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华中传播研究

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华中传播研究

【摘要】:之后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与新媒体的专业地位被明确,各地高校纷纷设置新媒体相关专业,对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进入繁荣阶段。目前国内学者对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分为如下几类:一是改革创新类,即结合现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应构建新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应用型新媒体人才、创新型新媒体人才等概念的提出。

由于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人才存在的巨大缺口,自新媒体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以来,学者们就对新媒体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外对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有较多理论和实践成果,如日本的同志社大学媒体学系将“媒体批判”作为新媒体教育和理论研究的起点,选择了重学轻术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媒体和大学双轨并行的教育体制。

新闻传播教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关于新媒体教育的研究也开始的较早。在研究中学者们的观点分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应培育应用型人才,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S.Shyam Sundar认为课程设置必须紧跟最新技术的发展,主张培育能快速掌握最新媒介技术的学生;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培育学习型人才,其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

国内学者对新媒体专业的教育模式研究自1995年开始。最初新媒体教育主要是作为新闻学传播学的一个专业方向而存在,如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在传播学专业、清华大学在新闻专业设置了网络传播方向。之后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与新媒体的专业地位被明确,各地高校纷纷设置新媒体相关专业,对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进入繁荣阶段。目前国内学者对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是改革创新类,即结合现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此类研究数量占比最大,注重在原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如安金伟在《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中指出,国内教育对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与产业的结合还是不够密切,建议我国传播学专业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延伸传播学内涵、优化课程设置、改良专业方向划分,以校企合作等方式寻求发展和进步。[1](www.chuimin.cn)

二是特色培养类,即对新媒体人才培养形成自己的特色。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应构建新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文琼、郝红霞在《全媒体背景下我国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上海地区高校特色培养为例》一文中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应突出所长,各显特色,“3+4”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和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新媒体人才模式等都突出了特色培养。[2]

三是人才定位类,即在研究中指出新媒体人才的类型定位。如应用型新媒体人才、创新型新媒体人才等概念的提出。吴信训在《新媒体时代传媒及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再考量》一文中对创意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