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老舍纪念馆:揭秘老北京的柿儿秘闻

老舍纪念馆:揭秘老北京的柿儿秘闻

【摘要】:家对于老舍先生来说,一直是种奢侈品。1949年底,老舍先生终于回到了故乡北京,并准备长期在这里生活。那个时候,不流行自己买房,老舍被安排在了北京饭店的一个房间,虽条件优越但没有家的感觉。老舍看重丰盛胡同这所院子,是因为它闹中取静。老舍的妈妈是满族人,虽然贫苦,但是爱干净。在老舍的记忆中,家中柜门上残缺不全的铜活,永远擦得锃亮。在老舍去世的16年后,他的房子被评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家对于老舍先生来说,一直是种奢侈品。他颠沛流离了大半辈子,都不曾有过自己的家。小时候,父亲早亡,使得本不富裕的家境雪上加霜。那个家没能给老舍一个美好童年,倒是给了他疾恶如仇的性格。老舍在14岁时,背着家里报考了北京师范学校。他喜欢这所学校,仅是因为可以免费住宿。他一步跨出了那个穷家门,再也没有回去。

后来他去过济南,住过重庆,也曾在纽约蜗居。在美国的四年里他对家的渴望达到了顶峰,如他在信中说的“有家难回,像个丧家犬。”1949年底,老舍先生终于回到了故乡北京,并准备长期在这里生活。那个时候,不流行自己买房,老舍被安排在了北京饭店的一个房间,虽条件优越但没有家的感觉。后来老舍先生向领导反映,由周总理亲自批准,老舍先生用一百匹布买下了丰盛胡同的一处院子,他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自己掏钱买房的作家。

老舍看重丰盛胡同这所院子,是因为它闹中取静。一方面它不在交通要道上,车流行人都不会很多;另一方面它又处于市中心,挨着王府井商圈,生活十分便捷。加上旁边就有二中、贝满中学、育英女中,也算是难得的“学区房”了。小院有北房五间,东西房各三间,规矩整齐;迈过二门又有一座木影壁,漆成绿色;还有十字甬道,通向东、北、西房;甬道外是土地,可栽种花草。北京人向来爱栽花弄草,老舍先生也不例外,只是常年租房,不能施展“抱负”。他买下院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托人从西山移植了两棵柿子树,甬道两边一边一棵。柿子品种很特殊,是河南产的火柿子,果实橘红可爱。因为这两棵柿子树,宅子得名“丹柿小院”,连他夫人的画室都叫“双柿斋”。(www.chuimin.cn)

小院的另一特点就是干净。老舍的妈妈是满族人,虽然贫苦,但是爱干净。在老舍的记忆中,家中柜门上残缺不全的铜活,永远擦得锃亮。人穷志不穷,仍然得活出精气神来,这个传统被老舍继承了下来。丹柿小院中的花草打理得十分规整,屋里所有的家具,连同上面的小碗小罐,永远一尘不染。在这个小院生活的16年间,老舍共创作了24部戏剧剧本和2部长篇小说,其中话剧《龙须沟》使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称号,而话剧《茶馆》,更是成了永恒的经典。

1966年“文革”爆发,8月24日早晨,老舍带着满身伤痛,离开了自己精心营造的小家,自沉于太平湖。在老舍去世的16年后,他的房子被评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故居已经对外开放,可以让喜爱他的人去这里感受一个真实的老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