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宁波梅枝田村主要山林景点介绍

宁波梅枝田村主要山林景点介绍

【摘要】:梅枝田村环境清幽,山上绿树藤蔓缠绕,水库河港水波粼粼,山光水色相互辉映,主要有以下几座山林景点:白岩山、白鹤山、狮子山、犀牛山、藤蔓垂帘、王干山、月山等。白岩山上最著名的景点有九皋潭、羊祜洞、宝剑岩和仙人臼等。现在山间已经通了公路,正在开发白岩山旅游景点。明政府在该地区设有巡检司城和三个烽火台,王干山烽

梅枝田村环境清幽,山上绿树藤蔓缠绕,水库河港水波粼粼,山光水色相互辉映,主要有以下几座山林景点:白岩山、白鹤山、狮子山、犀牛山、藤蔓垂帘、王干山、月山等。

白岩山

又名九皋山,位于宁海县西南方向,最高峰海拔417米,为水车、越溪、七市三乡交界山峰。山上有三峰鼎峙,高插青冥:东山名白鹇峰,陡峻崔嵬,岩石白色,似展翅欲飞之白鹇鸟;西山名红岩峰,因南向岩壁色赭如染而得名;北山名躁龙峰,峰高为三峰之首,峰顶建有航标。登上峰顶极目远眺,海港山峦、田园房舍尽收眼底。峰肩有山坳,各“小龙潭”危岩耸立、怪石嵯峨,有的中空似室,有的拱接如桥。千百年来,白岩山的天然胜迹鲜为人知,只有山村的牧童、樵夫在山间憩息、游览。近年来,随着“胡公寺”“小龙潭”等旅游点的开辟,白岩山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去处。

白岩山上最著名的景点有九皋潭、羊祜洞、宝剑岩和仙人臼等。

九皋潭。位于躁龙峰背面山坳处,石壁如屏,高达数十仞。岩壁间有瀑布悬挂,水流倾泻直下,底下有一水潭,潭中水色墨绿,不知其深度。向潭底投一石块试探,四壁发出“嗡嗡”的响声,回音经久不止。潭旁石隙间列有残碑断碣,上面镌写着各个朝代的人来此求雨的记载。这里还流传着龙的故事。某一年,遇上大旱,这九皋潭的一条小躁龙救民心切,擅自降雨,大雨成洪,冲毁了山下的部分农田和村舍。小躁龙知道自己触犯了天条,就穿山而死。现在水车清泗岙还有一个山洞,人可以进入洞内。据说,这就是小躁龙自尽的地方。

羊祜洞。躁龙峰东南有个大岩洞,叫“羊祜洞”,也叫“羊祜相公洞”。洞口朝东,洞高可容一人直立,洞宽可供数十人躺在洞内。走进洞内,只见洞上方重岩层叠,犹如马蜂窝。洞口石块罗列,如桌,如几,如榻,如椅,形状各异。这洞为什么叫“羊祜洞”呢?羊祜是西晋武帝手下的一员大将。传说西晋武帝南下伐吴时,吴民都纷纷避到深山大泽中。当时,羊祜驻军浙东,亲自到各地招抚流亡的百姓。他来到宁海,亲自登上高山冷谷,安抚流亡百姓,百姓都感恩归顺朝廷。有一年隆冬,羊祜上白岩山遇上大风雪,他不愿惊扰山居百姓,就和士兵投宿在这岩洞内。他“宽和为政、修德爱民”的精神,深得人民的敬仰。后来,当地山民就把这洞称为“羊祜洞”,还在天平庵为他塑像,以示纪念。

宝剑岩。躁龙峰的东南有一块巨石,高约30米,阔近5米,厚1米许。石色灰白,从远处看,宛如一把宝剑插在山肩,故称为“宝剑岩”。岩顶长满蔓萝,丝丝下垂,春夏碧绿,秋冬橙黄,酷似剑柄上的穗子。

仙人臼。相传,躁龙峰南面的天平庵里曾经住着一个老和尚。他清苦学佛、自食其力,只在山间种点番薯等蔬菜苦度岁月,从不向人募化。有一年除夕,老和尚从瓮中倒出仅有的半碗谷子,坐在山门外的大石上用手搓米,准备次日煮饭供佛。忽然,来了一个白发老道,请和尚来到大石坪前,将拐杖向石孔点了几点,口中念念有词:“石臼天成,逢难就灵。贪图幸得,枉费痴心。”老道让和尚在稻粮不足时,在此石臼放入一点谷子进行变化,以供所需。这小石孔就是“仙人臼”。

