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杨昌济-努力鼓励学生立志的教育家

杨昌济-努力鼓励学生立志的教育家

【摘要】:杨昌济是一位“欲栽大木柱长天”的教育家,毛泽东在与斯诺谈话时也曾提起昌济老师给他印象最深,认为杨昌济是在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一个公平正直、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志存高远,则心自高洁;志存卑下,则心自卑猥。若要身得以修,必先志存高远;身之得修与否,要在此心方寸之间。

毛泽东青年时代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入学后第一堂课便是板仓先生杨昌济所讲的《修身与立志》。

板仓先生开门见山地说:“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的第一道门坎。己身之道德不修养,情操不陶冶,私欲不约束,你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就更无从谈起。那么,修身的第一要务是什么呢?两个字:立志!”

杨昌济是一位“欲栽大木柱长天”的教育家,毛泽东在与斯诺谈话时也曾提起昌济老师给他印象最深,认为杨昌济是在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一个公平正直、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

杨先生在黑板上用力写下“立志”二字,转过身来继续讲道:“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修身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而心自纯洁!”

王阳明十二岁那年,向塾师提出了一个很不寻常的问题:“什么是天下第一等事?”塾师回答说:“当然是勤学苦读,它日科考登第,入朝为官。”而少年阳明却直言不讳地反驳:“科考登第、入朝为官恐怕并不是第一等事,天下真正的第一等事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吧!”

阳明的父亲、曾考中状元的龙山公王华听到这话,笑着问儿子:“你想做圣贤吗?”这位少时就立“做圣贤”之志的阳明先生,最终成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心学”流派之集大成者。(www.chuimin.cn)

小专题 27

儒学小知识

——宋明理学派系

宋明以来形成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宋明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学派:周敦颐的道学派,邵雍的数学派,张载、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二程朱熹的理学派,胡宏的性学派,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等。

志存高远,则心自高洁;志存卑下,则心自卑猥。有何种样心,便是何等样人。一心欲为盗奸之事者,又怎么能成为君子贤人!当年阳明先生若无少时便立得“做圣贤”此等高远志向,则恐难成为儒学史上如此璀璨之星;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即高尚其理想,后来领导中国革命,成为一代不朽之伟人,这与其受得像板仓先生这样的教育家之言传身教也是有关系的。若要身得以修,必先志存高远;身之得修与否,要在此心方寸之间。正如《大学》所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