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美术教学案例: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漏印纸版画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漏印纸版画

【摘要】:教师提出让学生对周围的同学制作一幅漏印纸版画的提议,老师为整个班级制作一张合影,作为纪念。

一、教材简介及分析

本课选择的是湘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2课“可爱的班集体”作为课程内容。从教材的分布种类来看,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部分。漏印纸版画的画面效果造型朴实自然,色彩对比强烈,又具有明显的肌理纹路,往往能给观看者带来一种简洁明快的视觉效果。本课通过让学生与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发挥想象力的方式来绘制同学或教师的形象,再将这些形象进行裁剪、拼接,最后印刷成画,在学习制作纸版画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和睦温暖,最重要的是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生生之间的友谊,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小学生年龄处于6—12岁的成长阶段,心智发展还不成熟。他们活泼好动,教师就更要利用这一特点去激发其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中,与同学互相玩耍、交流往往是他们认为最有趣的事。考虑到各种会出现的因素,教师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来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但对教师来说,也不能违背传道授业解惑这最根本的教育初衷。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认识漏印纸版画,吸引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习纸版画镂刻和拓印的方法,以及掌握在拓印成画的时候,如何将镂刻好的人物形象在画面中进行构图、布局这些专业的美术知识。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纸版画,感受纸版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学习漏印纸版画的制作技艺。

难点:漏印纸版画常用技法和印刷技术的掌握。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课前准备

教师:相关的画册和影音资料。

学生:色卡纸剪刀和美工刀画纸颜料滚筒(刮板)胶水(双面胶)等。

七、教学过程

1.开始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将一件印花T恤展现在学生面前并提问:同学们知道你们穿的带有印花的衣服上的印花是怎么来的吗?(衣服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衣服上的印花图案又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学生将对衣服上印花的来历很感兴趣,以此导入新课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解答服装上的印花是通过版画中一种叫作丝网印刷的技术制作而成,接着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丝网印刷的版画作品(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用图片代替),接着提问。

教师提问:同学们见过这种画吗?这又是什么种类的画呢?老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加一句“同学们看这里”,强调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作品上,打断容易开小差的学生。

学生回答,老师解答问题。解释版画概念,告诉学生版画是最能直接表现作者内心感受的画种。

2.欣赏鉴别,认识版种(www.chuimin.cn)

教师再播放其他版种的作品,边播放边介绍种类,包括木版画、丝网版画、纸版画、铜版画,同时引出本课的重点内容纸版画中的一种漏印纸版画。

利用学生对未知画种的极高兴趣,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创造一幅漏印纸版画啊?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教师提出让学生对周围的同学制作一幅漏印纸版画的提议,老师为整个班级制作一张合影,作为纪念。

3.讲授新知,了解漏印纸版画

教师以一幅漏印纸版画为例,进行示范,学生观察。首先根据客观对象利用剪刀或美工刀镂刻出人物造型、再将镂空的部分印刷在另一张版面上即可。印刷过程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往往能决定一幅作品质量的好坏。教师演示完毕后,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堂指导教学。提示学生在关键步骤应注意的事项,如印刷过程中颜料包含水分的程度,告知学生如果颜料水分过多,则容易造成跑形的现象。

4.作业展示,小结评价

将无论完成与否的作品用磁铁贴在黑板上,由于时间关系,进行有选择性地评价。在完成的作品中,可以让学生猜一猜作品画的是哪一位同学。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同时也要鼓励那些未完成的学生。

八、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程序是展现印花T恤—欣赏作品—认识了解各种版画—创作草图—制作漏印纸版画。本课从欣赏新兴版画作品开始,让学生尝试制作漏印纸版画。学生在创作、制作、印刷的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自己的材料与工具拓展了想象力,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更提高了艺术审美能力和专业水平。教师之所以选用了丝网版画作为本课的导入,是因为丝网版画在生活中用于印花T恤的印制,能很好地联系生活,提升学生兴趣,而且漏印纸版画原理与丝网版画一样,它不仅具有很好的艺术表现力而且操作简便易学,能够较好地让学生了解版画的内涵,学习版画特殊的表现手法,便于学生观察、认识版画的艺术特点。(如图6-5和图6-6所示)

图6-5 大师作品

图6-6 优秀学生作品

1.评价环节

小学生年龄尚幼,是最需要被鼓励的年龄,夸奖和很小的奖励都会诱发其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采取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哪怕绘画的作品不好也要给予安慰性的鼓励。

2.制作环节

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更不要说是尚在成长阶段的小学生了。教师要对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不同的想象力去创造不同的作品。如果学生没有太明确的想法,教师要用导入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予一定的暗示,比如说:你喜欢什么动物啊?最喜欢什么颜色啊?喜欢花朵吗?……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者完成作品质量不是很好时,要对学生采取鼓励政策。

3.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运用了情境导入、故事引入、合作交流、演示法以及游戏法等。随着教学进程不断变换教学手法,还采用了音乐、视频、电影、实物等教学手段使整个教学形式层次丰富。这对学生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的体验,学生的各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了,兴趣高涨参与度高。教学手法有很多种,教师在研究教学法的时候需要掌握每种教学法的作用,并且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累积,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4.情感沟通

对于课堂学习,要采用大量的多媒体教学,有动画片也要有音乐。对于学生而言,教师虽然是师长,但也要放下姿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成为学生的“朋友”;要与学生谈心,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与学生成为朋友了,才能使教学开展得更为顺利,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配合你的教学工作。

总之,本课从学习新的漏印纸版画技法出发,在欣赏优秀版画作品中,提升审美取向。在制作漏印纸版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锻炼学生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绘画的材料与对象其实就来源周围的生活,能让其真正体验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