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3]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2025-09-29
本书系新教育实验(简称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实验用书,是专业阅读项目指导手册,可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使用,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对阅读的理解
不止一次有人问笔者: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对阅读的理解,与通常意义上对阅读的理解究竟有何不同?
这种不同完全可以从学理上仔细澄清,但这种澄清,也可能是对形成教师专业阅读根本性东西的含混,我宁可用一个蹩脚的比喻:
在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看来,专业阅读是一场真诚而深入的恋爱。
它不是一种冷冰冰的索取利用,也不是出身、外表及家产的交换算计,更不是“天亮以后说分手”的感情消费,甚至不是一味飘在云端不食人间烟火的那种浪漫,而是与真正值得热爱的人之间的全心以待。它需要以自己全部的生命热烈地投入,为之喜,为之泣,为之狂,为之怨,以一颗诚恳而谦卑的心去聆听对方,感受对方,去勇敢地经历痛苦、怀疑、冲突,当然也包括令人战栗的惊喜,直到从对方身上认出自己并融为一体。
与学院派所强调的阅读相比,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不重视抽象的“体系”,强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与实践相互贯通,在贯通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结构”;与消遣性阅读相比,它是提升性的,强调深度阅读,强调用经典阅读构筑健全的知识结构,反对肤浅阅读对思考力的损害;与纯技术性的阅读相比,它反对单纯地将知识客观化、信息化,反对使阅读仅仅成为知识的提取、储存和转移的过程,强调让阅读通过浸润读者的生命来发挥作用;与随机的、偶然的、碎片式的阅读相比,它是基于完美模型的阅读,强调通过一定的路径与方法,构筑具有丰赡的知识结构的专业头脑。
本书的结构
本书由七章构成。
第一、二、三章集中阐释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的基本理念,从理念与实践方面提供了构筑合宜的专业大脑的路径,致力于清除最近数十年来教师专业阅读方面存在的种种误区,并基于以下假设:
1.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
2.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
3.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
4.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
5.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教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
这五条假设意味着,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是建立在对教师知识结构、专业发展基本规律、学科知识难易序列、个体认知理论以及阅读与实践关系的研究之上。
在五条假设的背景之下,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强调对根本书籍的研读,强调知性阅读,强调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而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知性阅读,又特别强调通过共同体共读的方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最重要的是,新教育专业阅读强调解决问题,因此前三章中附录了大量的案例,来解释专业阅读如何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以阅读促进实践,以实践深化阅读。此外,对于读书会如何组织,亦有相应的建议和案例。
第四、五、六章主要提供了专业阅读书目并对其中部分书籍进行了评述,也简略交代了书目的使用方法。第七章提供了部分优秀电影的评介。
书目分三部分。
本体性知识重点图书介绍部分,有意识地针对从小学至高中的语文教学,略微侧重小学语文,因此可供所有语文老师使用。专业知识重点图书介绍部分,是针对所有学科所有年级老师推荐的,力求为理解教育以及职业奠定基础。人类基本知识重点图书介绍部分,也针对所有老师,虽然是超越职业的人类基本知识,但仍然考虑到与教师职业的关联性,在选择上侧重于和教育教学相关联。
选择图书时,本书目严格控制了数量,宁缺毋滥,其中每一本书都经过项目组认真阅读。
此外,我们选择了近30部经典电影,分为儿童电影、教育电影以及人类电影重点推荐,并对这些电影的主题以及与教育的关联进行了评述。(https://www.chuimin.cn)
本书的主要概念
本书中有一些主要概念,是理解新教育专业阅读的基础,兹作说明。
教师专业阅读地图
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地图,是指融结构、路径、书目及评介、阅读方法、使用案例等于一体,永远处于开放之中的全息阅读地图。
也就是说,这张地图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带有自己的基因和生命密码(新教育实验基本理念),它拥有自己的“四肢”,即一个比例合宜的匀称的结构,具有自己的“大脑”,即拥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体现为具体的方法路径,并且拥有自己的“记忆”或者说“经验”,即不断丰富的案例库。同时,它具有一定的交往性,强调通过共同体互动发展。最重要的是,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始终面向未来,永远处于更新变化之中。也就是说,它既有自己的框架,又是优秀实验者不断创造的结果。它会不断地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包括书目的淘汰与补充、根本书籍解读的贯通与深化、专业发展路径的逐渐清晰与丰富、读书会组织的日益成熟和有序等。
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教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所需知识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即所教学科专业知识,约占50%)、专业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职业知识,约占30%)、人类基本知识(约占20%)。这三部分不是各自孤立,而是相互支撑,有共同的知识观和价值背景。对于新教育而言,在知识观方面,强调知识与生命相关联,与实践相关联,最终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教师生命为指归。这决定了在我们的价值系统中,活的知识远高于死的知识,基于实践的知识远高于强调系统的知识。整个知识结构,应最大限度促进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
根本书籍
