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与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年龄特征,实现个体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年龄特征,实现个体发展

【摘要】: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题干古妮错过了教育的关键期因而语言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观点认为个体的发展遵循内在的发展顺序、自然的发展规律,这符合内发论的观点。

基础题

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会随着外界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介入而发生变化。故本题选A。

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题干中女生和男生在小学和青春期的身高发育程度和速度是不同的,符合个别差异性的特征。本题容易混淆的选项是不平衡性,不平衡性主要是表现在一个人内部,而题干中比较的是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差异,因此可以排除不平衡性。故本题选C。

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决定论和遗传决定论的不同体现。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白板说”认为儿童就像一张白板,其发展是由外部因素决定的,属于环境决定论;“龙生龙,凤生凤”过于强调遗传因素,属于遗传决定论;“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过于强调教育的作用,属于环境决定论。故本题选D。

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学生主体作用的表现包括: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其中最高表现是创造性。故本题选C。

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身心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教师不能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把儿童的教育“成人化”。故本题选A。

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材料说明后天的环境和社会实践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从另一方面说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会随着环境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而改变。故本题选D。

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的内发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比如,人的遗传、基因等因素。“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霍尔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霍尔认为遗传对于人的影响是起着决定作用的,是教育远远比不上的。故本题选A。

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要求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故本题选B。

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身心发展顺序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循序渐进,即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前进,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让低年级的学生提前上高年级的课程,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中的顺序性,没有做到循序渐进。故本题选D。

1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题干中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属于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故本题选A。

1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外铄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外铄论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注重教育的价值,注重教育改造人的本性。题干描述符合外铄论的观点。故本题选B。

1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身心发展的规律。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教育要适应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抓住关键期促进个体的成长。心理学的研究证明:2—3岁是学习口头言语和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题干古妮错过了教育的关键期因而语言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故本题选B。

1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身心发展的规律。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题干中视觉不好,通过触觉、听觉、嗅觉等其它感官获得信息,体现生理机能之间的互补。故本题选C。

1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高尔顿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高尔顿在《遗传的天才》中指出,“人的能力由遗传得来,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故本题选C。

1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格赛尔把“成熟机制”的表现看作是内部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这属于内发论的观点。故本题选D。

1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和格赛尔。故本题选A。

1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题干表明人的思想、品行等会受到地域、民族等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故本题选B。

1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动因。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观点认为个体的发展遵循内在的发展顺序、自然的发展规律,这符合内发论的观点。故本题选C。

1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决定作用,教育万能论强调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决定作用,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决定了个体的发展。命中注定论不存在,属干扰项。题干意思是当法官、做盗贼的能力是遗传的,所以属于遗传决定论。故本题选C。

2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决定论。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环境决定论否定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确信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是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在起决定的作用。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华生、洛克荀子,题干中表述的是华生的观点,该观点否认了遗传的影响,强调的是后天的训练、环境的影响。故本题选B。

2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www.chuimin.cn)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帮助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机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因此,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的特征进行。故本题选B。

2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不是要使每个个体都保持一样的进步或提高,而是根据每个个体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所以,这句话反映的是教育工作要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故本题选D。

2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主要矛盾以及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主。题干中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符合阶段性规律。故本题选B。

2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环境对人的作用体现为: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人的发展是这几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A、D选项错误;“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这句话体现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故本题选B。

进阶题

2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个体心理的发展。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个体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认知发展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意向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思想品德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指机体的正常发育和生理机能的增强。C选项属于生理的发展。故本题选C。

2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人的身心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但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近墨者未必黑”。故本题选B。

2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和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A选项,“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或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所以这句话反映的是教育或环境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B选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是启发性的教学原则。C选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思相结合。D选项,出自汉·王充《论衡·实知篇》,大意是:不用学习,天生就知道,不用求教于人,什么都明白,自古至今,这样的事从未有过。这句话以否定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凡是治学,必须勤学不已,虚心好问,强调的是学习的态度。故本题选A。

2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遗传决定论。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遗传决定论把遗传看作是决定人的发展的唯一因素。孟子认为人性生来就是善的,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孟子认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要由内而外扩大充实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因此,孟子的观点强调了与生俱来的遗传因素在人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故本题选A。

2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A选项洛克、B选项华生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人物。D选项赫尔巴特赞同洛克的白板说,属于外铄论的学生观。C选项杜威倡导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以开发和培育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在学生观上属于内发论。故本题选C。

3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关键期,是指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变得很小或没有。关键期是不可逆转的时期。关键期不是具体指哪一个时间段,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所以D选项有误。故本题选D。

3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发展阶段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各阶段学生间的“衔接”和“引渡”工作。故本题选B。

3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A选项体现的是遗传的物质前提作用;B选项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现实作用;C选项和D选项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故本题选B。

3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现象。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学记》指出,“相观而善之谓摩”,提倡教学主体之间相互观摩学习,彼此取长补短,发挥集体的作用。认为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相观而善之谓摩”是模仿现象。故本题选B。

3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强调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学生成长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再学习,即使非常勤奋效果也不明显。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故本题选D。

3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人的属性。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早期发展阶段个体与社会接触有限,其发展主要体现的是自然属性;当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社会接触增多时体现其社会属性。故本题选C。

3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个体的能动性。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人不仅是受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表现在:一方面受个体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个体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和自觉性,B、D两项正确;另一方面受个体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因素的制约,个体对外部信息具有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C选项正确。故本题选A。

3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的作用。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故本题选B。

3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是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原因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不包括A选项说法。故本题选A。

3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题干中,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体现了个体发展的完整性。所谓学生发展的整体性,是指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教学活动,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故本题选D。

4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的作用。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学校教育的基础性表现在基础教育、普通教育和通识教育中,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定调”乃至“定性”的意义,对人一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