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合唱指挥技巧与艺术思维:掌握音乐强弱的变化

合唱指挥技巧与艺术思维:掌握音乐强弱的变化

【摘要】:对合唱作品音乐强弱变化的把握主要分为以下两点。例如,同样是标记强音记号,在不同的歌曲中,根据歌曲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其实际的强弱是有差异的。事实上,歌曲中鲜明的强度对比,能够为音乐增添更丰富的情感色彩,尤其是在一些需要营造特殊效果的乐句或乐段中,鲜明的强弱对比显得更加重要。

音乐是一门诉诸情感艺术,音乐的强弱是展现情感变化的重要方法,事实上,合唱作品的强弱是依托于节拍而存在的,例如,3/4拍的节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4/4拍的节拍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但是,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完全被节奏的强弱规律所制约。在演唱合唱作品时,一方面,我们应当对谱面上的节拍进行分析,尊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对歌曲内容与情感表达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歌曲中的某个乐段,某个乐句、某个音符应当做何种力度上的改变。在同一首歌曲中,即便是相通的音符或乐句,在力度和音色的处理上都有差异,原因在于每个音符或乐句重复的背后,都蕴含着全新的思想和意义,因此在情感表达上也不会完全一样。倘若合唱者将一首歌曲从头到尾都用一种力度演唱,就无法打动观众,其原因在于没有应有的力度变化,整首歌曲听起来是平淡的、乏味的。

以重复句为例,一般来说,如果在作品中出现重复句,合唱者通常会做加强处理,从而起到增强语气、语势、深化情感的作用。但有时重复句也会出现弱处理的情况,如谱例4-2-1所示,在重复第二个“小宝贝”时,合唱者就要运用更弱、更柔和的语气演唱:

谱例4-2-1:《摇篮曲》

如谱例4-2-2所示,歌词当中出现了三个连续的“我们”,合唱者应当对这三个“我们”做强弱上的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塑造出如回声般的音乐效果。

谱例4-2-2:

事实上,只有在对乐句与词句的构成及其意义形成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把握音乐的强弱处理,不管是一个乐句还是一个乐段,合唱者都要精益求精,寻求力度上与音色上的最佳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收获理想的音乐效果。对合唱作品音乐强弱变化的把握主要分为以下两点。

(一)应重视原作力度的标记(www.chuimin.cn)

在创作歌曲时,作曲家会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性质来设计相应的演唱力度;具体的力度变化主要体现在作曲家在谱面上标的各种记号与术语上。在进行合唱之前,合唱者应当在分析词、曲的基础上,对谱面上的力度标记予以关注,这样就能清晰地了解作曲家根据字义、词情设置力度的依据,也就是说,合唱者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即作曲家进行力度设计的用意所在。这样一来,就能在合唱时实现对力度的合理控制,进而将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恰到好处地展示出来。

(二)把握力度等级与强弱变化的关系

力度等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歌曲中,常常会出现相同的力度符号,但其实际演奏的力度却有所差异。例如,同样是标记强音记号,在不同的歌曲中,根据歌曲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其实际的强弱是有差异的。举个例子,同一个强音记号同时出现在进行曲和抒情歌曲中,但是这一强音记号在表现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在进行曲中,强音记号的演奏强度更强,在抒情类的歌曲中,尽管是强音记号,演唱者也不能将其唱得过强,应当权衡整首歌曲的强弱力度变化,在整首歌曲中“强”即可,也就是说,这里的“强”不能超过一定的度,这一点需要演唱者特别注意。有时候,在一些整体力度偏弱的歌曲的谱面上还会出现“fff”的特强音,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将其唱得超乎寻常的强,在这里,“特强”概念是与周围音符的力度强弱相对,它仅仅是比邻近的音强一点而已,在合唱时应对这一问题进行重点把握。

在合唱时,合唱者还应当对作品的“渐强”与“渐弱”变化有所把握,通常来说,如果歌曲中出现了渐弱符号,那么就意味着歌曲的情绪要逐渐暗淡下来,相反,如果歌曲中出现了渐强符号,那么就意味着歌曲的情绪要逐渐高涨起来。

事实上,歌曲中鲜明的强度对比,能够为音乐增添更丰富的情感色彩,尤其是在一些需要营造特殊效果的乐句或乐段中,鲜明的强弱对比显得更加重要。强度的对比不仅体现在不同的乐句之间,而且还能够体现在某个长音上,出现某个长音上的“先弱后强”或者是“先强后弱”的力度变化,将使旋律变得更为生动、富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