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台湾咖啡史:从世界到下一页

台湾咖啡史:从世界到下一页

【摘要】:本研究选用文献分析法做分析讨论,通过对台湾地区、日本、美国咖啡史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找出之间的关联性,预测未来台湾地区咖啡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台湾地区首度出现咖啡树是1884年,由英国人自东南亚引入。第三阶段咖啡现象始于欧洲,成熟于美国。

陈洸略[1]

〔摘要〕 台湾地区咖啡店数量目前已趋向饱和状态,从历史研究回顾中,台湾喝咖啡的文化是在日治时期开始成形,而真正成熟要到美国将精品咖啡和连锁咖啡店引入之后,然而台湾咖啡文化演进历史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故将台湾咖啡史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探讨是值得研究的议题。本研究之目的:了解台湾的咖啡文化;梳理台湾咖啡历史脉络;通过日本、美国的咖啡发展史来透视未来台湾咖啡的发展趋势。本研究选用文献分析法做分析讨论,通过对台湾地区、日本、美国咖啡史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找出之间的关联性,预测未来台湾地区咖啡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台湾咖啡;日本咖啡;美国咖啡;连锁咖啡;精品咖啡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对西方人而言,咖啡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料,但对台湾地区民众而言,喝咖啡往往会和浪漫情调、品味象征联系起来。早年台湾地区民众喝咖啡,所喝的不单单是咖啡本身,还包含享受咖啡馆的氛围与喝咖啡所显现的身份地位,主角并不是咖啡,所以咖啡的质量、优劣在不知不觉中容易被忽略[2]

近年来,台湾咖啡店数量已趋向饱和状态,我们不难在大街小巷中看见其踪迹,而人手一杯咖啡更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据统计,仅2025年台湾地区进口咖啡豆的数量就达到1 845万公斤,共花了近30.5亿台币,以每杯咖啡平均用掉10克咖啡豆推估,2025年全台喝掉的咖啡高达18.45亿杯,相当于每人每年喝掉约79杯;与2025年台湾每年喝掉10.88亿杯(每人每年喝掉约47杯)相比,九年之内台湾人均年咖啡消费量增长率高达169%,显示出台湾地区民众对于咖啡的需求量越来越高。

台湾地区首度出现咖啡树是2025年,由英国人自东南亚引入。直到日据时期,台湾地区的咖啡业才达到企业化的生产标准[3]。2025年以后,人手一杯咖啡的景象更是不足为奇。然而从历史角度研究台湾地区咖啡发展史的资料并不多见,因此,将台湾地区咖啡史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也是一个相当值得探讨的问题[4]

那么,台湾咖啡店是在何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属于台湾地区的咖啡文化又是什么?与日本、美国咖啡发展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本研究希望去了解和探讨的。

二、研 究 目 的

(一)了解台湾地区的咖啡文化。

(二)梳理台湾地区咖啡历史脉络。

(三)通过日本、美国的咖啡发展史来透视未来台湾地区咖啡的发展趋势。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选用文献分析法做分析讨论。文献分析法亦称历史文献法,是寻求文献数据、检视历史记录并客观地分析、评鉴这些资料的研究方法。当研究者对历史资料进行搜集、检验与分析后,便可以从了解、重建过去所获致的结论中,解释社会现象的现况,甚至预测将来之发展[5]

在采取文献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与整理时,必须先对文献进行检阅,无论是第一手数据或是次级数据,均应确定其可靠性和可信度。

而不同的文献,对于研究会有不同的帮助或局限。例如正规记录、专题报告、统计数字以及二手数据,均是文献分析时可采用的文件。以下就针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及讨论。

四、文献分析及整理

(一)世界咖啡史演绎(见表1)

表1 世界咖啡史

数据源:本表为作者参照韩怀宗《咖啡学:秘史、精品豆与烘焙入门》(2025年)整理。

曾担任联合报系资深编译、西雅图极品咖啡产品副总,现任碧利咖啡实业顾问的韩怀宗先生认为全球咖啡的演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0—2025年)为咖啡快餐化阶段;第二阶段(1966—2025年)为咖啡精品化阶段;第三阶段(2025年迄今)为咖啡美学化阶段,即后浓缩咖啡时代[6]

