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参数中,断面参数根据灌水方式和灌水条件计算确定,α值和β 值根据断面参数和入渗计算选定,其余参数根据大田实际灌水情况确定。图6.3运动波模型数值模拟结果验证图 图6.4运动波模型数值模拟结果验证图 (未耕地)退水过程吻合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大田地表的平整程度差。......
2025-09-30
北方地区大多数灌区都是以地上水库为骨干蓄水工程的地面水调节工程,但也有部分灌区以洪水为地面水的主要来源。无论是有水库调节地面水的灌区,还是以洪水作为主体地面水的灌区,目前几乎都面临着水资源的短缺和地下水环境恶化问题(主要指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引用洪水灌溉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引用洪水灌溉一方面可以补充洪水期间作物的用水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补充地下水,改善区域地下水环境。
引洪灌溉目的不同,其田间灌水管理有较大的差异。如果引洪灌溉的目的是补充土壤水分的不足,要求灌水均匀度、储水效率高、灌溉水利用率高。如果洪水灌溉的目的主要是补充地下水,则要求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低一些,期望灌溉水在灌溉土地上停留较长的时间、灌水均匀度差,进入计划湿润层深度以外的水量多,使较多的洪水通过入渗进入地下水。洪水补充水分灌溉情况下,其灌水过程的优化与清水地面灌溉相同。此处仅就洪水补源问题进行讨论。
洪水补源灌溉条件下,水分也是主要通过推进和消退过程中的水分入渗进入土壤,各剖面的入渗水量除与土壤入渗参数有关外,还决定于水流在该断面上的净入渗时间(该断面退水时与推进时间之差)。理想地讲,洪水补源量就是灌溉入渗水量中超过土壤计划湿润深度所存储水量的那部分水量。
在地面灌溉灌水技术参数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引洪补源灌水技术参数优化模型如下:(https://www.chuimin.cn)
式中 E补源——引洪灌溉的补源效率。
可以利用以上模型对项目区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引洪补源灌水技术参数进行优化。
相关文章
上述参数中,断面参数根据灌水方式和灌水条件计算确定,α值和β 值根据断面参数和入渗计算选定,其余参数根据大田实际灌水情况确定。图6.3运动波模型数值模拟结果验证图 图6.4运动波模型数值模拟结果验证图 (未耕地)退水过程吻合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大田地表的平整程度差。......
2025-09-30
用水管理是整个灌溉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田间灌溉用水管理就是在现有的水利工程基础上,采用合理的灌溉技术,提高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采用窄畦大流量地面灌水可节约灌溉用水量15%,灌水均匀度可提高10%左右。因此,研究现代地面灌溉用水管理技术、改进田间灌溉管理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25-09-30
Kostiakov Lewis入渗公式能够很好地预测入渗过程,特别是对于长历时入渗,较其他公式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目前人们较多应用的仍然是以Kostiakov和KostiakovLewis公式为基础的入渗模型。这种纯经验性的公式虽然缺乏物理基础,但由于其应用方便,至今在许多试验研究仍然沿用。......
2025-09-30
图5.21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流程图经过大量分析,回归模型的显著性较好的各种变量组合如表5.6所示,各种预测模型回归参数估计及检验见表5.7。所以,经过分析,取模型Ⅶ作为该区域土壤入渗能力的预测模型。......
2025-09-30
式中的分母项A 2R 4/3表达为式:式中 R——水力半径;ρ1、ρ2——断面系数和指数。自然条件下畦沟地面坡降无论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存在着不均一性,一般情况下,可取畦沟首、尾高程确定其平均坡降,作为畦沟的平均坡降。地面灌溉条件下的土壤入渗模型采用考斯加科夫入渗公式。畦沟糙率可根据经验确定,也可由田间实测灌水资料反求。......
2025-09-30
据初步统计分析,我国目前灌溉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4~0.8,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6~0.7,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24~0.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地面灌溉节水成本低。地面灌溉节水的重点在田间,田间节水的重点又在田间灌溉用水的管理。......
2025-09-30
小型水库共86座,总库容6091.8万m3,兴利库容3722.6万m3,已淤积库容1104.2万m3。原设计灌溉面积20.77万亩,现有效灌溉面积为15.48万亩,是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河道有40条,需要修建堤防工程的河道长度454.75km,已修建各类堤防工程329.23km。目前,堤防毁坏情况比较严重,累计毁坏长度140.2km。截至2005年,全市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5470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9%。......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