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选项,是一种本能,不属于教育现象;B选项,动物界不存在教育现象。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D选项意为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给学生,是《学记》中提到的启发诱导原则,与题干一致。因此,E选项说法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
2023-10-18
基础题
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形象记忆。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题干中小芳看到题目后浮现出苹果的样子,符合形象记忆的概念。故本题选C。
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语义记忆。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无关。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一年有四季。题干中对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个事实的记忆属于语义记忆。故本题选B。
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双重抑制。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中间部分受双重抑制的影响。早上学习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晚上学习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都属于单一抑制。而白天则受到双重抑制的影响,故早晚时间学习、记忆的效果优于白天。故本题选A。
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过度学习。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过度学习为150%时,学习效果最好。题干中学生20分钟可以掌握,那么学习这些单词共花费30分钟,学习效果最好。故本题选C。
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再造想象。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的描述或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学生根据诗句的提示,想象出了相关情景,属于再造想象。故本题选C。
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无意注意。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强调得客观刺激物的特点有:强烈的刺激;新异的刺激;变化的刺激;对比的刺激,当然包括主观层面得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以及主体的知识经验也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属于刺激物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故本题选B。
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起伏。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它是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故本题选C。
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意义识记。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它是建立在更高智力水平上的记忆。A选项,看成语故事记成语,就是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对成语加以学习,属于意义识记。而B、C、D三项用记数字、时间和诵读法来记单词,都是简单的记忆,属于机械识记。故本题选A。
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内隐记忆。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它是未意识其存在又无意识提取的记忆,强调的是信息提取过程的无意识性,而不管信息识记过程是否有意识。“潜移默化”即属于内隐记忆。故本题选D。
1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记忆品质的特点。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记忆的品质分为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持久性: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准备性: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故本题选D。
1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分类。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活动变化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题干中理发店门口有旋转的灯柱,是一种变化的刺激,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故本题选B。
1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持续时间愈长,注意就愈稳定。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1)注意对象的特点。(2)有无坚定目的。(3)个人的主观状态。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容易保持稳定,故C选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注意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范围)、注意的分配、注意稳定性、注意的转移。其中,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题干中,汽车司机能一边操纵方向盘,一边踩油门、刹车,一边还要观察路面情况,符合注意的分配。故本题选A。
1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特性。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知觉的特性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其中,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题干中,学生坐在第一排和坐在最后一排看老师时,虽然老师在他视网膜上的像大小不一,但知觉到的老师是同样大小的形象,这反映的是知觉的恒常性。故本题选D。
1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动作记忆。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动作记忆是以个体的动作、运动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如对学过的游泳动作、体操、某种习惯动作等的记忆。动作记忆是形象记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操作过的动作所形成的动作表象为前提的,虽然识记时比较困难,但一经记住则容易保持,不易遗忘。故本题选C。
1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注意的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它使人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题干中王同学的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听课任务而被无关的电动玩具吸引,属于注意的分散。故本题选C。
1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类型。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将思维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其中,直觉思维是指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题干中阿基米德“王冠之谜”的突然发现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属于直觉思维。故本题选C。
1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压抑(动机)说。
【参考答案】A(www.chuimin.cn)
【专家详解】压抑说也叫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故本题选A。
1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情景记忆。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等。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经去过的地方。题干中,在头脑中浮现的是9·11的情景,因此属于情景记忆。故本题选B。
2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短时记忆的应用。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一般认为约为20秒,甚至更短时间的记忆。题干所述即为短时记忆的表现。故本题选C。
2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转移。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题干中,已经上课了小明没有从游戏转移到听课的任务上。故本题选C。
进阶题
2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意义识记。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它是学生识记的主要形式。题干中,教师在教学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机智地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买、卖”,达到了永久记忆的效果,属于意义识记。故本题选A。
2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同时对比。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时对比现象。题干中描述的是小姐们、太太们与比较丑的人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让人觉得太太们、小姐们漂亮。故本题选A。
2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所以我们必须和它作斗争。题干中小明课堂上被无关事物所吸引,离开了当前的学习任务,属于注意的分散现象。故本题选B。
2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情景记忆。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情景记忆是指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题干中小王和小李对夏威夷旅游经历的事情及人的回忆即属于情景记忆。故本题选C。
