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典乐器陶埙的历史和特点

中国古典乐器陶埙的历史和特点

【摘要】:陶土类的乐器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是陶埙。陶埙是我国出土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原始吹奏乐器,也是具有我国特色的、至今仍在使用的吹奏乐器,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中国乐器。陶埙出土于墓葬内,大多置于死者腰际或胸部,不同年龄性别均有置放,尤其以儿童居多。和磬一样,陶埙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选材越来越讲究,制作越来越精美,音律也越来越齐备。

上一课了解了“石头”可以制作石磬,那么陶土可以做什么乐器呢?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远古时期的先民们已经懂得了制作陶器。他们用陶土烧制各种各样的器皿、工具、装饰品和乐器。这个时期的陶铃、陶角、陶埙、陶响器,既可以作为生产生活的工具,同时又具备了乐器的性能。比如陶铃在牲畜坑中多有出土,可能是驯养牲畜的工具;陶角的传远性很强,可以用来发出信号;陶埙在有些墓葬中是放置在墓主人的胸口和腰间的,有可能作为装饰品随身佩戴;陶响器则可以作为儿童的玩具。陶土类的乐器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是陶埙。

《拾遗记·卷一》记载陶埙为疱牺氏发明,和“无句作磬”一样,这也是传说。陶埙是我国出土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原始吹奏乐器,也是具有我国特色的、至今仍在使用的吹奏乐器,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中国乐器。陶埙的形制也很丰富,有椭圆形、蛋形、人首形、兽首形、橄榄形、梨形等,现在常用的陶埙一般都是梨形陶埙。

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的椭圆形无音孔陶埙,用灰白色的夹沙陶捏制而成。它只有一个吹孔而无按音孔,大小和一个鸭蛋差不多,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是现存距今年代最久远的陶埙。(www.chuimin.cn)

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陶埙20余件,这些陶埙距今有3500年左右,其中9件保存完整,还可以演奏。陶埙出土于墓葬内,大多置于死者腰际或胸部,不同年龄性别均有置放,尤其以儿童居多。这些陶埙为鱼形陶埙,有彩陶和素陶两种,埙体大多绘制着精巧的条纹、格纹,象征着鱼的鳞片。鱼口为吹孔,在圆滚滚的埙体上分布着3个按音孔,鱼尾上有1—2孔可穿挂饰物。

和磬一样,陶埙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选材越来越讲究,制作越来越精美,音律也越来越齐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