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颁布了《塔里木河流域水政水资源管理暂行规定》。1994年冬至1995年夏,依据《塔里木河水资源管理暂行规定》,利用《塔里木河前期治理项目》和《塔里木河向下游绿色走廊应急输水工程》中已建成的部分工程,在自治区政府的协调和巴州、农二师的配合下,首次向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下绿色走廊泄水2800万m3。1997年12月,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
2023-10-22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是没有价格的,随着水资源稀缺程度的提高,区域内的各级政府开始把水价作为调节水资源供需的一种手段(见表4-2)。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价已根据用水部门的产出变化作过了几次调整。1985年中央政府作出“水利工程都应实行有偿供水”,“农业水费、粮食作物按供水成本核定水费标准,经济作物可略高于水费成本”的政策规定以后,水价逐步向供水成本价靠拢。虽然西北地区农民收入较低,但西北地区水资源价格正朝着成本价的方向过渡,其工业和城市用水的价格则不仅包含了供水成本,而且包含了一定比例的利润。
表4-2 西北地区5省(自治区)农业用水平均价格单位:元/100m3
资料来源:西北地区5省(自治区)水利厅。
新疆用水,其水价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根据用水部门的水资源产出情况收取水费。新疆是从1954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征收水费的。1956年正式规定了水费标准。水费征收方式有两种:其中,国有灌区按用水量收费,每100m3的水价为0.18~0.50元;合作灌区按公顷收费,水稻每公顷收15~37.5kg小麦,瓜菜每公顷收15~30kg小麦,旱作每公顷收7.5~22.5kg小麦。从1978年开始统一按供水量收费的水价为0.1~0.45元/100m3。1983年又改为两种办法,按水量收费的标准为0.1~0.5元/100m3,按公顷收费的标准为10.5~37.5元/hm2。第二阶段是根据供水成本收费。1990年,农业用水按不低于供水成本50%的标准征收水费,水价为0.3~1.35元/100m3。1997年按供水成本的70%收费,1998年按供水成本收费;城市、工矿、石油等企业的水价则在1997年按供水成本加6%利润的标准一次调整到位。(www.chuimin.cn)
青海的农业水费征收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83年)为公益性供水阶段,在这个阶段,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解决,水费只在少数666.7hm2以上的灌区征收,水费标准为7.5~15.0元/hm2。第二阶段(1984~1995年)为低价供水阶段,从1984年开始,把水费征收范围扩展到全省,水费标准也有所提高。1985年,国务院《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颁布后,青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按地区、工程类别、作物种类分别核订的水价,按小麦折价,平均水费为小麦75~90kg(约51.0元)/hm2。第三阶段(1996年以后)为成本水价初级阶段。在1985年出台的《青海省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办法》中,由于青海小麦的面筋度极低,销路不畅,粮食流通放开以后,小麦价格急剧下跌,供水部门以水费名义征收的小麦所带来的收入寥寥无几,根本无法满足其经费开支。为此,青海省在水利固定资产清算核资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15个666.7hm2以上灌区,测算了农业用水的成本价(6.5元/100m3),平均水价达600元/hm2以上。考虑到青海省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水价按供水成本价一次到位确有困难,经多部门协商,农业用水价格以不含折旧的成本价核订,每公顷实收350.85元,约为供水成本价的60%。
目前,甘肃大中型自流灌区平均供水成本为7.6元/100m3,提水灌区为27.1元/m3;小型自流灌区为7.7元/100m3,提水灌区为17元/100m3,井灌区为18元/100m3,普遍高出1994年水价的2~4倍。1998年初,张掖地区对农业水价进行调整,增幅达103%,其中民乐县将水价由3.5元/100m3提高到9.4元/100m3,增幅达169%。陕西的平均水价也已达到11元/100m3。宁夏灌区的水价提高到了1.2元/100m3。与1985年相比,水价上涨幅度在15%~180%之间。
宁夏引黄灌区改按面积收费为改按水量收费的实践表明:选择适宜的计价对象是非常重要的。1983年以前,宁夏引黄灌区实行按灌溉面积收费的办法。由于水费不按实际耗水量计算,谁都设法多灌而不考虑新增水量的边际效益,结果每公顷引水量高达24900m3,总引水量高达72.93亿m3;1983年引黄灌区实行按水量收费后,尽管水价仅为0.10元/100m3,仍取得了节水效果。1985年每公顷引水量降至22410m3,减少了10%,在灌溉面积增加2万hm2的情况下引黄灌区总引水量仍减少到67.85亿m3,减少近7%。这说明选择适宜的计价对象在节水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
