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理论思维是哲学超验性的根源

理论思维是哲学超验性的根源

【摘要】:从认识世界的角度看,一旦通过理论思维的抽象作用形成了把握事物全体的“理念”,这个理念反过来就成为我们确认事物“是什么”的根本依据和终极标准。这个例子表明,我们依靠理论思维的抽象所形成的关于同类事物的、具有超验性的“理念”恰恰是我们在观念中构造新的事物的“理念”的素材。理念的超验性是人类创造活动之源。

既然理念具有超验性,也就是说理念与经验中的具体事物之间存在着差异,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形成关于事物的观念,却一定要从共性上把握事物,形成关于事物全体的理念呢?这样的理念对我们有什么样的用处呢?理论思维的本性就是从共性上把握事物,而有关事物的观念也必然是共性的观念。这不是说我们不能描述经验中个别存在的事物,而是说我们用以描述个别事物的语词,都是通过理论思维形成的普遍概念。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一个人:“这个人,是个男性,高高的个子,宽脸庞,高鼻梁,大眼睛,身着一身蓝色的西服,脚穿一双黑亮的皮鞋……。”不难看出,用以描述这个人的外貌衣着特征的所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是或者表述实体,或者表述属性的普遍概念。可以说,我们正是用普遍概念的组合来确认和描述经验中的个别事物。所以,理念虽然具有超验性,但它非但没有脱离经验,反而被直接或间接地用于把握经验中的事物,是我们形成经验的思维形式。

从认识世界的角度看,一旦通过理论思维的抽象作用形成了把握事物全体的“理念”,这个理念反过来就成为我们确认事物“是什么”的根本依据(即“根据”)和终极标准。例如,当我们说这个东西是一个动物的时候,就是因为我们观察到这个东西的基本特征符合“动物”这个理念(概念)的一般规定,进而我们还可以通过对这个动物的表观形态和解剖实验,确认这个动物是“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等等,因为我们发现它具有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不仅如此,理念还有助于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分析。例如,正是由于“金子”的理念是不含有任何杂质的,所以我们可以把金子的理念视为金子的理想纯度,然后根据现实中的金子所含杂质的多少确认金子的实际纯度。同样,“真”的理念就是我们判断是否为“真理”的根据,以及这个真理是“绝对真理”还是“相对真理”的标准;“善”的理念就是我们判断一种行为是否为“善行”的根据,是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善良以及善良程度的标准;“美”的理念,则是我们判断美的事物、美的程度的根据和标准等等。在这个意义上,理念就是我们从理论上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前提、思维形式,我们就是把经验中的事物放到理念或理念的体系中加以观察、思考,或者说我们就是带着这些理念或理念的体系来观察和思考经验中的事物,由此获得关于这个事物的确切知识,也就是获得关于这个事物的经验。没有理念,我们的观察和思考就是不可能的,除了获得一些杂乱无章的感性知觉外,不会有任何知识,也不会形成任何经验。(www.chuimin.cn)

如果有人问,自然界中原本没有“桌子”、“房屋”之类的东西,那么人们头脑中为什么会形成“桌子”和“房屋”的理念呢?回答这个问题,更要感谢我们理性思维的超验性。以“房屋”为例,在没有房屋和房屋的理念之前,人们居住在自然生成的洞穴中,洞穴有“四壁”和“天顶”可以避风遮雨,保持适当的温度,有洞口可以出入,有地面可以安放物品等等。但洞穴并不是到处都有的,或者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个体家庭的出现,自然形成的洞穴总是不够用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逐渐思考,是否可以用人工的办法来制造一些“洞穴”,而这种思考一定是基于对洞穴的一般特征的抽象把握或超验把握,尽管那个时候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哲学。于是,人们开始尝试着用各种材料如石头、树干、苇草搭盖类似洞穴的东西,如草棚、石屋等,进而根据自己的需要考虑和尝试,如何把这个人造洞穴建得更大一些,安放可以开闭的“门”,既能遮风挡雨,又便于人们出入;用透明的材料制成“窗”以便采光等等。逐渐地,在人的观念中,房屋的概念就从“洞穴”的概念中生成了,同样地,通过理性思维的抽象作用产生了有关房屋的一般特征的“房屋”概念,即房屋的理念。根据这个理念,人们大量地建造房屋,并且由于房屋的形式是按照人的需要建造的,比洞穴更适合于人的生存,于是人们就彻底地走出洞穴,住进按照自己的理念建造的房屋中。这个例子表明,我们依靠理论思维的抽象所形成的关于同类事物的、具有超验性的“理念”恰恰是我们在观念中构造新的事物的“理念”的素材。正是由于这些理念具有超验性,也就是略去个别事物的偶性特征,仅从共性的方面把握事物的全体,才使我们的思维有更大的自由度,凭借思维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各种“理念”在观念中的重新组合,构造出或想象出能够满足人的需求与体现人的意志、目的和理想的新的事物的理念,然后通过我们的实践或反复实践,将这个理念变成现实的存在物。越是复杂的创造物,就越是集合了更多的理念。正如我们是通过抽象概念的组合来描述个别事物一样,我们也是通过抽象理念的组合来构造新的事物。试想,如果我们的观念只能个别地描述个别的存在物,那么事物在我们的观念中就只能是这样,而不能有别的样子,那我们如何去创造新的东西呢?“理念”的作用不只是用于塑造新的物质创造物,同样也是我们塑造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根据。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正是按照“善”的理念、“正义”的理念来塑造我们的心灵或人格,来引导我们的行为,使我们成为品德高尚的社会成员和合格的国家公民。理念的超验性是人类创造活动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