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者,即对上帝(天主)的朝拜,即“上帝临女”终南山!“上帝临女”分别出现在现在《诗经》的《大雅》和《颂》中。“上帝临女”本来是周王的自我意识和信仰激励,由于“天”的牵引,而成了对“山” 的深情凝望和无比歌颂。这是另一种“上帝临女”。在肯定“上帝临女”的虔诚仰望和巨大情感下,《诗经》唱出了30多首深情赞美终南山的颂歌。......
2023-11-22
李白的《望终南山》,开首的“引领意无限”与结尾的“灭迹栖绝”,直接揭示了终南山的两大特性:审美与宗教。而我们在李世民的《望终南山》的王风御气里,感受到了另外一种王风御气:“心中与之然”,而“托兴”的深与浅,各人还是尽力而为吧。还有王维的《终南山》,还有张乔的《终南山》!
王维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太乙近天都
张乔的《终南山》:
带雪复衔春,横天占半秦。
势奇看不定,景变写难真。
洞远皆通岳,川多更有神。
白云幽绝处,自古属樵人。
李白的《望终南山》写出了终南山审美与宗教的两种无限性,李世民的《望终南山》写出了山河社稷的双重王风御气,王维的《终南山》则写出了终南山的神圣与神妙感。以“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起句,就透出神圣感情:“近天都”,还有比这更高、更神圣的山吗?现代人面对世界最高山喜马拉雅山,会如“近高天”,而不会有“天都”概念。“天都”的概念,不仅是高度概念,而且是一种神圣感情。在这种神圣感情影响下,王维写终南山的广远,就用了一句“连山接海隅”,而张乔写的是“横天占半秦”。“占半秦”虽有夸张,仍是常识理性描述;“接海隅” 则是神圣无限性感情。“白云”到“壑殊”,则是从神圣感过渡到神妙性描写:“回望合”“入看无”,写诗人被终南山的神妙性吸引住了——白云,刚才还飘逸两处,现在回望已经“相合”。“回望”表明对白云之“合”的期待意向,期待“白云”合成什么呢?白云现在又合成什么呢?白云现在合成的形象与诗人期待白云合成的意向,两者之间“相合”吗?
这是王维留给读者的最起码的阅读眼光。王维给我们提供的线索,即下句的“青霭入看无”。“青霭入看无”,首先让我们想到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王维的“青”更加高妙:其一,韩愈的“看”无论“遥” 还是“近”,都还处于“草色”的外部;王维的“看”却是进入到“青霭”的内部,结果却是“无”。“进入”的行为与意向,在“无”的结果面前,不显得唐突、尴尬与自我否定吗?王维通过终南山的神妙,显示出人的幼稚性,这是韩愈的《早春》中“最是一年春好处”完全没有的。其二,在这种幼稚感里,回望白云的期待行为与意向,以及我们引发的追问也一并遇到“威胁”:那也许是人类的天性、本能,形象的构成与人自己的“看”相关,有什么客观绝对值得执着呢?人类的智能也许还无法面对山的神奇。“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直接以“变”“殊”给我们以多元自由的观山意识与觉悟。“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首先是写出了诗人自身的变化:向樵夫讨问自己的投宿处,在“入看无”的教训之后,他已经是“隔水问”了。就这样,王维的《终南山》先以“近天都”“接海隅”之宏大,写出人面对神圣者的空间距离;接着用“回望合”“入看无”,表达人面对神妙者的实际距离。至少在自然审美领域,有流传甚广的“距离说”。在“欲投人处宿”之际,王维保持了一种距离姿态与觉悟。这种距离化的“投宿”姿态,是神圣与神妙的终南山对人的精神馈赠,是领悟终南山神圣和神妙存在的妥当方式。
◎终南荷红
与王维的《终南山》相比,张乔的《终南山》要好读一些。尽管如此,张乔也以“势奇看不定,景变写难真”,表现着人面对终南山的渺小和局限性。张乔对人在终南山面前的渺小和局限性的描写,更多倾向于认知表达能力范畴,不像王维那种整个精神上的幼稚与唐突。张乔在终南山的山水中也仍然感悟到了“通岳”与“有神”。张乔在诗的结尾,与王维一样来到了樵夫面前:“白云幽绝处,自古属樵人。”王维只是在投宿之际,有距离地“隔水问樵夫”。张乔在《终南山》中干脆直接承认,王维的“白云回望合”的惆怅也罢,“云深不知处”的失败也罢,也只意味着一个结论:“白云幽绝处,自古属樵人。”
也许是接受了张乔的结论与建议,祖咏、杜牧等更多的诗人,都选择在长安京城远望终南山:“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的《长安秋望》) “唯有茂陵多病客,每来高处望南山。”(张元宗的《望终南山》)“标奇耸峻壮长安,影入千门万户寒。徒自倚天生气色,尘中谁为举头看?”(林宽的《终南山》)(www.chuimin.cn)
然而,“望”终南山与“游”终南山终究是不一样的,与攀登终南山更有差别。一般而言,攀登终南山会找到自己的问题与差距,比如王维、张乔在《终南山》中所承认的与“樵人”的差距。“游”终南山也有“治疗”作用,郑谷在《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一作司空图诗)》写道:“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内殿评诗切,身回心未回。”在“内殿评诗”,司空图的“心”还在南五台。孟郊的《游终南山》以“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做了明确声明。而一旦在长安京城望终南山,情况就显得异常复杂起来。上述例中,祖咏与林宽的望终南山,感受到的是“寒”;张元宗感受到的是“病”与“清高感”;杜牧的感觉是“无一色”,将“望”的差别完全泯灭。就是同一个诗人,例如诗圣杜甫,亲自游秦岭和仅仅在城中远望,感觉和收获也有很大不同:
九日蓝田崔氏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终南风雪(庶人)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同样是秋天,同样是登高,同样是望“秦山”,有无“旷士怀”就完全两样!在《九日蓝田崔氏庄》中,虽然是“悲秋”“峰寒”,但一想到“老去”“明年谁健”的问题,杜甫“强自宽”而有了“旷士怀”,也有了“醉看终南山茱萸”的心情与兴致。可到了慈恩寺塔上,就既“忧”又“悲”且“哀”,就“秦山破碎,泾渭难求”,把“明年”的自己忘了,全无旷士怀了!