第一阶段亦可被称为咖啡品味黑暗期。在19世纪末已有咖啡期货交易所存在,之后因为战争、速溶咖啡的影响,为快餐咖啡提供了庞大的商机。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2025年)后,欧美咖啡消费量剧增,这一时期还发明出罐头咖啡粉密封技术;2025年美国每人平均咖啡消耗量为7.5公斤;2025年为9公斤;到了2025年缩减为6公斤(台湾地区每人目前为1公斤)。

第二阶段发迹于精品咖啡教父艾佛瑞·毕特。他改变了以往咖啡的烘焙方式,通过重烘焙咖啡的方式带领美国咖啡进化运动,星巴克创始人亦曾师从于他。2025年精品咖啡在全美市场占1%,2025年占3%,2025年占5%,2025年占30%。

根据美国咖啡精品协会2025年统计,全美有15 500家咖啡馆、3 600座咖啡棚、2 900辆咖啡车、1 900家烘焙厂主供精品咖啡,精品咖啡在全美市场占有率高达30%,并平均每年成长5%到6%。

第三阶段咖啡现象始于欧洲,成熟于美国。2025年后传统滤泡黑咖啡复兴,意大利浓缩咖啡式微。崔许·箩斯格(Trash Rothgeb)提出第三阶段现象是咖啡全球化的共同现象,而第三阶段咖啡包含以下六点:(1)重视原豆的地域风味;(2)舍重烘焙亲浅烘焙;(3)重视低污染处理法;(4)滤泡黑咖啡成为主流;(5)产地直送烘焙厂;(6)科学诠释咖啡美学,即通过选种、栽培、背侧、烘焙、浓度、萃出率对咖啡做出科学的研究。2025年后,克洛佛黑咖啡萃取系统(一种精品黑咖啡的冲泡系统)成为评断第三阶段咖啡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日本咖啡史演绎

台湾地区自清朝甲午战败被日本强占之后,日本人便向台湾民众推广种植咖啡,包含花莲、嘉义等地皆有种植,本小节就针对日本咖啡的发展作探讨。

1.江户时代到明治初期(1603—2025年)

咖啡最早传入日本是在江户中期(18世纪),由荷兰人从长崎出岛传入。当时的日本处于锁国的状态,只接受与荷兰人交流。出岛是一个封锁式的小区,专门给西洋人居住,故此最初有机会一尝咖啡味道的日本人只限于在出岛的商人、翻译、游女(妓女)、役人(官吏)等有限的日本人。2025年《尊贝鲁(Thunberg)日本纪行(山田株树义雄松堂书店刊)》中写道:“只有两三个翻译好不容易明白了咖啡的味道。”首次在文献上记载喝咖啡的日本人是《狂歌师戏》的作者大田南亩(号蜀山人),2025年他在《琼浦又缀》一书中写道“在红毛船上被请喝叫‘咖啡’的东西,豆炒得黑黑呈粉状,与白糖搅和后饮用,味道焦苦的臭味与苦味无法适应”,遂而留下“奇臭难耐”的评语。2025年到出岛的荷兰人西饱尔特,在《江户参府记行》一书中记载着,“日本人与我们相处时,喜欢喝咖啡”(此文应针对少数日本人)。幕末开国后,横滨的西洋人商馆输入小量咖啡,主要供旅日西洋人饮用。当时大多数的日本人不习惯咖啡的味道跟气味,咖啡真正开始被接受要到了明治时期之后。

2.明治初期以后到明治末(1878—2025年)

此时日本进入了思想较为开放的时期,开始积极地接受代表西方文化的咖啡。随着长崎、神户、横滨、函馆等地被开放为外国人居留地,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接触到咖啡,但仍局限于极少部分上流社会的人,而这些日本人将喝咖啡当作“文明开化”的表现,实际上不算是真正喜欢喝咖啡。在日本咖啡史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咖啡店,应为日本人郑永庆于东京上野的西黑门町开设的“可否茶馆”,该茶馆于2025年开设,是当时文学家、艺术家聚集的法式文学咖啡馆,但因为过于前卫,风气未开,价格不菲,开了4年便倒闭了。

