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亲亲:孔子思想的基石

亲亲:孔子思想的基石

【摘要】:“亲亲”是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因而是符合天地运行规则的道德行为。一定血亲范围内的相亲相爱是人天性的自然流露。按照古人的说法,亲子关系是天然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注定的,是不能自由选择的,这种关系是不能改变的。孔子把“亲亲”作为思想的出发点,符合人的天性和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孔子的学说就因此有了最坚实的逻辑支点。

1 孔子六艺中“御”拓画(左上)

2 孔子六艺中“礼”拓画(左中)

3 孔子六艺中“书”拓画(左下)

4 孔子六艺中“乐”拓画(右上)

5 孔子六艺中“射”拓画(右中)

6 孔子六艺中“数”拓画(右下)(www.chuimin.cn)

“亲亲”是孔子思想的基点。《礼记·中庸》记载,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要实现对天下的“仁爱”,就需要把源于人的血缘情感的“亲亲”放在首位,从自然的血缘情感出发,将“亲亲”之爱逐步外推,进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就能本立道生。从“亲亲”出发,由“亲亲”推至“爱人”,一个具备“亲亲”本能的人,才能真心体会到爱的真谛,才能有可能将这种爱亲人的天然血缘情感外推到爱他人。“亲亲”是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因而是符合天地运行规则的道德行为。

在孔子看来,孝敬父母是合乎天道,属于自然而然的行为。因此孝道的依据在于天道。孝,源于血缘亲情伦理。孔子晚年序《易传》,将其政治思想和道德学说提升到了天道的高度,为其思想主张找到了“天道”的依据。子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物。是故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此谓孝子成身。”从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侍奉自己的双亲就像侍奉上天一样自然,是一种职责,体现了孔子将“孝”与天道相结合的思想。

什么是天道?孔子又进一步回答说:“贵其不已也。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而能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之,是天道也。”(《礼记·哀公问》)因此,孝道就好像日、月、星辰在天空中昼夜运行一样恒久,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环一样周而复始,是人们应该自觉遵守的准则,这就是人间与天地运行的自然法则。孝道是然、不得不然,就像人的血缘关系一样是自然形成的。一定血亲范围内的相亲相爱是人天性的自然流露。孝这种真情感,是血缘中生出来的真性情,真性情中生出的真感情。“爱亲”是天性,具有普适性,“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经·庶人》)按照古人的说法,亲子关系是天然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注定的,是不能自由选择的,这种关系是不能改变的。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孝经·三才》)孝为德之本,为天经地义之事,为万世万物之纲纪。“孝悌”是仁爱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各种道德都是由此派生、推衍出来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孔子把“亲亲”作为思想的出发点,符合人的天性和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孔子的学说就因此有了最坚实的逻辑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