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原行走注意事项,有效保护身体

高原行走注意事项,有效保护身体

【摘要】: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少,人即便是空手行走,也会消耗掉很多能量。人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行走,无论身体有无异常反应,都要增加休息时间,连续行走不应超过500米,避免阳光长时间照射。高原的气温变化无常,夜间可能降低到零下数十度,白天有阳光时,中午温度可达到零上数十度,所以,行走中要根据气温变化情况,适当增减衣服,预防感冒非常重要。

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地和山地称为高原地区,我国地形西高东低,高原地区多集中在青海、西藏、新疆、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烈,空气稀薄,温差较大,人烟稀少,气候寒冷,风向多变,多风暴与雪崩。进入高原地区以后,很多人都会感到身体不适。

清朝乾隆年间,数千名清兵奉命由四川进入青海剿匪,当士兵们追致青海西部地区时,大部分都感到呼吸困难,甚至恶心呕吐。带队的将领不但没有命令士兵休息,还喝令士兵急速追击,违令者斩。

结果士兵们强撑着向前追,前后有几百人倒地身亡,死伤大半,最后导致全军覆灭。消息传到京城,乾隆皇帝顿足捶胸,仰天长叹道:“天不助我啊!”

开动脑筋

1.克服高原反应。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少,人即便是空手行走,也会消耗掉很多能量。在高原地区行走,需要大量氧气,否则就会有头疼、恶心、没有食欲、喘粗气、胸闷、四肢无力、思维迟钝、反应慢等症状。为了安全,在高原上行走要慢,不能吃得过饱,少说话,多休息,学会放松,把行程计划得宽松一点。万一发生头疼状,也不要紧张,多适应一段时间就好了。

2.控制在海拔4000米以内的高度。习惯在平原上生活的健康人上了高原以后,一般在2000米左右出现反应,3000米的反应会加重,4000米的反应更重,严重时会出现肺水肿、脑水肿,所以尽量避免在4000米以上的地域剧烈活动。

3.增加休息时间。人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行走,无论身体有无异常反应,都要增加休息时间,连续行走不应超过500米,避免阳光长时间照射。(www.chuimin.cn)

4.适当增减衣服。高原的气温变化无常,夜间可能降低到零下数十度,白天有阳光时,中午温度可达到零上数十度,所以,行走中要根据气温变化情况,适当增减衣服,预防感冒非常重要。

野外生存温馨提示

高原气候恶劣,变化无常,稍微有一点大意,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需要特别警惕。

5.保护面部、脖子、双手。高原紫外线强烈,风大,应戴好帽子、围脖、手套,减少阳光照射。

生存技能大考验

小李和几个伙伴们一起去西藏自驾游,可是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小李就开始发烧了。请问,他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