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冲止流速公式简介-桥涵水文学

冲止流速公式简介-桥涵水文学

【摘要】:桥下一般冲刷停止时的垂线平均流速,称为冲止流速,以vz表示。式即为64-1公式,64-1公式是根据我国各类河段52座桥梁118站年实测洪水冲刷资料,参照国外同类公式,根据水力学的连续性原理,当一般冲刷停止时,桥下最大垂线水深与桥下断面最大单宽流量之间关系,依据冲止流速的概念建立的一般冲刷计算公式。

桥下一般冲刷停止时的垂线平均流速,称为冲止流速,以vz表示。64-1公式是根据桥下冲止流速的概念建立的,它认为桥下断面内的任一垂线,在一般冲刷过程中,垂线平均流速降低到该垂线的冲止流速时,冲刷即停止,一般冲刷深度达到最大,并且桥下所有垂线的冲刷都停止时,桥下断面的一般冲刷也就停止了。

根据水力学的连续性原理,一般冲刷停止时,桥下最大垂线水深hP(m)与桥下断面最大单宽流量qmax(m3/s·m)之间的关系为

桥下断面的最大单宽流量qmax出现在桥下断面的最大水深hmax处,可根据桥下断面的平均单宽流量推求。桥下断面的平均单宽流量对应着桥下断面的平均水深,由谢才—曼宁公式可知,单宽流量与相应垂线水深的5/3次方成正比,故

桥下河床的冲止流速(vz),根据河流泥沙运动的特点,应按三种不同情况分别计算。

一般冲刷深度的计算,也相应分为三种方法。

1.非粘性土河槽

根据我国桥梁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非粘性土河槽的冲止流速vz,可按式(6-22)计算:

式中 E——与汛期含沙量有关的系数,可查表6-2,表中含沙量ρ,应采用水文站多年汛期月最大含沙量平均值,缺少水文站资料时,可根据汛期实测资料或洪水调查资料来确定。

表6-2 E值表

注 含沙量ρ采用历年汛期月最大含沙量平均值。

非粘性土河槽内,有推移质运动,冲刷过程中又有上游来沙的补偿。随着一般冲刷的发展,桥下各垂线处的单宽流量将进行再分配,有向深水垂线集中的趋势,河槽越宽浅,越不稳定,单宽流量的集中趋势越强。采用单宽流量集中系数A表示其集中程度。

由式(6-19)、式(6-21)、式(6-22)整理得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前。

式(6-23)即为64-1公式,64-1公式是根据我国各类河段52座桥梁118站年实测洪水冲刷资料,参照国外同类公式,根据水力学的连续性原理,当一般冲刷停止时,桥下最大垂线水深与桥下断面最大单宽流量之间关系,依据冲止流速的概念建立的一般冲刷计算公式。它适用于推移质沙质河槽,经过多年的使用,尚能满足生产需要。新规范对64-1公式进行了修正,形成64-1的修正式,即

式中 Bcj——桥下河槽部分桥孔过水净宽,m,当桥下河槽扩宽至全桥时即为全桥桥孔过水净宽,即Bcj=Lj

hcm——桥下冲刷前河槽最大水深,m;

——桥下冲刷前河槽平均水深,m;

——河槽泥沙平均粒径,mm;

E——与汛期含沙量有关的系数,按表6-2选用;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2.非粘性土河滩

桥孔只压缩部分河滩,河床土质又易于冲刷时,桥下河槽往往会扩宽,桥下河滩部分将被冲刷成河槽,则桥下断面的一般冲刷计算,可全部按河槽考虑。若经调查分析,河滩土质坚实比较稳定,确无被冲刷成河槽的可能性时,则桥下河滩部分的一般冲刷,应按河滩的特点进行计算。河滩部分无推移质运动,冲刷后没有上游来沙的补偿,冲刷过程中,单宽流量的再分配现象极微或没有,可不予考虑。桥下河滩的一般冲刷,当流速降低到非粘性土的不冲刷流速时才停止,其冲止流速应采用河滩土壤的容许不冲刷流速。由式(6-19)可知,桥下河滩部分的一般冲刷深度为

