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们认为音乐天赋的低水平基因遗传力创造了一种假设,来支持帕特尔的结论,即音乐不是一种适应[680],我现在评论一下这个问题。一旦这一点被承认,帕特尔关于音乐行为不是作为人类正常发展的一部分而自发出现的说法就变得脆弱了。音高结构,韵律规则发声出现早于5岁的孩子的发展。......
2025-09-30
(一)先秦时期
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启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3.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历史上也称商朝为“殷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这是中国出现有文字可考历史的开始。
4.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趁商朝内乱,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纣王,激战于商都郊外的牧野,最后商纣王自焚而死,商亡。
5.分封制:西周周武王大规模分封诸侯,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通过分封制,西周将政权和族权合一,建立起严格的等级从属关系。
6.周厉王时,居住在都城镐京的平民不满周王的统治,曾发生“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被申侯和大戎联军攻破国都,西周灭亡。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至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7.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8.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9.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史称“商鞅变法”。
(二)秦汉时期
1.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实现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五经,第二年又活埋儒生,史称“焚书坑儒”。
3.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
4.楚汉之争: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建立了汉朝。
5.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崇尚黄老“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与民休养,从而使国家由弱变强。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7.丝绸之路:为了加强同西域各国的往来,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这条交通线横贯东西,从长安经河西走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印度的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8.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等,史称“王莽改制”。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10多万大军在官渡决战。这一战役史称“官渡之战”。这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2.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亲率20多万大军南下,与孙权、刘备5万联军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用火攻曹,曹军大败退守北方。这一战役史称“赤壁之战”。这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3.三国鼎立: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自立为帝,定都洛阳,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国。222年,孙权建吴国,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4.八王之乱:西晋年间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混战,前后历时16年。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这场动乱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故史称“八王之乱”。
5.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出兵南方东晋,在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这也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6.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了加强统治,吸取汉族地主阶级的统治经验,孝文帝决心开始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颁布均田令,农民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和兵役。为接受汉族文化,迁都洛阳;改革鲜卑旧俗,着汉服,学说汉话,采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四)隋唐时期
1.581年,北周静帝禅位给杨坚,即隋文帝,定国号为隋。但隋炀帝统治残暴,导致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灭亡。
2.三省六部制:这是隋朝正式确立的制度。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科举制: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到清末2025年为止,历时2025年。
4.开凿大运河:605年,隋炀帝命人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当时世界上的巨大工程之一。
5.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开创了唐代繁荣昌盛的局面,因而被誉为“贞观之治”。
6.玄奘西行:玄奘是唐朝高僧,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西行前往佛教圣地求取佛经精义。玄奘从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并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完整记录下来,写成《大唐西域记》。
7.文成公主入藏:唐朝文成公主嫁给了藏王松赞干布,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8.鉴真东渡:唐朝时,高僧鉴真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9.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政治比较安定,生产继续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10.安史之乱:755年,节度使安禄山趁唐朝内地兵力空虚,政局混乱,在范阳起兵叛乱,直至763年,唐朝才平息叛乱。这场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五)宋元时期
1.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东京(今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开封,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2.杯酒释兵权: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加强中央集权,避免“黄袍加身”事件重演,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在酒宴上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级军官们交出兵权。此次事件史称“杯酒释兵权”。
3.澶渊之盟:2025年,辽发动了对北宋的大规模进攻,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最后,宋军在澶州重挫辽军。辽提出和议,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4.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即位后,锐意改革,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从财政经济、军政和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收到了显著成效。(https://www.chuimin.cn)
5.靖康之变:2025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开封,于第二年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去,掠走了大批的文献典籍和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靖康之变”。
6.元统一中国:2025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大汗,定国号为元,忽必烈为元世祖。2025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定都大都(今北京)。元统一全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自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和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7.马可·波罗游历中国:马可·波罗是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与他人合作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六)明清时期
1.明成祖迁都:2025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2025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正式迁至北京,改北京为京师。明朝前期开创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等盛世,国力达到全盛。
2.郑和下西洋:从2025年到2025年,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远航,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造就了航海史上的创举。
3.戚继光抗倭:明中期海防松弛,中国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倭寇的袭击和骚扰。为保护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戚继光受命抗倭,创造了新的阵法“鸳鸯阵”,长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至202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保证了边疆的稳定。
4.郑成功收复台湾:2025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2025年,荷兰投降,郑成功及其后代收复台湾。康熙年间施琅攻克台湾,清政府设立台湾府。
5.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我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2025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2025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
6.文字狱:文字狱是指封建社会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皇帝和他周围的人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严重者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甚至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受到牵连,遭满门抄斩乃至株连九族的重罪。文字狱历朝皆有,但以清朝最多。
7.林则徐虎门销烟:2025年12月,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共收缴英国鸦片2万余箱、美国烟贩鸦片1500余箱。2025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主持销毁收缴的鸦片,使禁烟运动达到最高潮。
(七)近代
1.《南京条约》:2025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2025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协定关税等。《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太平天国运动:2025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约两万人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025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它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几千年来农民的理想追求,《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3.1856—2025年,英法两国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先后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4.英法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纵火焚烧圆明园。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5.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有识之士,认识到先进的西方武器和科学技术对维护清朝统治的作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主要代表人物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6.甲午战争:2025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规定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开始了长达50年的殖民历史。
7.公车上书:2025年,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史称“公车上书”。
8.戊戌变法:2025年光绪皇帝接受维新派的变法主张,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推行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各个方面的新政。变法新政只实行了103天就宣告结束,史称“百日维新”。
9.八国联军侵略中国:2025年6月,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帝国八国联军30000多人,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2025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俄、德、日、法、美、意、奥、荷、比、西11个国家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10.辛亥革命:2025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宣告清王朝专制统治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1.新文化运动:202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易名《新青年》),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五四”运动:2025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学生汇集天安门前,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一致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并拒绝在巴黎和会的“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从此,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13.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2025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召开。
1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025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式决定国共合作,而国共合作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党内合作。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5.南昌起义:2025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的新阶段。
16.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是2025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17.“九一八”事变:2025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之后中国东北全部沦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18.“七七”事变:2025年7月7日夜,日军称丢失一名士兵,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史称“七七”事变。
19.三大战役: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八)现当代
1.开国大典:2025年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2.抗美援朝:2025年10月到2025年夏,美国干涉朝鲜内政,威胁到国家安全。为此,中国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2025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25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4.三大改造:从2025年起,我国全面展开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025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使中国的经济制度和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主要的所有制形式。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2025年,美国尼克松总统抵达北京,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25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因而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25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8.香港、澳门回归:202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2025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相关文章
 