2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注意品质主要包括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广度和注意的转移。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二用”属于注意的分配。影响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中,有一种是必须注意的;而其他活动则是熟练地“自动化”了,无需意识控制。故本题选D。
2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种类。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常规性思维或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直觉思维指的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分析思维是指遵循严密的逻辑程序和规律,逐步推导,然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的思维。题干中县官断案打破常规,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随机应变体现了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故本题选B。
2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特性。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知觉的特性包括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和恒常性。其中知觉的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题干中丽丽比较直观形象的看到“这幅画里有一个女孩”,而爸爸却说“小女孩正在思考问题呢!”两人都是在看到了同一小女孩,只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对小女孩的表情神态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父女间的话语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本题容易混淆的选项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题干中如果丽丽和爸爸看到的是两个不同的小女孩,则本题答案为选择性,但是丽丽和爸爸看到的是同一个小女孩,因此本题依然是理解性。故本题选A。
2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特性。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我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知觉的整体性取决于四种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如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3)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影响知觉的整体性。(4)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第三点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影响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同样一些部分,处于不同的结构关系中就会成为不同的知觉整体。例如,把相同的音符置于不同的排列顺序、不同的节拍和旋律之中就构成不同的曲调,如果曲调的各成分关系不变,只是个别刺激成分发生变化,用不同的乐器演奏或不同的人来演唱,就不会改变我们对其歌曲整体性的知觉。题干中同一首歌曲,无论是男高音独唱还是女高音独唱,我们都可以辨认,是因为知觉具有整体性。故本题选B。
3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过度学习。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过度学习是指在“记得”“学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学习时间,使得对学习材料的掌握达到更高的程度。一般来说,学习程度以150%为佳(即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最好)。超过150%时,人们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效果就会逐渐下降。故本题选A。
3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系列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称为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先学的和后学的容易回忆,中间的较难回忆。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字词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最重要的概念,在一上课将概念放在开头并在结束时加以总结,运用了首因和近因效应。C选项,皮革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霍桑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察的个人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故本题选B。
3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感觉后像。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感觉后像即感觉后效,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视觉后像有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正后像是指出现的后像和刺激在品质上是相同的,比如注视灯泡,负后像是指出现的后像和刺激在品质上是相反的。题干中的例子即是负后像的例子。D选项视觉掩蔽,是指某个物体因另一在空间或时间上与其相邻的物体的呈现而导致可见度降低的现象。故本题选B。
3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防止外部干扰。(2)讲究教学艺术。防止外部干扰,避免强烈的、新异的、变化运动的刺激物的消极影响,这是保持学生注意稳定的必要条件,应妥善处理一些分散学生注意的事件。题干中刘老师上课时带的直观教具放在教室比较显眼的地方,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从而使上课效果不好。故本题选A。
3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记忆过程。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遗忘指个体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再现。题干描述符合遗忘的定义,B和D选项为干扰项。故本题选C。
3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类型。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思维的类型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造性思维也称常规性思维或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题干中曹冲能够想出其他人都想不到的方法属于创造性思维,故本题选A。
有关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高分必做2046题(解析)的文章
A选项,是一种本能,不属于教育现象;B选项,动物界不存在教育现象。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D选项意为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给学生,是《学记》中提到的启发诱导原则,与题干一致。因此,E选项说法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
2023-10-18
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卢梭的《爱弥儿》,深刻地表达了卢梭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是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其思想对康德、杜威等人的教育学说产生了深远影响。该类观点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认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023-10-18
小学生主要处于7—11岁,对应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B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B学生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指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发展是不可逆的,也是不能逾越的。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童年期。......
2023-10-18
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有时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而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A选项表述错误。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也是社会本位论的体现。......
2023-10-18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B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属于制度化教育。壬寅学制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2023-10-18
教育行政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各受理一次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区中学属于区教育局的管辖范围,二者的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是存在于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主要表现于民事法律关系。......
2023-10-18
B选项,课程即学习经验的观点以杜威为代表,认为课程即学生的学习经验。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C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课程三级管理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强调在科技革命和知识激增的条件下,必须按结构主义原理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
2023-10-18
谢老师把问题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会降低教学效能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班主任仅根据同学们的主观判断,不进行实际调查,用刻板印象评判学生,不具有客观性,且行事鲁莽。这一规定并没有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