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正常姿势的维持,以及各种各样动作的完成,主要是由于骨骼肌收缩作用于骨骼的结果。其主要机能是支配运动精细的肌肉,有利于对肌肉活动的精细调节。锥体外系的机能是指除锥体系外皮质下行调节躯体运动的另一传导束。锥体外系主要是调节肌紧张配合锥体系协调许多肌群的随意运动,与人体各项技巧性动作密切联系。同时,通过系统的体育锻炼,还可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功能。......
2025-09-30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由神经组织构成的全部装置,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各类神经又通过其末梢与其他器官系统相联系。
(1)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两部分,脑又包括后脑、中脑和前脑三个部分(见图2-1)。大脑是前脑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图2-1 人脑的结构图
后脑,大脑最靠后的部分,包括延髓、脑桥和小脑。延髓位于脊髓的上方,控制人体重要的反射活动,如呼吸、心跳、呕吐、唾液分泌、咳嗽和打喷嚏。大剂量的鸦片由于抑制了延髓的活动,所以会威胁到生命安全。脑桥位于延髓的腹前侧,其中的许多轴突从大脑的一边交叉到另一边,因此,左右半球就可以控制对侧的躯体。延髓、脑桥、中脑和前脑中央的一部分结构组成了脑干。脑干上接大脑半球,下接脊髓,在大脑、小脑和脊髓间进行信息传递,同时脑干还参与调节呼吸、意识及体温控制等生命活动。大脑和小脑的损伤可能不会威胁到人的生命,但若脑干受损,将很快致死,因此脑干被称为生命中枢。
中脑位于大脑中部。中脑的顶部称为顶盖,其左右两边的凸起为上丘和下丘,分别加工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顶盖的下面是被盖。中脑的另一个结构是黑质,能够激活多巴胺通路,为运动做好准备。如果黑质神经元的成活数量减少到正常的20%~30%以下,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症状(见信息栏2-1)。
【信息栏】2-1: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的症状是僵直、肌肉震颤、运动缓慢以及身体和精神的自主活动困难。它累及约1%~2%的65岁以上的人群。除了运动问题以外,患者在认知任务中表现缓慢。多数患者在早期阶段就有抑郁症状,而且许多人的记忆和推理能力有缺陷。
帕金森病患者并不是瘫痪或肌无力。他们的异常在于没有引导他们动作的刺激时产生了自发的运动。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是神经元的逐渐进行性死亡,特别是黑质发出轴突到尾状核和壳核的神经元,此轴突可以释放多巴胺。多巴胺能兴奋尾状核和壳核,后者兴奋的降低会引起对苍白球一致作用减弱,结果是对丘脑的抑制增强,对大脑运动皮质的刺激减弱,进而减慢运动的发生。研究估计,45岁以上的人平均每年按约1%的速率丧失黑质神经元,如果黑质神经元的成活数量减少到正常的20%~30%以下,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症状。(https://www.chuimin.cn)
前脑是人脑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神经中枢。前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的感觉信息,并控制对侧的躯体运动。前脑最靠外的部分是大脑皮层。皮层下包括丘脑及基底神经核。丘脑是大脑皮层主要的信息输入来源,后者与运动有关。另外还包括围绕脑干边缘的一部分结构,称为边缘系统,与动机及情绪有关。
小脑位于大脑及枕叶的下方、脑干的后面,略呈卵圆形。小脑由左右两个半球所构成,在功能方面,小脑和大脑皮层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的运动,以调节姿势与身体的平衡。小脑与低位脑干有双向纤维联系,所以小脑可调节躯体运动与躯体反射活动。小脑与大脑也有双向纤维联系,因此小脑对随意动作起着调节作用,控制动作的力量、快慢与方向。与大脑半球的运动支配相反,左侧小脑与左侧躯体的运动相关,右侧小脑与右侧躯体的运动相关。
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也是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见图2-2)。脊髓本身也能完成许多反射活动。脊髓两旁发出许多成对的神经,称为脊神经,分布到全身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来自四肢和躯干的各种感觉冲动,通过脊髓的上行纤维束传达到脑,进行高级综合分析;脑的活动通过脊髓的下行纤维束,传达到各种运动神经纤维,最终到达各种运动器官。脊髓发生急性横断损伤时,病灶节段水平以下呈现弛缓性瘫痪、感觉消失和肌张力消失,不能维持正常体温,大便滞留,膀胱不能排空以及血压下降等,总称为脊髓休克。严重折脊髓损伤可引起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图2-2 人的脊髓和脊神经根
(1)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各种神经和神经节。其中,同脑相连的称为脑神经(见图2-3),与脊髓相连的为脊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称自主神经。脑神经主要支配头面部器官的感觉和运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所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都必须依靠脑神经的功能。脊神经由脊髓发出,主要支配身体和四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植物性神经系统是由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的运动神经元所构成的神经系统,也称为内脏神经系统。心跳、呼吸和消化活动都受它的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运作不受个体意志所支配,又称为自主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虽然本身运作上能够自主,但在整个神经系统中仍然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其主要中枢是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类,两者之间相互拮抗又相互协调,组成一个配合默契的有机整体,使内脏活动能适应内外环境的需要,而且在人的情绪反应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图2-3 人的脑神经示意图