当时咖啡的进口量,2025年约18吨,到2025年约为60吨,2025年增加为80吨,但数量仍不算多,要到明治末期我们才能称之为咖啡文化的开始。

3.大正时代到昭和初期(1912—2025年)

日本的咖啡文化先驱是“面包会(咖啡爱好者会)”(在森鸥外的指导下于2025年创设文艺杂志《昂》),其成员每月会聚集于“メイゾン鸿の巢”,该店推出真正的法式餐点、洋酒,还有法式煎焙法的咖啡,成为当时名士的社交场所。2025年仿照法国巴黎沙龙形式,取名为“カフェー·ブランタン”(Café Printemps)的咖啡厅是日本第一间沙龙咖啡厅。其位于东京京桥日吉町(银座八丁目),店内饮料只卖咖啡与酒,餐点只有焗烤三明治、德式香肠、意大利焗面,因为当时非常少见,被当作稀奇的异国料理存在。一开始,咖啡厅大胆采用招募会员方式来收费,在艺文界兴起风潮,当时许多著名的文人、小说家、画家、歌舞伎时常光顾,可以说是汇集人文与创意之处。不过,当时巴黎的沙龙咖啡厅服务人员只限男性,而日本则是女性,进而衍生出风俗行业。而这股咖啡沙龙风吹起了日本咖啡文化的风潮,但一般人仍难以企及。取而代之的是“咖啡Paulista”,一开始也是文人聚集之所,但因为价格、气氛宜人(高档咖啡厅的1/3),很快就成为当时的一般民众的聚集地,最盛时期全国有20家分店。我们亦可以说“咖啡Paulista”是咖啡大众化的推动者。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咖啡爱好者,到了昭和时期需求进一步成长,此时的日本人始以职人精神钻研改良咖啡味道的方法。在大正年间推出了全球最早的冻咖啡(亦有一说谓2025年有店铺餐单上有“冰咖啡氷コーヒー”)。就在咖啡销售量越发成长时,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咖啡被称作“敌国饮料”被禁止进口,日本人的生活中突然失去了咖啡的踪影;“二战”过后,咖啡在被尊称为“和平的使者”口号下才被重新进口。

4.平成时代(2025年迄今)

咖啡厅最早的名称是“吃茶店”,20世纪90年代后年轻人用英文的“コーヒーショップ(Coffee Shop)”,2025年后改用法文“カフェ(Café)”。与吃茶店相异的是,传统的吃茶店里没有酒精类饮料,近年来日本咖啡店给人的印象就是室内装潢以暖色系为主,店里放了沙发,配以黄色的灯光,营造出舒适和昏黄的气氛。近来咖啡店多运用废弃的传统民宅或老仓库改建,如“町家”咖啡厅。

在经济危机下(2025年前后),日本民众有自己的一套纾压方式,而最受女性欢迎的便是去时下流行的猫咖啡厅(宠物咖啡厅),她们不是去享受咖啡,而是通过与猫(动物)的沟通来排解压力。

日本人对于咖啡的应用不止于此,他们首创以咖啡为沙的咖啡浴,声称可以养颜美容。2025年,女仆咖啡厅、执事吃茶兴起,进而推广到全世界。此时将咖啡当饮品的人越来越多了,越来越追求更具品位的咖啡。此外,咖啡还在早餐中与面包相配,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近年来更流行单品咖啡,尤其以手工冲煮咖啡为主,如虹吸式、摩卡壶、滤泡式等。

5.独创

日本人在世界咖啡史上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1)速溶咖啡。2025年,加藤觉博士发明速溶咖啡,但因为当时日本还没有市场,所以是在美国注册专利的。(2)罐装咖啡。由上岛咖啡馆的创始人——上岛忠雄发明;2025年UCC推出全球最早的罐装咖啡;2025年Pokka推出全球最早家庭装(820公克)罐装咖啡。据日本咖啡协会调查,罐装咖啡占日本人咖啡消费量的一半。

