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关于专业工程师和经济家培养的重要教育问题

关于专业工程师和经济家培养的重要教育问题

【摘要】:教育答问112予承诸君雅意,设题见效且使余知贵邦之重要教育问题,感甚!各国必须注意于专门工程师及经济家之养成,中国为尤甚。教育上负有重大之责任,战不战者,皆不可废者也。远看无论矣,即如日本与中国相去伊迩,在此以为固然者,在彼不知而嫌疑以起。故小学职业教育,当由外而内,不可由内而外。教育因欲养成第二种习惯,故贵思考,盖有思考然后可以知所选择。研究或掌管教育者,于练思之事,诚不可忽也。

教育答问112

 

 

予承诸君雅意,设题见效且使余知贵邦之重要教育问题,感甚!题多不能遍答,请择就询较类之三题,为缕述之。

(一)三题中询问最类者,为“照现在巴黎和平会议结果,公理未能合胜,武力就有压制公理之势,此后教育中对于造就军国民一端,是否不宜完全放弃?”此题殊大,终夜不克,究其极,约略言之。其论点有二。(1)无论何民族,对于人民体格之发达,皆有不容缓者。请问贵国现在之学校,发言能否达此目的?此甚重要之问题,不可不加意研究者也。设学校教师择其注重兵操与军事教育之力,提倡私人与公众卫生,灌输体育知识于社会,如关于儿童之养护、社会之传良、游戏与娱乐,为直接与间接地提倡,则平时既多健全之国民,不幸质有战争,亦不乏精壮之军旅,岂不益更多乎?至于造就军事专门人才,应当别论,非普通学校之事也。(2)果战争为不能免,则试观世界各国,亦有实力不充而能出战者乎?经济实业之发展,既为国利民福之要素,一旦有意,亦须仰给于此。各国必须注意于专门工程师及经济家之养成,中国为尤甚。所以启无穷之利源,裕兆庶之生民,此经济实力之发展。教育上负有重大之责任,战不战者,皆不可废者也。不得已而战,亦不过为国际交涉之后盾。抑知国际交涉,由于民族间不明彼此实在情形所致。远看无论矣,即如日本与中国相去伊迩,在此以为固然者,在彼不知而嫌疑以起。交涉以兴,欲泯此弊,宜便国内实现(如国民之特殊心理、国际之交涉情形等)广为传布,使外人晓然于此中原委及国人之情愫。利用学界联合会搜集事实,明白宣告或翻译新闻,传播远方;或常与他国名人及著名报馆通讯宣达事实、邀其探听,将此种通讯事实善为组织,行之无懈,措施有条,则民族间之情愫较易联络,而龃龉亦庶可稍减矣。

(二)第二问题为“实业教育在小学校之位置当若何?”此题入手办法,当研究儿童与家庭及乡土职业上关系。各地组织实业调查会,集其所用原料及器械之样本,考究其方法,以为小学之教材;同时可取以与他国之法相比较,以资裨补。故小学职业教育,当由外而内,不可由内而外。若由内而外,在小学即为直接的职业教育,则其不良之点有二:(1)学生年龄太小,是否宜于某种职业,不易确定;且早授职业,将减少其应需之普通教育,而失去其均平发达之机会。(2)职业机能自动练习,易致褊狭,且无相当之经验以为去取之凭借,势必扬守陈法,不求改良,结果恶劣,可断言也。

(三)德育问题,是否须借家教教育以补助之?此题大不易解决,诸君思念及此,实可快慰。欲讨论斯题,有宜注意者二事:(1)道德宗教的观念。对于道德及宗教之观念二者迥异,但传有修身伦理等学科,而少实践之机会,其弊不止于费时而无补,且我奖励虚伪多以仁义而行盗跖者矣,其于品性果何裨乎?若以修身伦理等科之无效,乃更益以相类之宗教教科,是徒多一种科目而已,岂根本之救济乎?(2)道德教育诚能从人生着想,力祛空虚之弊,取仁爱之精神,精深而博大之,以博大社会之幸福。则宗教之真精神已具于是,不知德育之有需于所谓宗教教育者,又何在也?耶稣圣典有云:“人不能爱其可见之见,何能责其爱不可知之上帝?”此言宗教不能离人生而犹自存在也。

予所得诸君之问者,已扬摧言之。尚有两事为前次讲演所未及,兹补陈之。

 

一、取得经验与支配经验有何关系?

