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

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

【摘要】:研究发现,心理问题已成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

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20岁,正处于青春期,并逐渐向成人过渡,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成熟,中职学生处于较为复杂的学习、生活环境当中,面临学业、就业情感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如中职学生的学习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加上择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等社会因素,导致中职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及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问题,对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诸多不良影响。研究发现,心理问题已成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

1.心理素质发展不平衡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此年龄段的青少年自尊心强,意志力弱,对外界评价的反应比较强烈。当学生处于顺境时,会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的乐观感;而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又易转向情绪的反面,产生自卑感,甚至产生悲观失望的消极心理,出现厌学情绪。学生得到家长、社会、学校和老师的表扬时,会有积极的反应,表现为自我感觉很好,做事有动力,有干劲。而一旦受到批评后,心理素质较好的同学能从自身查找原因,奋起直追,知错能改,加倍努力;心理素质较弱的同学则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能冷静思考,不能从自身查找原因,做事没有动力,放弃努力,甚至通过发怒、逃课、打架、破坏公物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2.情绪和情感发展不平衡 中职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独立自主意识增强,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变化大、矛盾多,是一个“多事”的阶段。其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易冲动,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弱,不愿受别人的管束,处事方法简单且不计后果;情感丰富,情绪变化急剧、强烈,常常动荡不定,为一点小事会非常激动或高兴,因一点挫折又会陷入极端的苦恼之中,从而表现出悲观、泄气和绝望。(www.chuimin.cn)

3.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够成熟,渴望被认同 中职学生非常需要友谊,把友谊看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伙伴会使他们感到苦恼和孤独。友谊给他们带来欢乐和支持,来自朋友的鼓励、安慰和赞扬往往比家长、老师的作用大得多。但由于学生自尊心很强,感情丰富而起伏波动大,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不少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容易产生矛盾,从而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

4.是非分辨能力需要提高 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思维活跃,但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中职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社会时,面对大量繁杂、新奇的信息,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由于其认识能力有限,自制能力相对较弱,对各种信息不能进行有效正确的选择,一些不良信息就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其有害的影响。如有些学生常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导致学业荒废、情感冷漠、暴力倾向严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