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一个真实教育故事》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一个真实教育故事》

【摘要】:小A就是这样一个学生,打架斗殴、扰乱课堂,甚至还对苦心教育他的班主任动了手。班主任一生气辞掉了“主任”之职,去了另外一个班级专心做任课教师。就这样,我成了小A的班主任,他成了我的学生。一个“嘿嘿”,让我找到了教育的感觉。不好的事,我表示遗憾;稍微好一点的事,我大加赞扬。我知道,我终于走进了他的心里,用故事,一点点走进了一个坚硬、封闭的内心。

每个班级都会有“刺头”学生,就是那种油盐不进、浑身是刺的问题生。小A就是这样一个学生,打架斗殴、扰乱课堂,甚至还对苦心教育他的班主任动了手。班主任一生气辞掉了“主任”之职,去了另外一个班级专心做任课教师。于是,我被火线“提拔”为该班班主任。就这样,我成了小A的班主任,他成了我的学生。

相安无事不过几天,小A就又在班里与任课教师发生了冲突,并且言辞激烈。当班干部把我叫到教室时,他们已经到了即将动手的地步。看见我来,他先是沉默了一阵子。我以为教育的时机来了,便开口讲刚刚酝酿出来的开场白。话没说两句,他脑袋一歪,眼一斜,不屑地嚷道:“尊敬师长,遵守纪律……你烦不烦,这样的大道理我比你懂得多。”忍住怒气,我让他去办公室冷静冷静再交流。他大声质问:“我为什么要去办公室?我和你有什么可交流的?”忍无可忍,我上前打算拽他到办公室。他一个闪身,摆出一个武术动作,笑嘻嘻地说:“怎么?想和我过过招,你知道老李(前任班主任)是怎么下台的吗?”看看他一米八还多的大个子,再想想他与好几位老师的交手经历,我犹豫了一下转身离开,打算去办公室打电话叫他的父母。身后的他一边跑一边嚷:“大家快来看,老王被我吓跑了,他也不是我的对手呀!”

我真想追上去一脚把他踹倒在地。但是,那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

事后,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整个事件来看,学生肯定是存在问题的,对他的教育不仅必要而且重要;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教育的道理是正确的,学生不但认可而且熟知;从教育的效果来看,效果为零也可能是负数,最后的结局就说明了一切。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教育的内容再正确,如果教育的方法不当,也不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但是,对于小A这样的学生,软办法不灵,硬办法不行,新办法又在哪儿呢?(www.chuimin.cn)

心有不甘,我对小A进行了彻底“调查”。原来,小A是一个读完初三又从初一复读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十分差,只是他刚到这个班里的时候,经常被其他男生嘲笑是个“留级生”,自卑和抗拒让他凭着身高和浑身的肌肉把他们一个个“征服”,小A成了班里的“老大”,打败对手成了他的唯一追求。颇有感触,我写了一篇文章《我不是你的“对手”》,表达了对他的理解:“我真的不是你的‘对手’,不是和你打架的‘对手’。你真正的对手是你自己,你得打败你内心里的自卑,然后去寻找你真正需要的东西……”这篇文章在杂志发表后,我“很不小心”地把杂志落在了小A的课桌上。小A还杂志的时候,不好意思地摸着脑袋说:“老师!嘿嘿!”

一个“嘿嘿”,让我找到了教育的感觉。从此以后,我坚持把发生在小A身上的故事写出来,找恰当的机会给他看。不好的事,我表示遗憾;稍微好一点的事,我大加赞扬。慢慢地,小A没有那么强硬了,“刺”也软了很多。时不时地,我找一些励志故事给他看,他也有事没事地找我聊天。再后来,我在他的作文中被写成了他最信赖的朋友。我知道,我终于走进了他的心里,用故事,一点点走进了一个坚硬、封闭的内心。

小A的转变,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德育:在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强制、灌输之外,是不是还会有更好的德育路径和手段?于是,我开始了基于故事的德育实践,并在不断地摸索中有了收获和更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