 (www.chuimin.cn)

取得经验,前次已言之。支配经验之最大分子、厥维习惯,故曰习惯者人生之一大能力。习惯可以支配经验,研究心理学者,类能知之,考其可贵之点凡三:(1)初事似难习,久则易,可以省力;(2)习惯既成,则事有系统,不致紊乱;(3)有习惯易于措置,临事不致慌张,而有敏捷之效。或诣教盲目地在养成习惯,若以所谓习惯者,用广义的解释,则斯言固亦可信。特吾人所宜注意者,须知习惯有两种,养成习惯法亦有两种,二者有同泾渭,不相混淆。第一为机械的或盲动的习惯,如学校之于教授训育,不使学生知其设施之理由,但务习惯之养成,则其究也徒为机械的习惯,所谓无目的之动作是也。第二,理智的或聪明的习惯,如养成一习惯时,同时使学生知此习惯目的之所在,目的有迁异,则习惯亦不得不变更,此乃养成聪明的习惯,所谓有目的之动作是也。第二种习惯不问有事之难易,但用一己之聪明才力,以达到目的而后已。教育因欲养成第二种习惯,故贵思考,盖有思考然后可以知所选择。顾常人往往误会,以为养成思考非常困难,且与人生无关,不知思考者,不过准目的以定解决问题之方法耳。人无百年不变之目的,亦无百年不移之习惯。养成适当之习惯,以达必需之目的,此思考之事也。例如小儿见物,欲取物目的也。何以取之?思考也。去其困难而顺得之习惯成,而目的达,此思考之效也,安得谓思考与人生无关?盲动的习惯不过使吾人为动作之奴隶,有若牛马然,虽动作亦莫知其所之也。善记忆上下文,读之烂熟,考其意义,则茫然非不知,斯与牛马之盲动相去几希?又熟读九九表者,问其七八为何数,必由一八、二八而至七八,方知五十有六,斯可谓有智能者乎?需之外缘不变,旧习可用;外缘稍变,习惯亦随之而异。盲动的习惯在昔静的社会犹可敷衍,当今之世,瞬息千变,不可捉摸,苟无理智的习惯,以适应时势之趋向,则难乎其为生矣!研究或掌管教育者,于练思之事,诚不可忽也。

 

二、形式论理学与真实论理学

 

形式论理学最大缺点,认思想为独立与人生无关,如何养成理智的习惯,如何支配习惯,不之讲究。师范学校平日之所讲习,固不可失之狭隘,亦不可失之空疏。养成习惯方法,不过从诸法中加以选择,而速达其目的耳。故师范学校之教师,能善用练思方法,使学生他日皆具有选择之能力,则于教育法则之学习,已过半矣。兹简言思考之方法,以概其余思考之方法,实非繁复,约言之,可分三阶级:(1)就第二题调查各地实业状况一事言之,如蚕之饲养、吐丝作茧以及化蛾生卵等,以吾人之耳目身心实地观察深究,以为教授方法。(2)此段纯属精神方面,较之前段尤须用心,因次计划商酌而后行之故也,非无前段为其基本,此段则从成立,即能成立,亦无实用。盖各种方法,要比较称量,去其不适用者,留其当行者也。(3)熟察各种情形而实行之。未行之先,须察其是否可行;方行之时,须持试验态度;既行之后,须将所得之结果,与预计之方针比较,是否适当,以作改良之张本。以上三段,简单言之,曰搜求材料,曰比较,曰应用而已。虽属平常,然与师范生关系甚切,故特表而出之,为养成理智的习惯之一助也。

余此次到贵校,获与许多新少年讨论学理数日,极深感慰。今为临别之赠言,敢祝诸君康强愉快,前途无疆。

 

 

112 1919年5月18日杜威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演,陶行知口译,原载《杜威在华演讲集》,新学社19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