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深度分析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深度分析

【摘要】:满族发源于东北,满族文化是东北地域文化的底层文化和基础文化。经过历代的民族融合,满族的文化和汉族的文化已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独具魅力的东北地域文化,满族文化已经超越了民族界限,成为东北各族人民乐于接受的共享文化。满族文化对东北的地域风俗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满族发源于东北,满族文化是东北地域文化的底层文化和基础文化。经过历代的民族融合,满族的文化和汉族的文化已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独具魅力的东北地域文化,满族文化已经超越了民族界限,成为东北各族人民乐于接受的共享文化。满族文化对东北的地域风俗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融入东北方言中的词汇

经过满汉文化的逐渐融合,很多满语的语词逐渐地融入到东北的方言之中,如“不干净”叫作“埋汰”,又如“咋呼”在满语里面就是“泼妇”的意思,再如“咯吱窝”这就是出自满语“gejihesembi”的音译。

(二)婚姻风俗

东北各地的婚姻风俗中都有在结婚当天迎亲的时候,男方要送给女方“离娘肉”,“离娘肉”是一块带有四根猪肋骨的猪肉,这原来是满族特有的婚嫁风俗。

(三)育婴方式

满族育婴有睡摇车和睡扁头的习俗,这是满族传统的育婴文化,摇车在东北叫“悠车的”,用两绳子把悠车吊在屋子的大梁(房子正中间的最粗的房梁)上,用手摆动悠车,孩子放于其中,一会孩子就会睡着,很是方便。悠车是一种类似小船形状的东西。悠车在现在的育儿习俗中已经看不到了。睡扁头就是小孩子的枕头中灌有粮食,稍硬,但有利于孩子后脑骨变平,故叫睡扁头,至今东北仍沿用这一育儿习俗。(www.chuimin.cn)

(四)杀年猪

满族人每遇喜庆之事或者重要的祭祀,都要杀猪设宴,猪头和猪肉都是上供的首选。杀猪,最早是不需要发出邀请的,东北人很实在,左邻右舍看到杀猪就会过来帮忙,帮完忙就在杀猪的人家吃了,这一风俗后来普遍被汉族人接受。

(五)冬季储存蔬菜

东北储存蔬菜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青储,就是秋季把刚收获的蔬菜放到深挖的土窖里,土窖里温度适宜蔬菜保存,一直能吃到春季甚至是春夏之交。青储的蔬菜有白菜、土豆、大萝卜、胡萝卜等;二是腌制,就是把要储藏的蔬菜经过腌制来储存的方法,有腌白菜、腌黄瓜、腌辣椒、腌青柿子、腌芹菜、腌大葱等,可以说是能腌就腌,无所不腌。

(六)黏性食品

满族人有喜欢吃黏食的习惯,东北的气候适合种植黏性的作物如黏谷子和黏糜子,可以用来做黏米饭,吃的时候拌上适量的烤(读靠)猪油,还可以磨成黏米面,做“豆面饽饽”、“苏叶饽饽”(苏叶即苏子叶)、“黏糕饽饽”等。这些黏性食品已经被广大的东北民众所接受,尤其是“黏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