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情绪的作用和价值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情绪的作用和价值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对于情绪的作用和价值,心理学历史上有主知派和主情派。主知派认为人应该受认知和理智支配,情绪只起干扰作用。

对于情绪的作用和价值,心理学历史上有主知派和主情派。主知派认为人应该受认知和理智支配,情绪只起干扰作用。主情派认为情绪冲动很重要,理智是为情绪服务的。这两种观点在今天看来显然都是片面的。实际上,情绪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是沟通与表达的重要方式,为人的活动提供了动力。可以说,情绪是把双刃剑,它能发挥何种作用,在于人如何去控制和支配它。

1.情绪的表达和沟通作用 在人际交往中,情绪更是不可缺少的沟通内容和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情绪传达思想感情、爱憎好恶,达到彼此的了解和沟通。人类的情感交流先于语言交流。在婴儿时期,婴儿的各种情绪反应是呼唤母亲照顾的重要信号。即使在人学会语言之后,情绪的表达和传递仍然是人们交往的重要途径。见面互相微笑致意等礼节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情绪的动力作用 情绪反映了人的需要是否得以满足,它推动人产生各种行为。在一定的情绪状态下,人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能量,从而影响行为,它既具有增力性,也具有减力性。如人在应激状态下,可发挥出数倍于平时的能量,以应付紧张情况。有个故事说的就是,着火时,老太太能把一个很重的大箱子搬出来,等到一切安全了,却怎么也搬不回去了。可见情绪激动时可能做到平时做不到的事情。如果情绪状态下的能量没有明确的方向去使用,就会出现惊慌失措和不必要的动作。平时说的“气糊涂了”、考试时的紧张怯场等都是这种表现。因此,在学习中我们也要保持积极的情绪,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动力作用,有研究表明,消极的情绪会影响学生的记忆和学习效果。

3.情绪的调节作用 情绪不仅推动人去行动,还具有调节作用。情绪能使个体针对不同的刺激产生灵活自如的适应性反应,并调节或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个体更适应社会环境。羞怯感可加强个体与社会习俗的一致性;当个体对他人造成伤害时,内疚感可激发社会公平重建。其他的情绪如同情、喜欢、友爱等,也能起到构建和保持社会关系的作用。它们既可增强群体内的凝聚力,又有提高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www.chuimin.cn)

情绪对学习和工作效率也有影响。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叶克斯·道德生定律,说明了激动水平(即情绪水平)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如果用图形来表示,这两者呈“倒U”形的关系。即工作效率先是随着激动水平的增加而提高,达到一定程度后,又随着激动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这说明过高和过低的激动水平都无法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只有在适中的激动水平时,工作效率才最佳。而且受工作难度的影响,复杂困难的工作需要的激动水平偏低;相反简单的工作需要保持较高的激动水平。可见中职学生要想保持较好的学习效果,需要保持适度的紧张。

4.情绪的自我保护作用 情绪就如同一个信号系统,时刻提醒我们警惕周围事物对自身的威胁,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当身体或人的其他方面受到威胁时,人产生恐惧以应对;当发生利益或权利上的冲突时,人产生愤怒以应对。这些情绪反应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自我保护性倾向,提醒我们时刻保持对自我的关注,躲避危险,维护自身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