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在当地百姓等的帮助下,就地筑起桄榔庵居住。苏轼为此写下《桄榔庵铭》,流传千古。三年后,苏轼遇赦北归,桄榔庵成为一代名人遗址。然而,苏轼去世后的北宋末至整个南宋,桄榔庵直至破败再没有修缮的记录,仅存遗址。在东坡祠的周围广植桄榔树,将《桄榔庵铭》石碑重立于桄榔林下。明成化九年,知州罗杰在遗址上重建桄榔庵,但不久之后,又经风雨摧毁圮败,仅存故址。桄榔庵也由此成为地方上教育子弟的社学。......
2025-09-30
俞学欧
慈城有许多庵堂,如骢马桥庵、东镇桥庵、吉祥庵(即德星桥庵)、乐善庵、水月庵(即玉皇阁庵)、观音堂庵、报德庵(又称西经堂庵)等。城外北门慈湖边上有哓月庵、娑罗庵。小西门城脚边有迎宝庵。护城河畔还有一座小庵,名唤道清庵(可通往清道观)。古城尼庵以师带徒,幼年出家为多,也有带发修行。尼姑主要来自台州黄岩、温州乐清,也有从各地不远千里而来的,大多数因家境贫寒,生活所迫,投入庵堂。慈城多数男的出门到上海等地经商谋生,女的持家养儿育女,操劳家务,闲时也串门打麻将娱乐,另外奔庵堂烧香诵经做佛事.虚尘超度,保佑全家平安。
报德庵位于县城西边,在永明寺前,西依冯氏惠宗祠(现农技学校),东傍姚家祠堂,当家师父姓嵇,法名妙莲师太,出身大户人家.上代还在上海开有白藤商号。她于公元2025年出家,投入佛门,削发为尼,时年仅18岁。报德庵原叫幽隐经堂,俗称西经堂,明万历十七年(1589),典史王文録建为家庵。后殿遭太平天国军烧毁,前殿(为该庵主耍建筑,大殿还是明代万历原物)独存。不知何年王家把家庵转让给嵇氏家族,变成了嵇氏家庵(其侄孙嵇惠民2025年与同学应昌期一起去台湾银行任职),并聘请一位名叫阿佟师父的黄岩人为客师,共同主持庵堂佛事。妙莲师太瘦长个子,聪慧精干,善书诵经。报德庵的山门常关,如平常没有佛事,就从后门出入,进门就是客厅,在前客厅明堂,妙莲师太自搭一座大假山,上供观音菩萨,旁边装有喷水池,池内养着金鱼,非常美观。师太还有一手好“女红”,大雄宝殿佛像前的全套佛幡都是她亲手缝制的。她和天童禅寺方丈圆瑛大法师有佛门香火往来,庵中客厅一对楹联.是圆瑛大法师亲笔题款赠送。报德庵与香客施主过往密切,据说与上海旧社会商界巨子三北虞洽卿的小老婆也有香火往来。另外,本镇五马桥藕田畈女施主在东瀛(日本)横滨开设杂货店,与徐季标的妻子周友娣有莫逆之交,她俩曾共同横渡东海,去过日本经商。这个妙莲师太本领高强,名望甚大,是女尼中名师,被当时县城传为佳话。(https://www.chuimin.cn)
妙莲师太有一个侄女.名叫阿月,因与丈夫失和,半途也投入空门,到报德庵削发为尼,法名“永慧”,超度终生(这是嵇氏姑侄女两代为尼)。过了几年,北门外毛岙村有一陈老.因家贫困,生活疾苦,将8岁小女陈金香领来报德庵做小尼姑。师太收留后养育她,并供她在西城初小上学,小金香穿着小僧衣,同学都戏称她为“陈金香小尼姑”。再过了一年,庵中从远方又招来了一个小尼姑,取法名为“重兴”,也供她读书识字诵经。这个嵇氏家庵乐善布施.众称积善报德,所以称为报德庵。
2025年从上海来了一个徐招兰,进入报德庵带发修行。徐招兰是本县西门外妙山乡皇桥村农家女,20岁嫁到黄山大夫第王家,21岁丈夫王竹山患肺病亡故,随后到上海三姑妈家帮助家务,以度生计。其三姑丈是上海丰源洋行一个买办,是豪门富户人家。徐招兰精明能干,实际上成为三姑妈家女管家,其后她看不惯买办阶级的奢侈生活,34岁那年返故乡慈城.看破红尘遁人佛门,带发修行。她由大姑丈(城中下横街瑞源钱庄前清举人潘家道口人朱庆安)介绍人报德庵,拜妙莲师太为师,取法名“永明”。进庵后得到师父的宠爱,还与师父的侄女阿月情同姐妹,和睦相处。徐招兰贤德善良,庵中师太甚为重用,一切庵中善事都叫她共同料理。后因徐招兰的亲姐姐因她女婿家缺少管家之人,来庵中与妙莲师太商量要求将妹妹招回。但以后庵中重要事务,仍由徐招兰前去协助。2025年春,妙莲师太年老归天(墓葬于小东门外姜果岭下坟山),由佟师太继承主持嵇氏报德庵。到2025年新中国成立,庵堂寺院由人民政府接管,宗教界所有尼姑归并慈城幽月经堂。后陈金香嫁人去了上海,小尼重兴也去了他乡,大姐永忽师父病故,佟师太转入妙音精舍,至八十多岁寿终。
