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学习特点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学习特点

【摘要】:信息化探究式学习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接受式学习的不足,或者说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绝不能代替接受式学习,这一点必须明确。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不仅在人类的教育史上有伟大的贡献,而且在今天它也是作用最大、功劳最大的学习方式,我们反对对接受式学习的错误批评。站在这个立场上研究信息化探究式学习,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二)体验性信息化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具有明显的体验性特征。

信息化探究式学习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接受式学习的不足,或者说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绝不能代替接受式学习,这一点必须明确。应该说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长处。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不仅在人类的教育史上有伟大的贡献,而且在今天它也是作用最大、功劳最大的学习方式,我们反对对接受式学习的错误批评。站在这个立场上研究信息化探究式学习,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信息化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交互式、协商式、合作式的主动行为,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概念和方法形成更明晰、更深刻的认识。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多样性、体验性、自主性和技术性。

(一)多样性

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多样的。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也着眼于基本科学素养和信息能力的提高。在传授知识和知识量积累的同时,信息化探究式学习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探究性活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实际能力得到培养、获得情感体验,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的学习资源是多样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材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体获得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资源。从类型来看,学习资源包括讲授性的课程材料、相关文献资料库、相关案例库、数据库、学生作品集以及离线的学习资源等,可以是本地性资源,也可以是相应内容的外部链接。从学科来看,信息化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参与的学习活动,各个科目都可以加以运用。在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的初始阶段,普遍应用于自然学科,模拟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后来人们发现,在社会学科中运用信息化探究式学习也能给学生以启发。

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的设计模式是多样的。从获取信息的自主程度出发,可将信息化探究式学习分为接受式信息化探究与发现式信息化探究。在接受式的信息化探究式学习中,信息由学生从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科技馆等)中直接搜集或向有关人士直接询问,所搜集到的信息是现成的,顶多只需略加整理即可。在发现式的信息化探究式学习中,没有现成信息可以直接搜集,而必须由探究者经过观察、实验、调查、解读、研讨等活动过程,通过整理分析来获得或发现。而且发现式信息化探究也有多样化的模式。如观察、实验、问题解决、变量分析、概念澄清、文本解读等。

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的评价模式是多样的。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的评价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因此应将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对认知过程的评价、创新能力的评价等相结合,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评价内容选择不同的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鼓励问题解决方案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引导学生积极反思。

(二)体验性

信息化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具有明显的体验性特征。学生参与实践,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探究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体验性中包含实践性、过程性、情感性和理解性。

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一般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指导实践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与生活、实践应该是统一的。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给了学生直接参与情境进行体验的机会。活动的设计强调问题的情境脉络,强调学习的情境化,强调在真实的实际问题中接触重要的概念和策略,强调把学生引人真实自然的、具有生活现实性的情境中,像真正的实践者那样开展活动,思考和处理复杂的问题。通过在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学生容易理解怎么样、为什么和什么时候这些知识是有用的。这种学习方式所具有的实践性的特点,使学生从做中学,从探究中学,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过分强调书本而忽视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割裂学习与实践的关系,而造成的高分低能的现象。

学生在信息化探究式学习中,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信息化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以及深刻理解信息化探究是怎样导致科学发现的,人类已有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等一系列与科学本质有关的问题。由于信息化探究式学习具有过程性这一特点,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创造和发现,更能接近事物的本源,培养了能力和素养。(www.chuimin.cn)

信息化探究式学习过程有时需要学生们合作。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的情感性不仅让学生学会向他人学习,也让学生在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发现科学本质的艰辛,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信息化探究式学习中,学习不再被视为一种直接真理的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有意义的发现或发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更能理解知识本身的含义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以免学生由于没有亲自参与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导致死记硬背,而造成对问题的不理解。因此,信息化探究式学习的理解性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自主性

信息化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保护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操作、调査、收集与处理信息,每一步都需要学习者主动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必须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思考,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自主建构过程。

信息化探究式学习不仅强调探究过程中知识的建构,而且强调学习过程中知识建构共同体中成员之间的交流、对话、协商与合作。因为信息化探究式学习既是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也是社会性的、工具中介的知识合作建构过程。通过主体之间自主的协商合作,可以促进学习者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此应该处理好自主性和合作性的关系,这两种学习应该有机地结合,各取所长。

在信息化探究式学习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信息化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问题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信息化探究式学习,探究的进度能否由教师预先确定或设计;是否应该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何时推荐学生阅读教科书,或向图书馆、互联网、成人求助?要知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时介入得过早,会阻碍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有时则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危险之中。教师的指导有时根本不必要、不应该,以致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够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要真正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学生的个人知识),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还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

(四)技术性

信息化探究式学习适应信息时代的一大特点是其具备探究式学习与多媒体和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优点,具备现代技术性。在信息化探究式学习中,学生不但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信息和资料为自己的学习服务,而且可以运用某些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注册,选择探究课题,申请指导教师,在开展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通过互联网记录下自己的进展情况,由网站安排的指导教师随时对学生的探究计划和行动进行质询和指导。互联网把来自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专业教育研究部门的教育理论工作者等全国各地的人力资源整合起来为学生的探究服务,显示了的神奇魔力,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也实现了异地实时交互。

信息化探究学习方式的现代技术性也使得学习过程中信息交互频率和广度显著增多。信息时代物质流、精神流、狭义的信息流都在教学中以信息传导,在信息化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信息共享,学生通过各种科技手段进行学习,在信息交互的同时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由于信息化探究式学习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性,在学习活动中,除可以获取多方面的大量的资源外,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思维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