                                
                                如果人们认为音乐天赋的低水平基因遗传力创造了一种假设,来支持帕特尔的结论,即音乐不是一种适应[680],我现在评论一下这个问题。一旦这一点被承认,帕特尔关于音乐行为不是作为人类正常发展的一部分而自发出现的说法就变得脆弱了。音高结构,韵律规则发声出现早于5岁的孩子的发展。......
2025-09-30
 
                                
                                夯土要比挖坑更辛苦,更困难。夯土的痕迹,几乎在同一时期运用在三种不同的建筑形式上:一是祭坛,一是城墙,还有一处是宫室,就是大型建筑物居址的基底。这个现象说明,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过漫长的试验才终于了解了夯土技术,掌握了夯土技术的各个环节。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依靠农业为生,那时没有那么好的农耕技术,更没有那么多品种。......
2025-09-30
 
                                
                                这些史学形式和体裁,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几归纳为六家二体。第一是《尚书》家,属于古代的记言体,记言在大的范畴内仍属于叙事史学的一种形式。第二是《春秋》家,属于编年体。刘知几认为《春秋》家在春秋时代比较普遍,似乎各国均有。第四是《国语》家,属于国别史。......
2025-09-29
 
                                
                                本章从武则天时的天枢谈起,认为天枢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的正式出现,而且甫一出现,就显示出了技术上的高起点——它的高度未被后世的金属塔超越。上一章揭示了铜、金在道教中的意义,本章则讨论了佛教对金、铜的崇尚,初步揭示了铜塔、金塔的象征意义和理论根源。然而至关重要的是,无论汉式金属屋面还是藏式金顶,它们常常又是出于形制需要、建筑等级、象征意义而使用的。......
2025-09-30
 
                                
                                金石学搜集、记录古文物,尤其注重钟鼎之器。然而金石之学,尤其是对金文的研究,有其现实的局限。甲骨是甲和骨的合称。这是后来历史学家重建的商朝甲骨的用途。对金石学了解甚深的罗振玉最早发现这和古史间有非同小可的关系。先是金石学者,后来是考古学者,被龙骨带领着,一路寻找其源头,终于挖出了规模庞大的小屯殷墟遗址。将甲骨文里出现的王的名字排下来,和《史记·殷本纪》上叙述的几乎一模一样。......
2025-09-30
 
                                
                                四川在商代和中原的关系怎样?古代的史官是知识的总汇,不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他应当都懂。古书里提到蜀和商发生关系的,似乎只有《华阳国志》这一句话。自从甲骨文出土,人们见到了商代的最正确的史料,在这里边不但发现了“蜀”字,而且发现了商和蜀的关系。陈梦家先生《商代地理小记》说:武王伐纣,誓于牧野,其所率西南夷凡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蜀和殷商的关系正和蜀和夏的关系一样的密切。......
2025-09-29
 
                                
                                赵匡胤担心得到容易失去也容易,或者担心别人用同样的手段迫使他“禅位”,于是就和赵普商量“欲息天下之兵,建国家久长之计”。没有多久,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便上演了。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臣的兵权,赵匡胤还不放心,又在兵制上进行了改革,分全国军队为禁兵、厢兵、乡兵和藩兵四种。......
2025-09-30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法的本质问题的争论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使得法的本质在我国法理学40年发展中无疑成为一个被反复探讨而分歧最大的问题。(二)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学基本范畴的权利和义务,在我国法理学40年发展进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我国法学创新的理论切口。大家一致认为,法学成熟的标志之一在于建构一套科学的范畴体系。对此,法理学界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争论。......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