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有关水资源的确切含义仍无公认的总体定义。一般认为,水资源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水资源主要指目前能够被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城市水资源是指一切可被城市利用的天然淡水资源和可再生利用水,它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城市供水的源泉。我国城市水资源的特点是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小,水资源严重短缺,开发利用强度大,因不合理使用水资源而产生的环境问题突出。......
2023-09-22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而提出来的,是城市生态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提出不仅体现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博大胸怀。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人们对生态城市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当然也存在许多争论和不同认识。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最早提出“生态城市”概念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其在1971年提出的《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将生态城市定义为:“借鉴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加强城市系统内部的循环与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高效利用,从而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侵害。同时,充分利用与城市相依的自然力,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谐的、经济高效的、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形成自然、城市与人融为有机整体的互惠共生的结构。”杨诺斯基(O.Yanitsky,1987)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73]。马世骏把生态城市定义为自然系统合理、经济系统有利、社会系统有效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马世骏,王如松,1984)。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瑞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1987)则认为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74]。黄光宇(1992)[75]、王如松(1990)[76]、丁健(2005)[77]、黄肇义、杨东援(2001)等也对生态城市进行过不同角度的定义。
可以看出,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科出发,研究角度不同,对生态城市的定义也有差异。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三类,即分别基于环境学、理想说和系统说的定义(表3-1)。
表3-1 生态城市的理解[78]
(www.chuimin.cn)
续 表
生态城市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的,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论也在所难免,但是它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城市政府已经将生态城市作为一个热点进行研究和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理念的深入,生态城市内涵的研究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丰富。
有关基于生态城市的城市最优规模研究的文章
到目前为止,有关水资源的确切含义仍无公认的总体定义。一般认为,水资源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水资源主要指目前能够被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城市水资源是指一切可被城市利用的天然淡水资源和可再生利用水,它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城市供水的源泉。我国城市水资源的特点是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小,水资源严重短缺,开发利用强度大,因不合理使用水资源而产生的环境问题突出。......
2023-09-22
它包括城市区域内各种组成要素的结构组成及外观形态。城市景观中,占主体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群体,这是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景观之处。在很多地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界限是较难确定的。因此,在设计城市人文景观时,要注意合理保护和保留各种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因而,热力学定律、系统论、整体论成为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2023-11-19
1984年,在上海举行的“首届全国城市生态学研讨会”,是中国城市生态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同年,成立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为推进中国城市生态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和国际交流开创了广阔的前景。自此,生态城市建设在全国全面展开。国内生态城市建设已初步形成以各级行政区域为主体的梯级体系,呈点、线、面相结合,齐头并进的建设格局。......
2023-11-22
我国初步建立了生态环境信息化政府组织管理体系。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企业通过互联网为公众提供全面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知识信息服务。生态环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2023-11-19
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的资金流与能流、物流具有三种基本关系。2)不与能流、物流直接偶联的资金流这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与财政和金融部门的资金往来。通过投资、补贴、贷款等方式,资金从财政、金融部门流向城市生态系统的各类工商企业,企业的资金又以税收、上缴、还本付息等方式流向财政、金融部门。......
2023-11-19
另一方面,每个城市本身又是一个子网络体系,它有自己的交通和市政设施、人员、物资配送、金融、信息流通和行政管理等网络。城市间相互交流和作用的基础是通过联系网络实现的,它们也是城市网络体系得以形成和存在的基础。......
2023-11-22
城市最优规模到底存不存在,有没有研究的必要,许多学者也有不同的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城市“最优规模”存在具体的数值,从理论上讲,对特定时间、特定城市来说,应该存在着最优规模的特定值,但这个值却很难准确计算,或者说是不可知的。城市最优规模是一个相对命题,是相对于某一城市、某一时期所处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以及其生态环境而言的。......
2023-11-22
青岛市应大力发展城市规模,但是怎样发展才是问题的关键。城市规模的科学合理扩张必须通过内涵式的增长实现,即构建合理的经济产业结构、完善的社会文化体系、更大的环境承载能力等。这说明,青岛市的金融功能、社会服务业、文化功能等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在城市网络体系中没有发挥外向功能。因此,青岛市若要扩大城市规模,必须从其薄弱环节入手,实现内涵式的扩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大对金融行业的支持力度。......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