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蛙类被分为3种:小而灰的叫蛤蟆,大而皮肤粗糙的叫癞施,大而皮肤相对光洁的叫田鸡。这个分类法跟宁波略有不同。在宁波话里,“癞施”泛指各种蛙,而“喷火癞施”“癞蛤蚆”或“蛤蚆癞施”才特指癞蛤蟆。这“呱呱”的大合唱,在童年时或许还会觉得有点扰人清梦,而现在想听也难以听到了。农忙时节,我们孩子也会下田帮助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2025-09-30
自从第一次找到角蟾后,我有了实际经验,以后在其他地方寻找就顺利多了。后来,我在海曙龙观乡、奉化溪口镇等地的四明山溪流中,以及宁海的天台山的峡谷中,都找到了它们。甚至,在奉化与海曙交界处的山溪中,我还曾发现一只非常符合挂墩角蟾特征的角蟾。
话虽如此,但我不是每一次都能顺利地发现正在鸣叫的角蟾,因为这家伙的保护色实在太好了。有一次,在溪畔,我明明听见一只角蟾在离我很近的地方高声鸣叫,但真的是怎么找也找不到它。我百思不得其解,为此抓狂不已,差点怀疑自己的听觉出了问题。后来,索性坐在一旁,静听,然后再一寸一寸地搜寻。最后,终于被我发现了,天哪,它就躲在我眼前的一团枯草与落叶中,棕褐色的小小身体与深棕色的枯草完全融为一体,难以分辨。
在四明山中拍了多次角蟾后,我把这些自认为是“淡肩角蟾”的角蟾照片发到了微博上。后来,鸟友“信天翁”联系上我,说出于科研需要,他想取得宁波所产的所谓“淡肩角蟾”的标本。原来,他那时到我的母校中山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工作了。他的老师,即中大生科院的王英永教授,是国内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专家。王教授看到我拍的角蟾照片后,觉得这不是淡肩角蟾,而很可能是一种未曾被发现、命名过的角蟾新种。因此,王教授想取得实物做仔细观察,并进行分子研究。
躲在枯草丛中难以发现的角蟾
有一年6月,“信天翁”特意来宁波找我。晚上,我陪他进山,寻找这种角蟾。刚到溪流边,我们就听到了角蟾的响亮而急促的鸣叫声。“咦,这怎么像是掌突蟾的叫声?”“信天翁”说。我大吃一惊,说:“这怎么可能是掌突蟾,宁波没有分布的。”“信天翁”不信,说这叫声太像掌突蟾了,他以前多次听过。“信天翁”所说的掌突蟾是指福建掌突蟾(属于角蟾科掌突蟾属),那也是一种体长不到3厘米的微型蟾,书上说其雄蟾的鸣叫“音大而尖”。但事实证明,现场发出这种“尖而高”的鸣叫声的,确实是一种角蟾,而不是福建掌突蟾——分辨方法很简单,眼前的角蟾的瞳孔是圆的,而福建掌突蟾的瞳孔是竖的,像一些毒蛇的眼睛一样。那天晚上,除了现场拍照,“信天翁”还捕捉了多只角蟾,作为标本于次日带回了中山大学。(https://www.chuimin.cn)
此后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确实属于角蟾的新种。得知这一结果,我自然十分开心和兴奋。但随之问题也来了:它为什么不是淡肩角蟾呢?所谓“淡肩”,是指这种角蟾的肩部有一个圆形或半圆形的浅色斑。而我在宁波见到的角蟾,确实有不少个体的肩部颜色稍浅。
还有一个问题是:宁波到底有没有挂墩角蟾分布呢?
我真的迷惑不解。
相关文章
在我老家,蛙类被分为3种:小而灰的叫蛤蟆,大而皮肤粗糙的叫癞施,大而皮肤相对光洁的叫田鸡。这个分类法跟宁波略有不同。在宁波话里,“癞施”泛指各种蛙,而“喷火癞施”“癞蛤蚆”或“蛤蚆癞施”才特指癞蛤蟆。这“呱呱”的大合唱,在童年时或许还会觉得有点扰人清梦,而现在想听也难以听到了。农忙时节,我们孩子也会下田帮助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2025-09-30
我是宁波最常见的“臭蛙”,其实正常情况下并不臭哦。天目臭蛙后来,夜探的经历丰富了,方知“花臭蛙”在宁波山中溪流附近处处有之,它们白天不常见,一到傍晚,就开始从隐蔽处出来,蹲在溪边的石头上或树上准备觅食。可是,看来看去,实在无法把天目臭蛙与宁波的“花臭蛙”相区分,我觉得它们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后来请教了专家才知道,宁波地区的所谓“花臭蛙”,其实也都是天目臭蛙!......
2025-09-30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近代学者马持盈在其《诗经今注今译》中认为:“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这两句诗译成大白话就是,飞鸿不幸落入罗网,就像美少女被癞蛤蟆强占。余冠英、程俊英、周振甫等现代不少研究《诗经》的名家认为,“籧篨”“鸿”与“戚施”均是指癞蛤蟆。......
2025-09-30
蟾蜍,规范的中文名其实相当“霸气”,叫中华蟾蜍。宁波人对蛙类有一个统称,其读音为“癞施”,而“癞蛤蚆”“蛤蚆癞施”或“喷火癞施”则特指癞蛤蟆。“癞蛤蚆”的意思,是说其皮肤粗糙。至于称之为“喷火癞施”,实际上是因为蟾蜍的耳后具有毒腺,在受惊扰时它可以分泌出有毒黏液,接触后会对人的皮肤、眼睛、口腔等造成明显刺激,产生灼伤感。这种毒液名叫“蟾酥”,可以制药。......
2025-09-30
这些小家伙的体长在4~5厘米,比我的拇指略大些;体色为灰黑色,又带点黄,跟岩石的颜色十分接近,具有很好的保护色;背部皮肤很粗糙,上面有很多凸起的一粒粒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它们的脚趾端都有明显膨胀的吸盘,这才使得它们具备了“吸壁神功”。......
2025-09-30
近几年,在进山夜拍时,我曾多次遇见棘胸蛙,并和它耐心周旋——棘胸蛙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蛙,哪怕说和它“斗智斗勇”,也不为过。我慢慢走近,当距离它只有两三米的时候,才惊喜地发现:这哪里是癞蛤蟆,分明是一只棘胸蛙!这是我第一次在野外见到棘胸蛙,激动得心跳加速。石蛙依旧沉静地待着,背上的斑纹与水纹、石纹浑然一体。后来,我曾带李超、信信等朋友一起去拍蛙,都发现了它,但没有一次成功接近。......
2025-09-30
是的,姬蛙的保护色是一流的,只要它躲在泥土或草丛里不动,几乎是不可能被找到的。有好几次,在夜晚的田边,我听到很多姬蛙在“嘎、嘎”地大声歌唱,一片喧嚷,但打着高亮手电仔细搜索了好一会儿,却连一只都没有找到。它躲在一个湿润的泥窝里,只露出前半个身子,头下面一个“巨大的”泡泡一鼓一鼓的。......
2025-09-30
严格来说,中华蟾蜍应该只有“秋眠”而没有冬眠。到了最冷的一二月份,它们反而出蛰了,为的是举办“婚礼”。捞起卵带来一看,宛如一串极长的黑珍珠项链。“黑珍珠项链”?中华蟾蜍的卵带早春出现的黑色小蝌蚪,基本都是中华蟾蜍的蝌蚪专业书籍上说,一对蟾蜍一年可以产下2700~8000枚卵。......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