目前,西北地区采用水价进行水资源管理的区域逐渐在扩大,水价也在逐渐提高。水价作为一种经济信号,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显著了。可以肯定,随着改革的继续深化,水价终究会正确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反映水资源利用的边际贡献率。到那时,水价将不仅是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还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水价将不仅是提高用水效率、优化水资源在各部门、各地区配置的工具,还将成为反映国家水务政策变化的标志。
有关化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研究的文章
1994年4月,颁布了《塔里木河流域水政水资源管理暂行规定》。1994年冬至1995年夏,依据《塔里木河水资源管理暂行规定》,利用《塔里木河前期治理项目》和《塔里木河向下游绿色走廊应急输水工程》中已建成的部分工程,在自治区政府的协调和巴州、农二师的配合下,首次向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下绿色走廊泄水2800万m3。1997年12月,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
2023-10-22
到1999年底,新疆全区有66个县市开征水资源费,累计征收水资源费9000万元。据1992年统计,全疆共有输水渠道29万km,其中防渗渠道4.2万km,占输水渠道总长度的14.5%,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为0.43。目前,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哈密市、裕民县4个国家级节水示范区已建成高标准节水示范工程0.12万hm2,节水374.4万m3。截至1998年底,15个国家级节水增产重点县共完成渠道防渗面积9.97万hm2,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2.28万hm2。......
2023-10-22
区域间水资源利用结构特征。西北地区5省(自治区)总用水量为786.5亿m3,占该地区水资源总量的36.2%,分别比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高出6%、16.2%和31.9%,这意味着该地区已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表3-2西北地区及各省(自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单位:亿m3注表中的数字是1994~2000年的平均结果,宁夏利用的过境黄河水,是总用水量的8倍。......
2023-10-22
表8-4就是宁夏各地市间水资源禀赋比较表。从单位国土水量来看,全区为13500m3/km2,最多的固原地区,达到了22927.96m3/km2,其后的银川市和石嘴山市也分别达到了17310.44m3/km2和13358.78m3/km2,都超过了全区平均水平。综合上面的分析,固原地区水资源是最丰富的,其次是石嘴山市和银川市,相反,吴忠市水资源是最贫乏的。......
2023-10-22
第一,陕西和新疆的总用水量分别减少1.02亿m3和24.23亿m3,分别下降了1.3%和5.2%;甘肃、青海和宁夏的总用水量分别增加12.15亿m3、2.76亿m3和50.79亿m3,其中甘肃和青海的总用水量分别增长11.2%和11.5%,而宁夏的总用水量则翻了一番多,其增量超过了西北地区总用水量的增量。......
2023-10-22
基于这种认识,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西北地区用水效率的变化上。农业节水是指在维持或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前提下节约用水,其关键是减少农业用水的无效损失。在实践中,西北地区总结出了三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与方法:一是工程技术措施,包括工程、农艺、生物等技术;二是制度措施,包括市场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2023-10-22
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这些水资源对黄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建设以及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资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的用水量迅速增长。黄河上游地区超量引水,超过了其供水量,造成了黄河的断流。这意味着黄河用水量的44%用在27%的耕地上。一般来说,黄河上游耕地的平均生产率不如中下游,而单位耕地所耗用的水量却要比中下游多出一半多,这样的水资源调配显然是不合理的。......
2023-10-22
通过经济、合理、安全、高效的防渗材料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对集流面进行人工防渗处理,以提高集流面的集流效率,进行天然降水的收集利用,是雨水集蓄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表11-1各种防渗材料在不同降水量情况下全年集流效率资料来源: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与实践,2001。雨水汇集蓄存,其目的是为了利用;而充分高效、经济合理地利用雨水是保证整个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体系取得最大效益的关键一环。......
2023-10-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