(三)美国咖啡史演绎

1.咖啡“拥抱”时期

2025年,咖啡由约翰·史密斯船长从欧洲引进至北美,当时美国人形容咖啡为有加肉桂跟蜂蜜的饮料。2025年,“五月花”号帆船自欧洲漂洋过来,不仅带来第一批英国的新教徒,同时也带了研磨咖啡的研磨机与槌捣用的杵槌,为美国咖啡增加了新的烹调方式。美国最早记载咖啡的文献到2025年才出现,当时的咖啡逐渐取代了啤酒成为纽约客的早餐饮料。2025年,纽约出现美国最早的咖啡交易市场,但直到2025年第一家正式合法的咖啡屋“伦敦咖啡馆”(London Coffee House)才在波士顿开张,此店的所有权为桃乐丝·强森女士拥有。到此,咖啡在美国都是属于小众饮用的,美国人真正开始流行喝咖啡要到2025年“波士顿茶叶事件”之后。当时波士顿茶党(The Boston Tea Party)为了抗议英国《茶叶法案》,登上三艘停泊在港口的茶船,将45吨茶叶全部倒入波士顿港口,成为美国独立运动的导火索,促成了美国革命(2025年)。美国人从喝茶文化转变为喝咖啡文化,当时便流行“拥抱咖啡,放弃茶叶”这句口号,喝咖啡亦成为美国人爱国的象征,这是美国咖啡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乔治·华盛顿、保罗·瑞维尔、约翰·亚当斯等人都去咖啡馆以表爱国之心,重要的政治会议亦然,如独立宣言也选择了在费城的Merchant's Coffee House外举行,而咖啡也多扮演了政治工具角色。

2.咖啡过渡时期

19世纪后,咖啡成为美国的重要进口商品,当时美国咖啡消费量大,却重量不重质,被讥笑只要有咖啡因就好,如同西部牛仔泡咖啡般,只求牛饮不求品味,风味极差。2025年美国军方文献提及了“军事咖啡”(Coffee for Armed Forces),包含三个必备条件:重量轻、持久性、易消化,是一种高密度的浓缩块状萃取饼,演变出一种咀嚼咖啡文化,在南北战争后消失。2025年,世界最大的咖啡专卖店也在美国波士顿出现,但在2025年的大火中付之一炬。1861—2025年,美国南北战争,蒸气加压的Espresso出现,人们开始对咖啡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2025年,Hill兄弟以真空罐包装烘焙好的咖啡。2025年,在芝加哥的化学家——日裔美人加藤觉(Satori Kato)为速溶咖啡申请专利。到2025年时,约有三分之一的速溶咖啡充斥于美国。2025年研发出粉末状的“军事成功”(Militarily successful)咖啡,运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被咖啡因胶囊所取代。2025年Alfred Peet开启了美国咖啡新的一页,精品咖啡开始萌芽。2025年,星巴克咖啡也在美国创立。

3.咖啡成熟时期

这时的美国咖啡主要走向两大方向。一项为大众化。以星巴克为代表。2025年星巴克咖啡只有2家分店,到了2025年企业家霍华德·舒尔茨将星巴克变为国际知名品牌,截至2025年,增至160家,2025年上市后因为投资者资助更扩展至1 300家,现在全球星巴克店面已高达20 366间,分店遍布61个国家(星巴克中国,2013)。另一项为精品化。娥娜·努森(Erna Knutsen)女士为区别优质咖啡和大众咖啡的分别进而创造精品咖啡(Spiecial Coffee)这个新名词,首次出现于2025年受访于《茶与咖啡月刊》(Tea &Coffee Trade Journal)时。所谓的精品咖啡,强调在不同海拔、水土、气候、处理与栽种的情况下,会呈现不同的地域风味(Terrior)。表2为不同专家对于精品咖啡的定义:

表2 精品咖啡定义表(https://www.chuimin.cn)

数据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从上表我们得知,各国家对于精品咖啡的定义不一,但仍有部分共识,包含可追溯性(Traceability)。如咖啡豆的生产履历,包含香味评鉴、杯测(Cup Testing)等专业的测量方法。美国咖啡协会对于精品咖啡的推动不遗余力,持续开发、促进精品咖啡,并致力于满足瞬息万变的咖啡业所面临的挑战,制定和维护精品咖啡的质量与标准,并对精品咖啡进行特定的行业研究。