冲止流速为

式中 hP——桥下河滩部分一般冲刷最大水深,m;

——桥下河滩部分通过的设计流量,m3/s;按照式(6-27)计算:

——计算断面天然状态下河滩部分通过的流量,m3/s;

QP——设计流量,m3/s;

htm——桥下河滩最大水深,m;

——桥下河滩平均水深,m;

——河滩部分桥孔净长,m;(www.chuimin.cn)

vH1——河滩水深1m时非粘性土不冲刷流速,m/s,按表6-3选用。

表6-3 水深1m时非粘性土不冲刷流速表

3.粘性土河床的一般冲刷

我国铁路部门根据一定数量实际桥梁的资料,对粘性土河床的桥下一般冲刷进行了分析研究,于1979年提出了调查分析报告,阐述了粘性土河床冲刷的特点,认为冲止流速与粘性土的性质有直接关系,并推荐了试用公式。

按泥沙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类,一般认为粒径小于0.05mm的泥沙,属于粘性土。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称为粘粒,按粘粒的含量(所占重量百分比)不同,粘性土又分为粘砂土、砂粘土和粘土。

粘性土的主要特点是颗粒很细,在颗粒表面形成很薄而且结合很牢的粘结水膜,粘滞性很大,使颗粒之间产生一定的粘结力。粘性土的抗冲能力决定于粘结力的大小,粘结力越大,抗冲能力越强。

粘性土的物理状态及性质,与含水量有密切关系,直接影响颗粒间粘结力的大小。含水量是土中所含水量与颗粒重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粘性土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可以由固态变成流态,物理力学性质也随之而变化,其变化情况如下:

若粘性土的含水量极小,不足以形成粘结水膜,则颗粒分散无粘结力;若含水量过大,在分子力达到的水膜范围以外,还存在着自由水,粘结力反而减小,甚至变成流态。含水量越接近塑限,粘结力越大,抗冲能力也越强,含水量达到塑限时,则粘结力最大,抗冲能力最强。

流限含水量与塑限含水量的差值,称为塑性指数,以IP表示(IP=WL-WP)。塑性指数表示粘性土的可塑性大小,能反映粘性土的性质,是粘性土分类的指标,对颗粒间的粘结力也有影响。粘性土中含有颗粒极细的粘粒越多,形成的粘结水膜也越多,粘结力就越大;而且极细颗粒的含量越多,粘性土的可塑性就越大,塑性指数也越大。因此,塑性指数也能反映粘结力的大小,塑性指数越大,表示颗粒间的粘结力越大,抗冲能力越强。

粘性土的物理状态也可以由液性指数IL来表示:

式中 IL——粘性土的液性指数;

W0——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

WP——粘性土的塑限含水量;

WL——粘性土的流限含水量;

IP——粘性土的塑性指数。

由上述分析可知,以冲止流速vz表示黏性土的抗冲能力,对于不同种类、不同状态的粘性土,应有以下关系:

粘性土的冲止流速与液性指数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另外,颗粒间的粘结力还与土的孔隙比e有关。孔隙比是土体中孔隙的体积与颗粒的体积之比,孔隙比越小,土体越密实,则粘结力越大,抗冲能力越强,粘性土的冲止流速与孔隙比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粘土桥渡冲刷天然资料分析报告》(铁道部粘土桥渡冲刷研究小组,1982年修订稿)在《铁路桥渡勘测设计规范》(TBJ17—86)和《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J 0017—99)的基础上给出下列粘性土河床的桥下一般计算公式。

(1)河槽部分:

冲止流速

一般冲刷后水深

上二式中 Bcj——桥下河槽过水净宽,m,当桥下河槽能扩宽至全桥时,即为全桥桥孔过水净宽;

A——单宽流量集中系数,取A=1.0~1.2;

IL——冲刷坑范围内粘性土液性指数,适用范围为0.16~1.19;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2)河滩部分:

冲止流速

一般冲刷后水深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