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庐山白鹿洞书院-中国儒家山林文化的最好体现

庐山白鹿洞书院-中国儒家山林文化的最好体现

【摘要】:儒家重视现世,对人生抱积极的态度,然而又有相反相成的内涵。儒家山林文化的最好体现是在书院,儒士以书院为研究学术和推行道德教育的基地,在书院中寄托他们的理想、情趣和追求。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90余座山峰绵延25公里,犹如一道优美的中国屏风。北宋初年,各地设置书院,庐山国学也改称为白鹿洞书院,从此规模逐步扩大,逐渐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并称。

儒家重视现世,对人生抱积极的态度,然而又有相反相成的内涵。儒生一方面以天下为己任,另一方面又主张“志于道”。儒家山林文化的最好体现是在书院,儒士以书院为研究学术和推行道德教育的基地,在书院中寄托他们的理想、情趣和追求。儒家思想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修身为本,为政以德。儒家的政治路线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90余座山峰绵延25公里,犹如一道优美的中国屏风。庐山诞生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孤立山系,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和冰川巨大的剥蚀切割作用,造就了庐山险峻而又秀丽的面貌。

五老峰在庐山东南,有五座相连的山峰。这五个山峰的形状,犹如五位老者相并而坐,因此得名五老峰。五老峰因峰石由砂页岩构成,它们的抗蚀力不等,出现了参差悬空,棱角锋利,线条清晰的奇特景象。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五老峰,几个峰峦或像乘风飘逸的诗仙,或像雄心未已的暮年壮士。(www.chuimin.cn)

白鹿洞书院在五老峰脚下。白鹿洞书院建于公元940年,原是唐代洛阳人李渤年轻时隐居求学的地方。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隐居在这“洞”中读书,传说他们养有一头通人性的白鹿,经常跟随主人外出走访游玩,甚至还能帮主人传递信件和物品。世人因此称李渤为白鹿先生,也把这里称为“白鹿洞”。

北宋初年,各地设置书院,庐山国学也改称为白鹿洞书院,从此规模逐步扩大,逐渐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并称。南宋时经理学家朱熹重建扩充,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当时,朱熹辞去官职来到庐山,亲自在白鹿洞书院主持讲学。在此期间,他购买了大量书籍,还邀请全国的名师到此讲学,使得白鹿洞书院成为当时思想学术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