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良知之学,祸乱纷至,来自《传习录》

良知之学,祸乱纷至,来自《传习录》

【摘要】:后世良知之学不明,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轧,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琐僻陋之见,狡伪阴邪之术,至于不可胜说。则无怪于纷纷籍籍而祸乱相寻于无穷矣。无怪乎天下纷纷扰扰、祸乱四起了。王阳明提出良知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是对现实的社会状况有深刻的切肤之痛。社会上“良知之学不明”,也就意味着对传统儒家价值的信仰淡薄了。

后世良知之学不明,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轧,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琐僻陋之见,狡伪阴邪之术,至于不可胜说。外假仁义之名,而内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实;诡辞以阿俗,矫行以干誉;掩人之善而袭以为己长;讦人之私而窃以为己直;忿以相胜而犹谓之徇义;险以相倾而犹谓之疾恶;妒贤忌能而犹自以为公是非;恣情纵欲而犹自以为同好恶。相陵相贼,自其一家骨肉之亲,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彼此藩篱之形,而况于天下之大,民物之众,又何能一体而视之?则无怪于纷纷籍籍而祸乱相寻于无穷矣。

后世,良知的学说不再昌明,天下的人用自己的私心巧智来彼此倾轧,各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于是各种偏执浅陋、琐碎繁杂的见解,狡诈阴邪的手段数不胜数。他们假借着仁义的名号,实际上却在做自私自利的事情;他们用诡辩辞令来迎合世俗,用虚伪的行为来获取名誉;他们把别人的善良抄袭了,当作是自己的长处;攻讦别人的隐私,还自以为正直;为泄私愤去与别人争斗却自以为是为正义献身;邪恶地互相倾轧却号称疾恶如仇;嫉贤妒能之士却以为自己是在主持公道;恣意放纵情欲却还认为自己与百姓同好恶。互相欺凌侵害,即使是手足亲人,也互相有争个胜负高低的心思、相互间有很深的隔膜,更何况天地之大,百姓事物之多,又如何能把他们与自己当作一体看待呢?无怪乎天下纷纷扰扰、祸乱四起了。(www.chuimin.cn)

王阳明提出良知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是对现实的社会状况有深刻的切肤之痛。社会上“良知之学不明”,也就意味着对传统儒家价值的信仰淡薄了。由此而来,对朱子穷尽万理所蕴含的那种切己功夫也就逐渐地演变成书上的义理,良知德性之知也就流入到自然物理知识或文字知识的误区里面,积重难返,越来越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