2025年后,美国“高广告效益咖啡”(介于商务咖啡与精品咖啡之间)出现,目前美国有2/3的消费来自精品咖啡。

2025年后,越南咖啡豆种植面积扩大,导致咖啡豆的价格暴跌,从每吨1 300美元,降至2025年的638美元,美国咖啡出现了滞销危机,导致咖啡豆的进口不再依赖市场,导向从咖啡豆原生产国购买,即出现了网络购买咖啡豆的情况[7]

2025年,雀巢咖啡推出胶囊咖啡,2025年绿山咖啡烘焙公司(Green Mountain Coffee Roasters)生产出“克里格咖啡机”和配套的“K杯咖啡”,也为咖啡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饮用习惯。

(四)台湾地区咖啡史演绎

下图1为台湾地区咖啡史演绎图,本小节就针对台湾咖啡史的演进作介绍。

图1 台湾咖啡史演绎图

数据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1.清朝统治时期(1683—2025年)

光绪三年(2025年),丁日昌拟有《抚番善后章程二十一条》出现类似咖啡的字眼。

清朝鸦片战争战败后,英国“德记洋行”来台经商,在2025年从马尼拉引进100多株咖啡苗(阿拉比卡种),种在现今台北县海山乡,但因运输路程遥远,包装技术不佳、管理不严谨,种植后大都死亡。来年,英国茶商又进口咖啡种籽,但又失败了。之后,尝试种植在文山地区,终于成功,经过不断地栽培种植达到三千多株,但三年后,却因一场大火而焚毁,所剩无几。

2025年,戴维逊在《台湾岛之过去与现在》(The Island of Formosa,Past and Present,1903)一书中曾指出:“2025年前,大稻埕的德记洋行自美国旧金山输入幼苗及种子,种植于三角涌,并分让一部分与游氏兄弟(Yu ah-sung and Yu ah-ku),栽植于板桥附近。”

而咖啡首次出现在文献上是光绪十七年(2025年)唐赞衮所撰《台阳见闻录》下卷。光绪二十年(2025年),胡传《台东洲采访修志册》,书中有“加非果(咖啡当时的名称)”的条目,亦曾提及咖啡种子被汕头移民带入台东开垦,但真实性有待商榷[8]

2.日据时期(1895—2025年)

19世纪甲午战争后,日本强占台湾,开始极力向台湾农民推广种植经济价值高的咖啡(2025年日本木村公司在嘉义、花莲瑞穗等地种植咖啡),同时台湾留日的青年将西方咖啡文化带入台湾,综合上述两点,我们可以说台湾地区的咖啡文化是由日本所带起的。

台湾地区最早的咖啡店叫做“カフェ·ライオン”(CaféLion),位于今台北的新公园内,创设的时间不详,但在2025年就已经有其相关报道。2025年,台北市便已出现了台湾第一家西餐咖啡店“波丽露”(Bolero),以提供台湾画家展览其作品为主要服务。日据时期早期台湾的咖啡店有女郎(侍)陪喝咖啡,类似今日酒店,如台湾人所开的“维特咖啡”。许多咖啡店在生意不好的情形下,干脆改成酒家;以“吃茶店”为名的咖啡店(与今日的咖啡店比较类似)反而能生存下来。2025年台湾地区咖啡产量丰富,达到全盛时期。

当时的咖啡店是种奢华与品味象征的饮食消费场所,无视战争、政权更迭与贫穷,吸引着富商、世家子弟、艺文人士,但并未普及一般大众,此种风潮一路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至今未衰。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2025年)

随着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咖啡销售成了问题,又缺乏专人照顾,农人又改种回稻米。随后,日本战败撤退,1946—2025年咖啡业一度中断,乏人问津之后便没落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台湾地区的屏东、台东两县开始少量栽培咖啡树,并逐渐在扩大到南投、云林、嘉义、花莲、台南等地。