在《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的“俯视但一气”里,杜甫是“莫辨皇州”,看不到明天与希望。在《望终南山》的“镜天无一毫”中,杜牧是“历历皇州”,充满明天与希望。杜甫的“一气”和杜牧的“一色”,多么不同啊!同样的秋天,同样的登高,杜甫的心情何以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与差别呢?如果这是山与人有别的缘故,那么杜甫就应该多去终南山。同样的终南山,在长安仅仅“望”(《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和前去亲自“游”(《九日蓝田崔氏庄》),“旷士怀”一有一无,结果完全两样。李白的《望终南山》是两种无限性的丰富收获,李世民的《望终南山》弥漫着浩荡的王风御气。从《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看,杜甫的“望”效果明显不如前去游终南山。王维登上终南山,感受到了诸多神奇与神妙。杜甫的感悟力不在王维之下,倘能登上终南山,不仅会有同样的神圣与神奇感,更会收获李世民、李白之外的另一种王风御气。
有关终南幽境:秦岭人文地理与宗教的文章
“朝圣”者,即对上帝(天主)的朝拜,即“上帝临女”终南山!“上帝临女”分别出现在现在《诗经》的《大雅》和《颂》中。“上帝临女”本来是周王的自我意识和信仰激励,由于“天”的牵引,而成了对“山” 的深情凝望和无比歌颂。这是另一种“上帝临女”。在肯定“上帝临女”的虔诚仰望和巨大情感下,《诗经》唱出了30多首深情赞美终南山的颂歌。......
2023-11-22
秦岭北麓的紫竹林,位于西安终南山南五台峻拔秀峭之岩壁间,背靠五台主峰观音台,俯瞰长安阡陌平畴,西临竹谷峪,东望灵应台,为南五台最具规模的寺院。据《重修紫竹林碑记》知:紫竹林,原名大石头寺,自明以来称观音大寺。山中岩石呈紫红色,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称紫竹石。南五台的观音大寺改名紫竹林,的确是一个寺名创造。南五台从“绿竹青青”变为紫竹庄严,符合观世音菩萨道场的圆满性和庄重性。......
2023-11-22
◎秦岭桃源集锦南北朝时萧统主编的《文选》中,陶渊明没有特别地位,其《桃花源记》尚在编选之外。围绕《桃花源记》的意见分歧,在两个层面展开:其一,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文本理解;其二,秦岭终南山的桃花源文化。这是陶渊明借友人入秦,而向心中的桃花源致意!此等犬儒派关于秦岭不可能是“桃花源”的偏见,只需举出《诗经·桃夭》,足矣。当然,关于秦岭“桃花源”的雾水,也非近代而起。......
2023-11-22
受印度佛教《贤愚经》《金光明经》中“舍身饲虎”故事的巨大影响,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几乎都有舍身崖。秦岭也有多处舍身崖:南五台的灵应台下即是终南山舍身崖,西岳郝祖洞前即华山舍身崖。本学大师所讲的舍身崖就在西秦岭。炎帝神农氏姜姓,羊为部落的图腾旗帜。秦岭宝鸡天台山,是炎帝献身的圣山,是神州文明的舍身崖。......
2023-11-22
李利安教授还对终南捷径在修道方面的积极含义做了解释,认为自古以来口耳相传的“天下修道终南为冠”是有其真实根据的。[1]◎玉山渡云峰“终南捷径”来自唐代卢藏用的人生故事。唐朝刘肃的《大唐新语·隐逸》、宋代欧阳修的《新唐书·卢藏用传》面世以来,对卢藏用“终南捷径”的贬损讥讽,实质源自宋明理学的虚伪、小气和嫉妒!宋朝隐士种放的“终南捷径”和唐代道士卢藏用的“终南捷径”一样,遭到人们的非议和贬损。......
2023-11-22
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③《水经注·渭水》云:阿房宫,“亦名阿城”。这是后来典籍对阿房宫作为“阿城”的进一步细究。作为秦始皇人间天都的地标建筑,即阿房宫以“南山之颠以为阙”!不消说,这种仙境天都的庞◎《阿房宫赋》(文征明)大建筑,不是一个人间国家能够承受的。汉代贾谊写完《过秦论》之后,唐代杜牧还要撰述《阿房宫赋》,道理即此。......
2023-11-22
盛唐南山诗透出浓郁芬芳、无限情深的家国故园情。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诗人因送友人归京,故思及长安,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神奇、别致、新颖、奇特,写出了送别时的心潮起伏。这两句诗表达出诗人的心已经追逐友人而去,很自然地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最后两句,写诗人伫立凝望,目送友人归去的情景。“故园心”和“望京华”出自杜甫著名的《秋兴》八首。在《秋兴》之一,杜甫唱出了“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2023-11-22
《秦风·终南》《白华之什·南山有台》《祈父之什·节南山》,在《诗经》中都直接以南山为诗歌篇名,也是研究秦岭人文地理的历史名篇。我们在此的建议仅是,欣赏《诗经》南山诗,就像我......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