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实践:培养体育人才的模式

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实践:培养体育人才的模式

【摘要】:(一)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体育人才的有效途径1.采用操作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实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能干事、会干事尤其是能创造性地干好事的人才。

(一)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体育人才的有效途径

1.采用操作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实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能干事、会干事尤其是能创造性地干好事的人才。因此,高等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实践,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课程设置要适应实践的需要。应当根据形势的变化、实践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设计课程,使学生所学为实践所需,学以致用。其次,教材编写要紧扣实践。作为大学教材,既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需要紧密联系实际,要有更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实例、方法和经验,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操作的理论与方法、过程与环节,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最后,教师课堂讲解和示范要多方式、多手段、多角度。立足长远,着眼当前,把书本的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地讲清楚,既注重能力培养又注意实际操作,既注重课堂演讲又注重实际示范,既注重理论阐述又注重具体实践。

2.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大胆交流,敢于创新。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提倡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在评价时,实施开放性评价,要树立发展性的评价观,多给予鼓励,诱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切实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通过激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3.采用激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一是用目标激发。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探索创新能力,没有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领先的能力,将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也难以在科技创新中有所作为。因此,高校体育专业要为学生确立一定的发展目标,按照设计目标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多方式、多渠道地加强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二是用形势激发。当今世界,谁在科技竞争方面占据优势,谁就在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这种形势,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压力和挑战,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刻苦学习,大胆探索。三是用需求激发。一个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大批敢于探索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各个领域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高等学校体育院系要教育学生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雄心立壮志,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大胆探索,为民族的振兴而大胆创新。

(二)高校体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1.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www.chuimin.cn)

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教师具备高素质,才有能力推动创新教育,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适应21世纪的挑战,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探究式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自身素质与教学观念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教育水平。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体育院系亟需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适应能力强和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

2.强化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塑造

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前提。一个人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就难以开展创新活动。强化创新精神教育,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既是民族生存的手段,又是学生个体发展方式的导向,克服甘于守成的思想障碍,培养学生乐于创新的精神。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坚持知难而进、敢于创新的精神。再次,强化创新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处理个体价值、群体价值、国家价值的辩证关系,走出单一发展的思想误区,培养学生有效创新的意识。最后,强化创新协同观教育,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一种进取力量。这种进取力量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变为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活动。因此,在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自觉中培养自信,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坚强的意志和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曾收集了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高校学生时期的智商资料,结果发现,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不是高智商,而是中等或者是中上等智商,但他们的创新性人格却非常突出,这为他们开展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营造创新型体育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创造性来自个人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因此,要努力建立起一种有利于激发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造动机,发挥他们创造性才智和潜能的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体育教育改革;加强体育教育实践环节,除抓好实验课教学、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设计和研究外,还应提倡开放办学,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如各种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中小学体育活动辅导和业余训练指导、参加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有关观摩课和研讨课等,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和对体育实践的敏感性,为将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同时,要开展创造教育知识的讲座和竞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创造品质;大力宣传、表彰具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奖励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和科研成果。

4.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

课程考试、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业考核的三大组成部分。在课程考试中,要改革以往考核的方式方法,加强考题设计的灵活性,重视对学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对学生在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想和创造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过程中,强调求新、求异、求实的思维方式,提倡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勇于开拓和探索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