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同一律是什么?同一律的概念和规律

同一律是什么?同一律的概念和规律

【摘要】:同一律是说,在某一论证或辩论之中,所用的每一个词所指的概念必定保持其同一的意义。同一律的公式一向是用A是 A。可见,同一律所要求保持的乃是词的所指的内容之同一性。换言之,我们须明确思维的同一律是关于思维的一条规律,而没有涉及客观事物同一性的一条规律。同一律的要求是这样的。“北京”和“我们的首都”也是一样,它们所指的是同一座城市,不会引起思想的模糊。

同一律是说,在某一论证或辩论之中,所用的每一个词所指的概念必定保持其同一的意义。

同一律的表述,各逻辑家言人人殊,纷纷其说,不免有些混乱,其混乱的原因大都是由于把事物的同一性,即事物是什么就是什么,和思维的同一律混淆起来。思维的同一律是说,在一个论证或辩论之中,我们所用的词必须有一定所指,其所指必须首先明确,而明确之后则保持其同一内容,如亚里斯多德所说:“任何一个字必须有其意义……凡是说‘这是而又不是’的人实则否定他所肯定的。”[5]虽是这已涉及下面将要讲的毋矛盾律,但其对于词之保持其同一意义,确定其所指,其要求是很明显的。

同一律的公式一向是用A是 A。这也就是说在我们讨论中如果用到什么一个词A 来表达某一个概念作为思想的对象,其内容就是所表达的概念A,而一直在这讨论过程中都保持其同一的内容,即A 这概念,而不能是别的概念。可见,同一律所要求保持的乃是词的所指的内容之同一性。即其所表达的概念的同一性,而不是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之同一性。换言之,我们须明确思维的同一律是关于思维的一条规律,而没有涉及客观事物同一性的一条规律。当然,概念的形成是以客观事物之相对稳定状态为其基础。如果没有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状态之一面,如果按事物的不断瞬息变化,这刹那的事物不是下一刹那的事物,甚至在同一刹那中都不能有同一相对稳定的事物,而甚至不能说有什么同一的刹那。那么,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感性的事物总是在流动的状态之中,人们对之是不能有什么认识的”[6]。那么,概念就不能有其确定性,名词所指的则不能有一定的内容,我们所说的就不知所云,不为别人所了解,语言也就失去其意义,不能有思想的交流,社会便不能存在。

A 是A,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凡说到A 的时候,不管是重复地说多少次,总是指原来A 的内容,绝对不能指其他,A 这名词必定是表达A 概念的这内容,绝对不能表达另外一个概念作为其内容。例如,“肃反运动”是指“肃清一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运动”。在这运动中,“肃反”总是指这一件事,不会指另外一件事。(www.chuimin.cn)

同一律在我们思维活动一开始时就起作用的。在思维活动一开始时,就得明确我们所用的词是表达什么样的一个概念,确定我们所想的对象是什么,以后就须一直说它是什么,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始终如一,绝不改变这词所表达的概念和这概念所反映的客观对象,这样来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一致性。同一律的要求是这样的。

更具体地来说明:在同一时间内和同一关系之下,同一名词只有一个意思,不能有两个或更多的意思,否则思想就混乱,语言就模糊不清。

最理想的就是只用一个名词来表达一个概念,用同一个说法来表达一个意思。但是实际上如果大家都很清楚不致引起误会的话,往往也有用不止一个名词来表达同一个概念,来指同一个事物,往往也有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同一样的意思的。例如“洋火”和“火柴”是两个不同的名词,但是大家都知道它们是指同一事物,它们是同义词,没有人会因为使用这样的不同的名词而引起争论的。“北京”和“我们的首都”也是一样,它们所指的是同一座城市,不会引起思想的模糊。这是指某一时间而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这两个词就不是同义词了。如不同国籍的两个人在谈话,“北京”和“我们的首都”,严格地说,又不能说是同义词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这两个词是可以互换而不致有思想的混乱的。但是在严格的科学范围里,名词是确定其意义的,丝毫不容苟且的,我们就更清楚地看见同一律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