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校长实名推荐制并非改革举措

校长实名推荐制并非改革举措

【摘要】:北京大学于2009年11月8日正式对外宣布,在2010年的招生中,将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北京大学称这是进行改革试验,而国家教育部也声称支持北大的改革。北大所推行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就内容看主要涉及自主和推荐这两点上,国内早就实行过,更不用说已是国外最通行的做法了。相反的,北大所谓校长实名推荐制,存在着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隐藏着诸多不公。

北京大学于2009年11月8日正式对外宣布,在2010年的招生中,将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根据北大公布的方案,将有北京、天津、重庆、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黑龙江、吉林、陕西、新疆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39所中学获得享有推荐的资质。招收实名推荐的学生,占当年招生总数的3%,大约在100名之内。同时,还规定了实名制推荐校长资格的认定、公示,推荐名单的认定、公示、考试和复试、录取等程序。

消息公布以后,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网民们纷纷评论,大约有70%以上的人持反对意见,几乎没有人喝彩。但主事的单位依然我行我素推行自己的方案,而主管部门也一定会支持单位的行为。北京大学称这是进行改革试验,而国家教育部也声称支持北大的改革。

校长实名推荐制果真是改革吗?改革的重点又是什么呢?改革的真正意义在于,以新的观念、新的制度、新的体制、新的方法代替相应旧的一套做法。北大所推行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就内容看主要涉及自主和推荐这两点上,国内早就实行过,更不用说已是国外最通行的做法了。因此,人们认为北大的做法是噱头,目的是提前招揽优秀的学生,对统一高考制度和按分数高低录取学生的传统做法,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改革作用。

相反的,北大所谓校长实名推荐制,存在着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隐藏着诸多不公。中国教育中的不公现象本来已十分严重,北大的做法将进一步加剧招生中的不公平现象。

首先,13个省市自治区相对于全国的省市自治区来说是不公的,难道其他省市自治区就没有优秀的学生吗?为什么剥夺他们应该享有的推荐权呢?39所高中相对于16000所高中来说,也是极不公平的。尤其是,江苏省有10所学校拥有推荐的资质,占了全国高中的四分之一,这是很大的不公。

其次,应当说每一个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比校长更了解学生,他们都应拥有推荐权利。只承认指定学校的校长有权推荐,对于那些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来说是不公平的。在推荐学生的权利上,人人是平等的,如果他们愿意推荐和承担责任的话。(www.chuimin.cn)

再次,被推荐的考生,在录取时可以降低30分,这也是不公。既然推荐又要参加高考,相比于过去免试推荐来说是倒退,依然还是迷信考试,这哪里谈得上什么改革呢?在高考录取时,按分数高低录取,一分半分就可以决定一个考生的命运,关系到能否进重点大学或是能否进大学的大问题。推荐生居然降低30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对于众多的考生来说,这是很大的不公。这是高考中的马太效应,成绩越好还要降分,这是什么逻辑!

如果说降分是为了照顾偏科的学生,那么这个目的也达不到,因为对于这类学生,降低30分还远远不能把他们录取到大学来。过去像吴晗、钱钟书这样的杰出人才,仍然进不了清华大学,而今天像韩寒、丁俊晖这样的怪才依然还是会被拒之大学门外的。因此,改革需要有智慧,需要有胆识,一旦认定为杰出人才或是怪才,那就应当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录取人才。

怎样评判一项措施的成效呢?依我看,主要标准有两个:一是这种做法与常规的方法相比,究竟是更简便了还是更复杂了,效益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二是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与常规录取的学生比,杰出的人才是多了还是少了。从前者看,实名推荐制明显是环节多了,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是得不偿失;从后者看,现在尚不能定论,至少还要跟踪若干年,从实践中得出结论。不过可以预料,在同样的环境中,接受同样的教师的教育,实名推荐的学生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北京大学是全国重中之重的大学,应该在教育改革中起带头作用,正确地引导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地发展。校长是大学的灵魂,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大学。每思及此,人们不免怀念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希望尽快转变办学理念,致力于研究高深之学问,营造民主自由的学术环境,尽快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

(本文刊发于2009年11月17日《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