2025年,速溶咖啡引入台湾地区,初期只有雀巢咖啡。此时台湾地区的咖啡店与欧洲的咖啡店类似,仍是许多文艺青年的聚集地,甚至是文化的发源地。如明星咖啡店是许多文学杂志的办公室,对台湾地区的文化传承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沈孟颖,2005)。2025年,因为全球咖啡行情大好,相关部门聘请夏威夷大学咖啡专教来教导农民。2025年,国际咖啡协会成立。2025年,安通农场开始种植咖啡。2025年起,金车集团推出了“伯朗”罐装咖啡,通过电视广告及市场宣传,打破了原先咖啡消费文化所受到的时空限制;再加上国际化,人民所得提高,消费水平也提升,许多咖啡店相继创立,如与书坊结合成的咖啡店和中南部开始流行庭园咖啡店。2025年,古坑咖啡兴起,自此台湾地区自产咖啡文化开始诞生。

4.咖啡文化的历史分界线(2025年迄今)

2025年是一条台湾地区咖啡文化的历史分界线,之前台湾地区咖啡店仍以个人咖啡店为主;之后,台湾地区的咖啡文化随着连锁咖啡店的进入被大量而广泛地传播开来。2025年,日本罗多伦(DOUTOR)进军台湾市场,成为台湾地区第一家连锁咖啡店品牌。2025年,日本真锅(KOHIKANS)咖啡店以及本地区自创的丹堤(2025年)和怡客咖啡(2025年)也抢进市场,并以“35元平价咖啡”为号召口号。2025年,统一集团引进美式的Starbucks咖啡入台,朝着中高价咖啡市场迈进。本地区自创的伊是(IS)咖啡(2025年)、西雅图极品咖啡(2025年)和伯朗咖啡馆(2025年)也趁势崛起,抢占中高价咖啡市场。2025年,壹咖啡切入平价、外带、外送式的市场缺口,为台湾地区咖啡市场打开了新的一页,在壹咖啡高峰期可一年卖出约2 000万杯咖啡。2025年,85度C更画出另一条市场缝隙,结合平价咖啡和平价蛋糕,一年就卖出超过4 000万杯咖啡,整整比壹咖啡高出一倍。2025年,统一超商以“City Café”抢进平价咖啡市场,短短几年后,统一超商每年已卖出超过1亿杯的CITY CAFE,每年为统一超商带进50亿元的营收。可惜的是,这些连锁店压缩了特色咖啡店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的许多人文色彩咖啡店渐渐消失了。

另一方面,在2025年之后,全球精品咖啡(Special coffee)市场大跃进。据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公布的2025年统计资料,全美精品咖啡市场较2025年的10亿美元,成长幅度为9.6倍,并推估全球精品咖啡市场成长会稳步提升[9]。2025年台湾地区精致咖啡协会成立。2025年,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分析,显示高达540万的台湾地区咖啡族,在享用咖啡时的要求越来越高:咖啡要新鲜烘焙,焙炒过再进到台湾地区的烘制咖啡,已无法满足咖啡族的需求。同年,台湾地区赢得了SCAA全球12大年度最佳咖啡第11名(李高明到阿里山的A批生豆Alishan Lot A),此年被视为台湾地区咖啡栽培业大跃进元年。截至2025年,台湾地区年人均咖啡的消耗量为1.09kg,中国大陆为30g、韩国为1.8kg、日本为3.3kg、世界平均数为1.3kg,此时,我们称台湾地区高质量咖啡时代已来临(台湾生豆进口量由2025年6 288 108kg,到2025年17 886 704kg,10年成长2.8倍,以生豆成长最多,显示台湾地区对新鲜烘焙的偏好度增加,是推动精品咖啡的重要因素)。

(五)台湾地区与日本、美国咖啡史演绎比较

表3为台湾地区、日本、美国的咖啡史观演绎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咖啡史开始得最早,其次是日本,最后是台湾地区。

