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两岸关系低落期: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文集

两岸关系低落期: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文集

【摘要】: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共识;1994年,两会的事务性商谈分别在台北和北京举行,这应当说是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进程。然而,同年偶发的“千岛湖事件”,给两岸关系罩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台湾“陆委会”叫停了两岸文教交流和民众赴大陆游。1999年3月李登辉《台湾的主张》一书提出七块论,7月提出“两国论”,海峡两边剑拔弩张,一时间,良性互动中的两岸关系迅速回落,跌入谷底。

这个时期的到来,不像一二两个时期之间有那么明显的界限。90年代中前期,两岸关系的顺向潮流与逆向势头几乎在同时交错而动。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共识;1994年,两会的事务性商谈分别在台北和北京举行,这应当说是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进程。然而,同年偶发的“千岛湖事件”,给两岸关系罩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一直在寻找机会的李登辉及岛内“台独”势力,对此大加利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台湾“陆委会”叫停了两岸文教交流和民众赴大陆游。之后便是李登辉访美等一系列所谓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举措,其结果是导致大陆舆论的强烈回应,还有军事演习、飞弹试射。1999年3月李登辉《台湾的主张》一书提出七块论,7月提出“两国论”,海峡两边剑拔弩张,一时间,良性互动中的两岸关系迅速回落,跌入谷底。

在这样的情形下,台湾民众不可能再像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样抱着寻求发展机遇的新希望与大陆安心地进行沟通交流。此时,他们心中失去了基本的安全感,为自己和整个台湾的命运而惶惑。许多台湾人又一次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对两岸政治理念的关心,对两岸文化渊源的探索,对两岸关系前途的思考,而且其层面远远高于过去任何阶段。

《空中之友》的第三种旋律就是因应这一变化,强化了言论性节目,在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与其进行一个新层次上的交流、沟通以至碰撞。(www.chuimin.cn)

这一时期,《空中之友》逐渐微调成一个综合性的板块节目,主持人更像是一个杂家和学者。至1999年初节目最终设定了如下的栏目:《两岸交流通道》:两岸交流动态信息;《经济瞭望》:大陆经济建设与发展、投资政策与环境;《台商在大陆》:台湾投资者在大陆的投资历程,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东西南北风》:在游历江河山川、探索风俗民情中寻根溯源;《冬艳时间》:回答听众来信,探讨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包括反独促统的讨论。

此间,从台播部“《空中之友》台湾听众夏令营”变身而来的“台湾听众联谊会”,首届于1998年在昆明举办。之后每年一次地延续着,继而成为对台广播专题部、对台广播中心的重大项目,至今已有18届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