相关文章
人体正常姿势的维持,以及各种各样动作的完成,主要是由于骨骼肌收缩作用于骨骼的结果。其主要机能是支配运动精细的肌肉,有利于对肌肉活动的精细调节。锥体外系的机能是指除锥体系外皮质下行调节躯体运动的另一传导束。锥体外系主要是调节肌紧张配合锥体系协调许多肌群的随意运动,与人体各项技巧性动作密切联系。同时,通过系统的体育锻炼,还可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功能。......
2025-09-30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它是指挥整个机体活动的“司令部”。人体任何一个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完成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加强。运动生理学研究证明,神经系统的疲劳比肌肉和内脏的疲劳难恢复得多,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调节,就会导致疲劳过度,产生神经衰弱,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对下丘脑的调节趋向维护机体的平衡与健康。......
2025-09-30
一切复杂多细胞动物都拥有神经系统,负责整体生命活动的控制与调节。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细胞,也称为神经元。就这样,我们的身体以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为基本元件,构筑起强大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按照功能不同而聚集,形成许多功能区域。尽管神经系统的结构如此复杂,然而其信息流动是有序的,这有赖于“神经元回路”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2025-09-30
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又称迷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耳蜗由蜗螺旋管环绕蜗轴旋转约两圈半构成。三个管道中充满淋巴液,前庭阶与鼓阶内为外淋巴,它们在底部分别与前庭窗膜和圆窗膜相接,而在耳蜗顶部通过蜗孔相沟通;蜗管是一个充满内淋巴的盲管。其壁内有一嵴状隆起,称壶腹嵴,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
2025-09-30
大脑皮质具有相适应的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又具有最适宜的灵活性,从而积极动员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能够协调肌肉在运动训练中发挥更大的功率。这也说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如何,直接影响肌肉的力量。科学的训练促使练习者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的神经冲动频率高、强度大。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可以直接影响肌肉的力量,并对力量素质的发展和发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25-09-30
脑位于颅腔内,由端脑、间脑、脑干和小脑4个部分组成。延髓脑桥沟外侧端,即延髓、脑桥和小脑的交界处,临床上称为脑桥小脑三角,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根恰好位于此处。③脊髓小脑前、后束:此二束起于脊髓,上行于延髓外侧,脊髓小脑后束经延髓上部的小脑下脚进入小脑,而脊髓小脑前束则继续上行到脑桥经小脑上脚入小脑。小脑中部狭窄的部分称小脑蚓,两侧膨大的部分称小脑半球。......
2025-09-30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触电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此外,在高压线路周围施工,未采取安全措施,碰及高压导线触电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发生两相触电时,作用于人体上的电压等于线电压,这种触电是最危险的。......
2025-09-29
考点提示12对脑神经的名称。躯体运动纤维起于脑桥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参与组成下颌神经,支配咀嚼肌。展神经损伤引起外直肌瘫痪,产生内斜视。面神经的损伤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九)舌咽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含有4种纤维成分。(十)迷走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迷走神经是人体内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脑神经。(十二)舌下神经为运动性脑神经一侧舌下神经损伤,患侧舌肌瘫痪并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