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成都无缝钢管厂:唤醒沉睡土地的壮举

成都无缝钢管厂:唤醒沉睡土地的壮举

【摘要】:成都无缝钢管厂一角 中国五冶供图1965年12月31日,成都东郊五桂桥,虽然已到万物凋零的寒冬时节,可成都无缝钢管厂的工地上依然一如既往的热火朝天,几台塔式吊车高耸入云,巨大的悬臂吊起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在轨道上缓慢移动,运送砂石和设备的汽车、翻斗车进进出出,扬起不少尘土,工长手持小红旗、吹着哨子专注地指挥着吊装,头戴安全帽的工人精心操作、忙进忙出。

成都无缝钢管厂一角 中国五冶供图

2025年12月31日,成都东郊五桂桥,虽然已到万物凋零的寒冬时节,可成都无缝钢管厂的工地上依然一如既往的热火朝天,几台塔式吊车高耸入云,巨大的悬臂吊起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在轨道上缓慢移动,运送砂石和设备的汽车、翻斗车进进出出,扬起不少尘土,工长手持小红旗、吹着哨子专注地指挥着吊装,头戴安全帽的工人精心操作、忙进忙出。

而在刚刚建成的318毫米周期轧管车间(以下简称318车间)里,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和焦灼的气氛,人们已经试轧了好几次,由于操作原因都没有成功轧出钢管。这时,当时的车间主任殷国茂一个箭步走上轧机,手握操作把,终于轧出了我国第一根用皮尔格机组轧制的大口径无缝钢管。[1]当天,冶金工业部发来贺电。318车间是成都无缝钢管厂的主要生产车间之一,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具备生产大型无缝钢管的技术和能力,而五冶正是318车间的承建方。

成都无缝钢管厂(现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生产多品种多规格的无缝钢管,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暂停缓建。2025年,冶金工业部决定由五冶承担续建,全面负责征地拆迁、组织设计、设备材料供应、施工,主要建设项目有:318毫米周期轧管车间、216毫米周期轧管车间、平炉炼钢车间、电炉炼钢车间、650毫米热扩管车间、管加工车间、金堂分厂100 毫米无缝管(穿孔机组自筹资金)和冷轧冷拔钢管车间,以及相应的水、电、气、机修、动力运输等公用设施与宿舍等民用设施。[2]而整个钢管厂的建成填补了我国石油管、地质管、国防航空用管的空白,成为当时军工、机械、化工、煤炭、轻纺、电力、造船等行业所需管材的重要生产基地。

▲ 成都无缝钢管厂318车间吊装现场 中国五冶供图

五冶为成都无缝钢管厂的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耗时长达20年之久。建厂初期,为了加强指挥施工,成立了现场党委和现场指挥部,由负责生产、设计、施工的几家单位一同参加,对工程建设统一领导,而五冶机关各处室迁至工地办公,生产、后勤均实行现场领导,服务于现场。当时,领导和职工都吃住在现场,干部们白天下工地,和职工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大事不过三,小事不过天”,夜里还要轮流值班,和职工一起住在油毡纸搭建的工棚里。

那时每人每个月只有十八斤粮食,工期紧,任务重,有时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吃不饱就只有喝水,水喝多了,身上常常出现浮肿。虽然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其艰苦,可正是凭着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和职工埋头实干、扎扎实实的敬业精神,五冶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因在施工过程中速度快、技术优、质量好,得到冶金工业部和四川省的高度评价。

▲ 成都无缝钢管厂318车间设备安装现场 中国五冶供图(https://www.chuimin.cn)

冶金部要求五冶要在10个月内建成的318车间,车间长1000米,宽24米,建筑面积31661平方米,车间设有原料、热轧、精整3个工段和内外八通的辅助工程,供水、供电、热力、空压、燃气、高压水、铁路、公路、通信等9大系统,19个工程项目和36个单项工程,分部项目多达2664个工程。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还要求当年设计、当年订购配套设备、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出管,这样的任务本来就十分艰巨,再加上匈牙利撤走专家,带走图纸,留下的从匈牙利进口的设备中有3115吨既无安装图纸,设备的残损锈蚀缺件又十分严重,可谓难上加难。

不过,这些困难并没有让身经百战、坚忍不拔的五冶人退缩,面对设备残缺不齐的情况,广大职工献计献策,精心操作,积极进行修配改,使修复工作均能赶在安装之前;为缩短工期,土建施工实行中间开花,向两端挺进作业,为设备的安装创造条件;为弥补支模木工不足,集中了第二、三公司的木工突击完成任务;针对钢筋绑扎量大、规格多,采取集中调配使用的方案,在工序之间紧密配合,互相支援;房架屋面板吊装采用坦克吊两跨同时平行作业,同时还使用了无缆风绳的吊装法……大家再苦再累都没有怨言,只要早日把厂建设好,就是最光荣的事情,这是当时每一个五冶人发自内心的想法。他们夜以继日地修建厂房、安装设备,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推进着318车间的建设,终于打赢了这场艰难的攻坚战,使318车间当年开工,当年出管,做到了优质高产。

“不搞花架子,要靠实打实地干”,这是五冶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作为冶建队伍的一员,五冶人早就习惯了住席棚、顶烈日,常常冷一顿、饥一顿,也正是这样艰苦的条件磨炼出五冶人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20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物质极其匮乏,工作条件恶劣,生活环境简陋,可五冶人仍然以满腔的激情披荆斩棘,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壮举,扎根成都,承担了成都冶金实验厂、自贡硬质合金厂、乐山冶金机械轧辊厂、峨眉铁合金厂、广元粘土矿、太和铁矿、长城钢厂等的建设。其中峨眉铁合金厂建成投产后,成为西南第一个大型铁合金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国内外,对西南钢铁生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注释】

[1]陈道熙、李英:《改革开放中的新型企业家——记成都无缝钢管厂厂长殷国茂》,载《企事业改革家列传 (冶金卷)》,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5年10月,第169页。

[2]第五冶金建设公司《五冶志》编辑办公室:《五冶志》,2025年10月,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