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贺兰山山地植被和哺乳动物群调查结果

贺兰山山地植被和哺乳动物群调查结果

【摘要】:贺兰山是中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三)植被类型贺兰山植被垂直带变化明显,有高山灌丛草甸、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青海云杉林、油松林、山地草原等多种类型。贺兰山植物群落有11个植被型70个群系。疏林草原分布于贺兰山低山半干旱地带,介于山地草原带与山地针叶林带之间。(四)主要哺乳动物群贺兰山丰富的草原植被为多种动物提供了食物,区内有哺乳动物32种。

(一)地形地貌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市。海拔2 000~3 000 m,主峰贺兰山海拔3 556 m。山地东西不对称,西侧坡度和缓,东侧以断层临银川平原。贺兰山是中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不仅是中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和中国200 mm等降水量线。

(二)气候特征

贺兰山日照充足,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日照大于3 000 h。海拔2 900 m处,年平均气温≥10℃的日数为38.2 d,积温478℃。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规律,平均海拔每上升100 m,降水量增加13.2 mm;但个月降水量有随海拔升高差异缩小的趋势。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占60%~80%;年降水量在200~600 mm之间,变化较大。海拔2 000 m以上的中山区,平均蒸发量为900~1 000 mm,浅山及洪积扇为1 000~1 200 mm,北段的低山区为1 200~1 400 mm。

(三)植被类型(www.chuimin.cn)

贺兰山植被垂直带变化明显,有高山灌丛草甸、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青海云杉林、油松林、山地草原等多种类型。其中分布于海拔2 400~3 100 m的阴坡的青海云杉纯林带郁闭度大,更新良好,是贺兰山区最重要的林带。植物有青海云杉、山杨、白桦、油松、蒙古扁桃等665种。贺兰山植物群落有11个植被型70个群系。垂直分异明显,可划分成山前荒漠与荒漠草原带(海拔1 600 m以下)、山麓与低山草原带(1 600~1 900 m)、中山和亚高山针叶林带(1 900~3 100 m)和高山与亚高山灌丛草甸带(3 100 m以上)4个植被垂直带。阴阳坡差异很大,在低山带,草原群落多占据阳坡,而阴坡则被中生灌丛所取代;在中山带,阴坡以青海云杉林为主,阳坡以灰榆、杜松疏林和其他中生灌丛为主;3 000 m以上阴阳坡分异不明显。疏林草原分布于贺兰山低山半干旱地带,介于山地草原带与山地针叶林带之间。主要由短花针茅、长芒草、灌木亚菊、刺叶柄棘豆等组成的草被层与稀疏生长的耐旱小乔木灰榆(Ulmus glaucescens)共同组成。低山区干旱和中山区与亚高山温度低,水热条件不适,植被结构单调,面积小,分布零散;主要类型为分布于山地针叶林带中的山杨林,多系油松林或青海云杉林破坏后出现的次生纯林。

(四)主要哺乳动物

贺兰山丰富的草原植被为多种动物提供了食物,区内有哺乳动物32种。其中,贺兰山鼠兔、马鹿、马麝、青羊、盘羊、岩羊和黄羊在宁夏仅见于本地。华北区成分的种类略占优势,山地以鹿科、牛科有蹄类为优势类群,山麓、山前以啮齿类为优势类群,达乌尔黄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子午沙鼠和小毛足鼠数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