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教育大众化成果及其重要性

大学教育大众化成果及其重要性

【摘要】:可以说扩展是一种不可避免、不能压制的理论,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于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之外。大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后果,并产生了连锁反应。所以,在大学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不能把学生培养成适应不同专业分工的专家,因为古代大学保证学生获得“特权”的知识已不存在了。因此,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过程,极大地对阻碍了大学功能的发挥,分裂了大学功能的整体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民众接受大学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经济发展为大学扩招提供了物质基础,大学在经历漫长的精英教育阶段之后,其自身发展的逻辑也需要进行调整与转型。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学的数量和大学入学人数不断地增加,西方国家的大学教育先后进入大众化时期。美国著名教育家马丁·特罗(Martin Trow)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交了一篇题为《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的论文。他在文中指出,当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为15%以内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时,它还是富裕者或智力卓越者的特权,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精英时期;一般的家庭子女也能上大学,当这个比率在15%~50%时,此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已发生了变化,转向大众教育;即使子女不愿意上大学家长也要让他们上大学,当这个比率超过50%时,高等教育就开始走向普及化。大学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很快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并广泛运用于大学发展的实践中,大学教育的规模扩展变成一个世界性的趋势。

我国从1999年开始急剧扩大大学教育的规模,目前是世界上大学规模最大的国家,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更是达到了世界第一。可以说扩展是一种不可避免、不能压制的理论,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于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之外。要想在经济领域有所作为,进入大学学习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同时,大学颁发的证书和文凭在现代社会中也是举足轻重的,它们是多数人提升社会地位、提高工资和生活水平所必需的。国家需要大学培育更多的劳动者来支撑知识经济的发展。根据形势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要求进入大学学习的人数还会不断增加。可见,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过程势不可当,由大学教育大众化的结果所产生的新问题也是不可阻挡的。

其一,大学教育的质量会受到影响。大学教育大众化之后,学生入学总人数不断增加,大学也就不得不面对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大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后果,并产生了连锁反应。传统大学赋予学生的优越地位大打折扣。这种变化强化了大学的功利主义和学术的工具主义思想,大学生对竞争优势的争夺变得急功近利,大学毕业生过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问题。虽然大学培养出的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但是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却越来越少。一方面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变得较为普遍,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有些企业甚至不惜重金面向世界各国引进人才。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大学把主要的精力都用于应对规模持续扩张的问题上,这就使大学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学的本体功能(人才培养)的发挥方面。(www.chuimin.cn)

其二,古典大学的学术与知识氛围逐渐弱化。随着大学日益强调生产率,大学在各个方面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重视实际产出。这与传统大学闲庭信步的传统已渐行渐远。在这种背景下,大学教师的劳动强度明显加大,在校师生人数迅速增多,大学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理念难以为继。师生之间、同行之间的关系日益淡薄,取而代之的是官僚体制下的评价、质量、咨询以及指导等,没有一个学术团体能够阻止和抵抗这种转变对学术发展的销蚀。知识社会的兴起让经过加工的知识,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知识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学术和科学文化的范畴,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很难说大学有能力生产并驾驭新的、社会分散化的知识。所以,在大学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不能把学生培养成适应不同专业分工的专家,因为古代大学保证学生获得“特权”的知识已不存在了。因此,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过程,极大地对阻碍了大学功能的发挥,分裂了大学功能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