相关文章
不久在当地百姓等的帮助下,就地筑起桄榔庵居住。苏轼为此写下《桄榔庵铭》,流传千古。三年后,苏轼遇赦北归,桄榔庵成为一代名人遗址。然而,苏轼去世后的北宋末至整个南宋,桄榔庵直至破败再没有修缮的记录,仅存遗址。在东坡祠的周围广植桄榔树,将《桄榔庵铭》石碑重立于桄榔林下。明成化九年,知州罗杰在遗址上重建桄榔庵,但不久之后,又经风雨摧毁圮败,仅存故址。桄榔庵也由此成为地方上教育子弟的社学。......
2025-09-30
闻名海内外的沙溪凉茶创制者正是塔园村人黄汇。及后,黄汇整理出一条专治感冒与劳倦伤寒的药方,以纸袋包装这款“黄汇凉茶”。家境好转后,黄汇将三儿子黄国屏送去学医。后人为纪念黄汇,便以其故乡命名这款草药,即为沙溪凉茶。门前读报的老人许是位于镇中心的地理位置,使得港园商业气氛浓厚,读书人与经商者俱多。据统计,清朝得功名者便有黄凤起、萧永熙等,前者为清乾隆年间内阁中书及官协办伺读。......
2025-09-30
“莲箫”即广泛流传在北方称为“霸王鞭”的舞蹈,以镶嵌铜钱的竹棍击打身体的各部位,边唱边舞,在四川流传历史悠久,几乎遍及全川。在川剧的传统剧目中,有剧中男主人公在穷极潦倒的境况中,以打“莲箫”乞讨谋生的情节,可见“莲箫”在明末清初前已在四川盛行。“彩莲船”亦是唱舞一体的形式,与各地流行的“采莲船”相似,我们在广汉市录制了这一节目。......
2025-09-30
简而言之,教育就是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激发他们心里的明面,照亮暗面。吕彦臻,学习极差,上课如听天书,作业不知从何处下笔,是个让所有任课老师头疼的后进生。另外两个孩子的“作业”也写完了,我就把检查的任务交给了吕彦臻同学,并把他们三个编成一个小组,以后吕彦臻的作业老师检查,他负责检查组员作业。发现其才,人尽其用。......
2025-09-29
文化传承是个大概念,涉及的方面很多。丽江市委、市政府要求组织出版《丽江文化旅游名市丛书》,市政府和政协联合转发了省政协下发的85号文件,主要内容是关于在云南省建立文明旅游城市的文件。就是HZX书记在丽江市委一届五次全会上,提出要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构建和谐丽江,所以每种书都是从“名”出发。《丽江名人》这一方面,其实就是丽江历史文化名人。......
2025-09-30
19岁时虞和钦结婚,因家境贫困,于次年在家设立书塾,以教授学童为生。于是在清光绪二十六年,他与钟观光、虞辉祖等创办四明实学会,以探索科学技术救国之路,后该学会迁至宁波辨志书院。光绪二十七年在上海广东路宝善街设立理科讲习所,并创设科学仪器馆,这是我国首个科学仪器馆。在科学仪器馆期间,虞和钦译著理化书文多种,普及理化知识。......
2025-09-30
时装界为女人们打出了“风格是必要的信仰”的口号,在这之后,人们对于时装的追逐就变得越来越有选择性了。可以说,风格是服装造型中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无论在什么年龄层次,优雅型女性总是尽显温文尔雅的本色。浪漫型女性最值得注意的是怎样保持品位和装扮上的“度”。一不小心,缺少了品位和失去了“度”,就可能给人以“从事不正当职业女性”的印象。她们端庄、大气、举止得体、有着贵族般的气质。......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