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摘要】: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而提出来的,是城市生态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马世骏把生态城市定义为自然系统合理、经济系统有利、社会系统有效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黄光宇[75]、王如松[76]、丁健[77]、黄肇义、杨东援等也对生态城市进行过不同角度的定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理念的深入,生态城市内涵的研究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丰富。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而提出来的,是城市生态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提出不仅体现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博大胸怀。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人们对生态城市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当然也存在许多争论和不同认识。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最早提出“生态城市”概念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其在1971年提出的《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将生态城市定义为:“借鉴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加强城市系统内部的循环与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高效利用,从而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侵害。同时,充分利用与城市相依的自然力,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谐的、经济高效的、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形成自然、城市与人融为有机整体的互惠共生的结构。”杨诺斯基(O.Yanitsky,1987)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73]。马世骏把生态城市定义为自然系统合理、经济系统有利、社会系统有效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马世骏,王如松,1984)。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瑞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1987)则认为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74]。黄光宇(1992)[75]、王如松(1990)[76]、丁健(2005)[77]、黄肇义、杨东援(2001)等也对生态城市进行过不同角度的定义。

可以看出,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科出发,研究角度不同,对生态城市的定义也有差异。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三类,即分别基于环境学、理想说和系统说的定义(表3-1)。

表3-1 生态城市的理解[78]

(www.chuimin.cn)

续 表

生态城市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的,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论也在所难免,但是它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城市政府已经将生态城市作为一个热点进行研究和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理念的深入,生态城市内涵的研究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