除此四个景点外,沿途的奇峰秀岭、庵堂寺院同样美不胜收。从天平庵循山路下来,过望海岗,可见竹树簇拥,丛林间嵌有一座黄楼兰若,这就是马王堂凌云庵。从马王堂后山上岭,到如意峰。如意峰上也建有僧舍,是梅林僧人凌云创建。登峰远眺,朝北看,可见宁海城关的一角;朝西看,可见前童、竹林、马婆园、水车等村落,缘溪罗列。过山岗,经过香传庵,那儿四周松竹如屏。从庵外曲折而下,有一胡公寺,寺内塑有北宋胡则像。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为神诞日,香客络绎不绝。现在山间已经通了公路,正在开发白岩山旅游景点。“造物钟奇费琢磨,三峰蜃气躁龙呵。红岩壁立高千仞,犹有白鹇顶上过。”神奇的白岩山将为更多的人所钟爱。

白鹤山

白鹤山在梅枝田村左边,形如白鹤振翅,寓意吉祥,是村里的风水山。山上有一座小庙,山下还有白鹤庙,山上种满了枇杷、杨梅、橘子等果树

狮子山与犀牛山

狮子山与犀牛山一样,以象形而得名,也是梅枝田村里的风水山。当地人常说:“前有狮峰守宅,后有犀牛镇宅护宅。”祥下道地“雅爱吾庐”大门联有言:“座拥犀峰环一角,门迎狮嶂振双铃。”犀峰指的就是犀牛山,狮嶂指的就是狮子山。狮子山太平庵上有观海洞,清幽豁然,可观大海

梅枝十景“牛山牧歌”中的这头牛指的就是犀牛山。这条大气磅礴的山脉从天台山发源,从西逶迤而来,从上田村后背过,向东伸展到三门湾。“狮刹晨钟”中的狮子就是指上田对面的狮子山,这也是天台山脉的一个小分支,在上田村的西边分叉。狮子山如雄狮强大的身躯,盘踞田野,眯着眼睛对着上田村,谙熟堪舆者说这是一头睡狮。而今山上的瑞相寺古刹已经倾圮,只剩狮子山了。(www.chuimin.cn)

藤蔓垂帘

在梅枝田村的西北边水库附近,村落北面蛇头山尾环境清幽安谧,有一道长约百米的天然藤蔓林,缠绕在山涧边的树丛上,连绵起伏,如同一条藤龙似的盘旋着;南端常见白鹭成群翔翩,极为幽美。

王干山

王干山位于越溪乡,与梅枝田相毗邻,也是犀牛山向东延伸之山,民国时属梅枝乡。王干山地处三门湾畔,有着三面环海的独特地理位置。远望,星罗棋布、井字形的养殖塘一直延伸到山海口,其间一座座小山丘点缀,呈现出别样的山海风光;近观,整洁的村路、错落的民居掩映在绿意中,微风吹过,阵阵花香、果香扑面而来。王干山也是个能“观东海日出,看沧海桑田”的山头。2014年国庆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曾在王干山顶拍摄东方日出的景象,王干山由此名闻天下,成为拍摄日出的一大基地。宁海民俗专家王兴满曾有诗赞曰:

王干山油盐寺

伫立登高处,王干旖旎山。

烟波何浩瀚,峦翠自缠绵。

古刹油盐寺,渔乡沧海田。

晨曦看日出,一片艳阳天。

王干山后山顶上有明代烽火台,登台可东望毛屿港,西南眺青山港,是这一带的制高点,也是明代抗倭瞭望的信息中心。据《宁海县志》记载,王干山烽火台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烽火台海拔155米,呈正方锥台状,由石块垒砌而成,内用黄泥夯实。台基底边长6米,顶部边长5.5米,高3.5米。王干山烽火台所在的越溪乡,位于三门湾白峤港,是军事隘口,倭寇上岸必经之地。明政府在该地区设有巡检司城和三个烽火台,王干山烽火台就是其中之一。明代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倭寇大举进犯越溪沿海地区,2000余倭寇泊船于宁海圻头(越溪岐头村)。王干山烽火台距圻头仅四五公里,在山上可对敌情了如指掌。该烽火台发出预警后,戚继光率戚家军星夜赶到宁海。经过激战,倭寇惨败,此后宁海不复有倭寇。2011年12月30日,王干山烽火台被公布为宁海县文物保护点。

月 山

梅枝田村东有一座小山,名月山。月山之东为下田村。月山西麓有上田古祠堂,东麓有白鹤古庙。上田祠堂后,月山腰上有株千年古樟,树荫如盖,阅尽田氏家族700多年沧桑。月山脚是梅枝田村文化和公共活动中心。“月上樟梢”“七星追月”成为古村著名景观。月山以东,向大海延伸的山脉之麓,每隔几里便有一座与月山相似的小山丘,形似谷堆,向东一直排布到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