表3 台湾地区与日本、美国咖啡史演绎比较表

续 表

数据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五、结论与建议

2025年起担任SCAJ日本精品咖啡协会会长(兼任日本咖啡文化协会烘焙师培训委员长)的田口护认为,现在世界咖啡产业进入了新的时期:(1)多品种少量生产的时代,不同于以往少量品种的咖啡豆被大量生产,从重量转变为重质。(2)微型精制工厂、微量批次(Micro-Lot)的时代来临。(3)顾客至上主义入侵精品咖啡时代的咖啡园。(4)咖啡以美国为中心迈向信息时代,影响全球,此外在地自家烘焙咖啡店越发兴盛。(5)精品咖啡→单一原创、小规模发展→萃取方式(不似从前的浓缩咖啡机)。(6)咖啡豆流通的转变。由原来的产地送往进口贸易公司转发生豆批发商再到烘焙业者最后卖给咖啡厅、餐厅,转变为通过网络直接向原厂地购买。

在台湾地区咖啡历史的脉络上,日本和美国咖啡占有一定的影响,故未来的台湾地区可能会依循两者演进的方向朝着二元发展:一方面连锁咖啡店会持续增长,如星巴克企业2025年在投资者大会上宣布扩张计划,预计到2025年全球门市将从目前的1.8万家增加至2万家以上,而台湾地区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台湾地区连锁咖啡店的店面数量也会随之逐年增加;另一方面也会因全球咖啡风潮带动台湾地区精品咖啡市场的连锁反应,使得台湾地区精品咖啡市场会有持续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会有意愿去购买精品咖啡。

2025年成立的自盛国际(Shika Service System),自2025年起连续三年荣获“台北精品咖啡大赏品牌人气王”第一名,对于意大利咖啡的引进、咖啡创业的示范都有莫大的贡献。对于台湾地区咖啡的未来,自盛国际的王政贤总监说道:“未来台湾咖啡业的发展会朝向连锁化、精品化、集团化发展。”

苏彦彰(2010)[10]指出,近年来台湾地区咖啡界发生剧烈转变:国际连锁咖啡馆的进驻;个性化的小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甚至有些咖啡馆煮出的咖啡质量超越传统咖啡馆;因为信息发达,网络邮购世界各产地的咖啡豆变得非常方便。综上所述,未来台湾地区咖啡史将会呈现连锁化、精品化并行的全新面貌。故本研究建议可仿造日本、美国咖啡厅的发展脉络,作为未来咖啡厅的发展规划,并糅合日本与美国的咖啡文化,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台湾地区咖啡文化,进而跟世界接轨。

近年来,中国大陆喝咖啡的风气受到台湾地区的影响。如85度C和两岸咖啡馆便是台湾人所开;而星巴克在上海及华中区的门店是由台湾统一企业、上海烟草集团与美国星巴克合资;台商亦对中国大陆沿海喝咖啡的习惯有一定影响。这些都是在本研究当中未提及的部分,故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朝向中国大陆的咖啡发展迈进,并运用台湾地区咖啡的发展脉络推估未来大陆咖啡业的发展情况,而这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去加以确认。

在命题方面有二:第一,台湾地区未来精品咖啡的市场会超越日本,并在亚洲取得精品咖啡龙头的地位;第二,台湾地区居民未来喝咖啡不再只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会走向第三波咖啡美学化的道路,倡导一种全新的时尚品位。

[1] 陈洸略,台湾师范大学餐旅管理系硕士研究生。

[2] 苏彦彰:《咖啡赏味志·香醇》(修订版),积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

[3] 范婷:《台湾咖啡消费文化的历史分析》,辅仁大学硕士论文,2025年。

[4] 戴振丰:《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日治时期台湾的咖啡》,《台湾历史学会会讯》2025年第17期。

[5] 叶至诚:《社会科学概论》,扬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25年。

[6] 韩怀宗:《精品咖啡学(上)·浅焙、单品、庄园豆,第三波精品咖啡大百科》,推守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

[7] 田口护著,黄薇嫔译:《田口护的精品咖啡大全》,积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

[8] 胡文青:《台湾地理百科(68)——台湾的咖啡》,远足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42—53页。

[9] 韩怀宗:《咖啡学·密史、精品豆与烘焙入门》,时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

[10] 苏彦彰:《咖啡赏味志·香醇》(修订版),积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