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波维茨基看来,在超级现代社会,新个人主义已经发展为超个人主义。他认为,在前现代时期,伦理道德模式表现为遵守宗教的清规戒律,遵从上帝或神灵的启示,侍奉上帝具有绝对优先权的道德模式。在民主个人主义时期,个体解放运动使人从关注上帝、神灵或者国家、社会转而关注自身状况。随着时尚思维在整个社会的不断延伸,宗教的自我救赎和惩罚恐惧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弱,高调的责任道德模式也不再适用于强调突出自我的个体。......
2025-09-29
一、伦理及伦理困境
1.伦理
伦理(ethics),源于古希腊语,最初的含义只是表示一群人所居住的地方,后来延伸为一群人的性格、气质及其所共有的风俗习惯。在我国,“伦”指的是人伦、伦常,“理”指的是纹理、道理,“伦理”意为人际关系规范的原则。
2.伦理困境
在同一伦理价值体系下,有多个价值要素,而这些价值要素可能相互冲突、矛盾,从而造成了伦理困境。
伦理困境,在狭义角度也被称为“道德悖论”或“道德冲突”,是指陷于几个道德命令之间的明显冲突,如果遵守其中一项,就将违犯另一项的情形。
如:
A是道德上必须做的。
B是道德上必须做的。
不过,我不能同时做A和B。
二、道德
1.概念和起源
道德(morality),源于拉丁文,指的是一种方式、习惯。“道”和“德”指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道”指外在的规范,是未经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德”是内在的规范,是已经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在英语中,道德是用来区分意图的正当与不正当,并决定行动的行为因子。道德可以是自特定哲学、宗教或文化的行为准则中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标准或原则,也可以源于一个人所相信的普遍价值。
道德是一种“非正式公共机制”,非正式即指无法律或权威能判定其正确与否,而公共机制指所有场合都能套用的准则。
一些研究认为,对道德情操的注重,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社会当中,道德情操是普世文化通则的一部分;而一些研究更认为,像诚实、助人、宽容、忠诚、责任、社会公正、平等、家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的稳定、报恩等等和道德相关的行为,是普世价值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些行为可能是所有社会普遍认可的德行,提倡此种原则的伦理学立场称为道德普遍主义。不过道德相对主义的哲学则与道德普遍原则对立,道德相对主义认为不存在普遍的道德原则。
2.功能
(1)认识功能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2)调节功能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3)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4)评价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善”“恶”来评价社会现象、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https://www.chuimin.cn)
(5)平衡功能
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们以造福于后代而不贻祸于子孙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积极治理和防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性的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关系。
(6)调节功能
人类拟定道德原则的目的是调节利益关系,实现本阶级(社会或团体)利益最大化。
3.主要特征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它指同一社会的不同阶级,甚至不同社会的不同阶级的道德之间,由于类似或相同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着某类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包括民族的精神、气质、心理、感情、性格、语言、风俗、习惯、趣味、理想、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诸多方面。不同民族间道德的原则标准亦有所不同。
(3)阶级性
阶级社会的各种道德都是为特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和特征。
(4)历史继承性
道德与其他观念一样,既有发展的一面,又有继承的一面。
(5)自律性
道德主体借助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践行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己内在良好的自主行动。
三、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伦理与道德
1.一致性
(1)目的具有一致性
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伦理与道德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存在于职业发展的需要,是维持新闻传播活动的正常秩序、保障其存在发展的基本手段。
(2)内容具有相互包含性
道德与伦理从词源意义看,基本相通,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2.差异性
在伦理思想发展史上,道德侧重于指人与人之间实际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伦理则较多地指关于这种行为和关系的道理。就新闻传播活动而言,道德有是非之分,而伦理有时却因依据不同伦理体系出现两难的情况。
相关文章
在利波维茨基看来,在超级现代社会,新个人主义已经发展为超个人主义。他认为,在前现代时期,伦理道德模式表现为遵守宗教的清规戒律,遵从上帝或神灵的启示,侍奉上帝具有绝对优先权的道德模式。在民主个人主义时期,个体解放运动使人从关注上帝、神灵或者国家、社会转而关注自身状况。随着时尚思维在整个社会的不断延伸,宗教的自我救赎和惩罚恐惧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弱,高调的责任道德模式也不再适用于强调突出自我的个体。......
2025-09-29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始终强调“家国同构”,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非常关注家庭伦理关系的建构和维系,强调个人在家庭、国家等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和应尽的义务。虽然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关于家庭伦理的内容中有不合理的成分,但合理的成分还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思考与探究1.简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发展历程。......
2025-09-30
但是,承认区别并不意味着否认联系,作为整体的“职业伦理”要想发挥实效,还依赖于职业人士个体去践行、去遵守,这时候“职业伦理”则体现为“职业道德”。......
2025-09-29
法律正是在与人类的伦理目标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公众对其正义性的确信,并以此为自己获得了道德基础和正当性依据。这既是法律职业伦理性的要求,也是法律职业伦理性的体现。()A.王法官在办理案件时,脸部被当事人泼洒硫酸致伤,要求享受工伤待遇B.刘检察官工作不负责任,在生效的起诉意见书中出现了文字表述错误,后果严重。为此,刘检察官当年考核结果为不称职。因此,本题选项B中,刘检察官的行为也符合该条规定。......
2025-09-29
法国学者涂尔干在其经典著作《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一书中,对“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涂尔干认为,任何职业活动都必须有自己的伦理,这些伦理与共同意识并无深层的联系,因为它们不是所有社会成员共有的伦理,换言之,职业伦理与共同意识无关。[40]从涂尔干的论述来看,他基本上认为,职业伦理是不同于公民道德的,职业伦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职业伦理与大众伦理出现了分野。......
2025-09-29
社会公平问题还只是表面,我们必须引起重视的是,人工智能还会冲击到构建人类社会的基石——伦理道德。人工智能犯下的荒诞错误,有人一笑了之,也有人忧心忡忡。撞死人的是汽车,但汽车是受人工智能控制的。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告诉我们,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并没有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给出完美的解答,这也是许多人权组织反对人工智能的原因。但无论如何,人工智能已经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2025-09-29
宋明理学的创立标志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走向了全面的完善与成熟。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体,融合了道家、佛家诸多因素的有机结合体。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形成了与之相契合的思想体系。......
2025-09-30
目前,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违反职业道德以及法律法规的现象,例如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利用网络盗取别人的银行账号进而盗取别人的资金,使用盗版软件。国内和国外都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计算机的使用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用计算机的人员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民事侵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