬季,人们便会自发来到红嘴鸥的聚集地,观鸥、赞鸥、喂鸥、护鸥,形成了人鸥和谐共处,鸥戏春城的别样景致。

2014年,在红嘴鸥来昆越冬30周年之际,一场关于揭开红嘴鸥迁徙谜团的大型公益探秘行动拉开了序幕。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34只携带卫星定位装置的红嘴鸥分3批放飞,成功反馈回32000多条数据。这些数据清晰地描绘出了红嘴鸥在昆明的生活习性、活动路线和栖息地,准确地记录了红嘴鸥的迁徙轨迹和繁殖信息,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也终于揭开了一直困扰在昆明人心中的谜团。(www.chuimin.cn)

还记得在整个探秘活动过程中,我的同事们兵分多路、全程跟进,跨越中、蒙、俄三国,行程上万公里。沿途不断追踪红嘴鸥的迁徙路线,寻访蒙、俄当地居民及鸟类专家,最终拍摄到了红嘴鸥落脚于蒙古吉尔吉斯湖、乌布苏湖、俄罗斯贝加尔湖栖息繁殖的情况。他们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一起,不仅深入到条件恶劣的无人区,真实记录了科考过程,同时还收集到了30年前红嘴鸥第一次莅临昆明时的珍贵历史资料,揭示了红嘴鸥与昆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情缘的秘密。在世人面前展现了昆明“春天之城、海鸥之乡,人鸥情缘、涌动春城”的独特魅力。

“海鸥去哪儿”引发的关注,仅仅只是一个缩影。自1992年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我国就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优异的“绿色答卷”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向世界发出“春城之邀”,欢迎大家聚首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在这次大会上,将绘制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而就在大会召开前夕,一个原本栖息在西双版纳州的野生亚洲象群再次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

从3月份开始,“短鼻家族”走出丛林,一路北上迁徙数百公里,跨越了半个云南,一度进入到昆明的周边区域。一时间,“全民追象”的热潮席卷全球。世人在为这群大象所表现出的憨态可掬、团结互助所倾倒的同时,也由此感知到了一个可爱可信、生动立体的中国。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仅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也是世界各国的愿景。人不负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定不负人。而你我需要做的,就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点亮生态文明的水滴,让绿水青山间,永远都有鸥来象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