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此外,那些大多在童年至青年期出现过的,深刻地影响人的生命以及精神气质的书籍,也被称为根本书籍。
不是所有的经典书籍都能成为某位教师的根本书籍。成为一个人的根本书籍意味着,你深刻地理解了这本书,而这本书也成为你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其他书籍的原点。构成一个教师思考原点的根本书籍的高度,往往会影响到这个教师的学术高度。可惜的是,许多甚至大部分教师终其一生,都缺乏属于自己的根本书籍,只是不自觉地被时代风尚所影响,漂浮在词语之中而缺乏根基。
本书提供了一批有可能成为教师个人的根本书籍的优秀图书。
与根本书籍相联系的,是根本概念。根本书籍中往往包含一些根本概念,这些根本概念在根本书籍中被最深刻地揭示出来,并成为教师把握教育问题的根本概念。若无对根本书籍的透彻研读,教师便无法具备属于自己的经过反思的“根本概念”,便容易形成双重概念系统,一是人云亦云的外显概念系统,例如主体性、生成、对话等等;一是自己甚至也意识不到但实际发挥作用的概念系统,例如基于不自觉的行为主义的经验系统。许多教师言说时与教育实践时运用的概念系统不一致,即由此产生,这导致部分教师认为阅读无用。
知性阅读
知性阅读,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研读方法。是指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选择、聆听、梳理、批判,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重建的过程。
知性阅读,类似于传统的精读,但又有所不同。精读侧重于细读,但即使在泛读中,如果读者能够迅速抓住一本书的核心以及框架并开展对话反思,也属于知性阅读。与知性阅读相对应的是感性阅读,指带有消遣性质的快餐式的阅读,阅读者仅凭感觉去感受书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思咀嚼。
新教育实验强调知性阅读,而知性阅读是以对根本书籍的研读作为基础的。进一步的,新教育实验建议通过学校读书会以及网络读书会等方式开展教师共读,这是提升知性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一方面,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也通过网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如何使用本书
本书是一个整体,隐含着一个理想的活生生的“大脑”。虽然推荐的每一本书都是精挑细选的好书,但本书并不是将一批好书拼凑在一起。因为那些好书有相似的背景,基于相同的目标,并且是按一定的结构编排起来的,它是一个有机体。如果仅仅记下书名然后买回来(这当然也是重要的),是典型的买椟还珠。除书目外,本书至少还可能给读者下列启发:反思自己以往选择书籍的尺度,用新的眼光来选择图书;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尝试知性阅读;借鉴阅读地图的基本思想,重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总之,本书竭力使读者反思自己的专业结构,并努力构筑合适的知识结构。
对于学校来说,这本书提供如下协助:给学校充实图书馆提供参考;帮助学校确定教师共读书籍选择范围;为学校组织读书会提供参考。如果是新教育实验学校或者读书会项目学校,必要时可向项目组求助,以获取进一步的资源支持。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这本书可用于师资培训、组织区域性共读活动,以及构筑名师工作室使用。
尽管本书可以提供上述帮助,但本书最大的魅力是它的成长性,它会以一定的速度不断自我更新。因此,使用本书最好的方法是,与本书共同成长。例如可以成为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实验者,进入网络共同体,与全国各地认同新教育理念,有志于专业发展的实验者一同成长,并可能为本书注入新鲜血液。学校亦可以加盟新教育实验以获得更多支持。
相关文章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3]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2025-09-29
(一)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下面根据国内外学者确立的行动研究的基本思想,对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以下的行动研究的步骤:1.发现问题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实际上,教师一贯“科学”的教学行为与学生需要是否相符,是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所以,英语教师要想同时实现以下三个目的: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加强科学研究的能力,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就可以在教学中进行行动研究。......
2025-09-30
个人知识观的知识发展观指出,要密切关注教师专业知识的生长点,即教师自主成长及获得深刻体验的教育现场。另外,PDS学校模式还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可以有机会与大学里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接受新思想、新观点,而且由于实习师范生为教师分担了一部分工作,他们就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提高。......
2025-09-30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直接执行者,也是学科教学质量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要使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更好地承担时代与教育赋予的育人使命,除了英语学科教学自身的变革与创新之外,还需要以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保障。......
2025-09-29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使之可以更好地实现。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和支持主要体现为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促进和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促进两个方面。信息技术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影响和支持是比较明显和直接的,主要以个性体现与个人知识管理为主。......
2025-09-30
具体而言,从个人知识观角度来看,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有以下特征。教师专业知识的个体性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知识不是一种纯粹理性、自然科学式的知识,而是一种充满着个性特征和个人智慧的个人知识。可见,教师专业知识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是一种对话性的知识,通过交流、对话能够变得更加“专业”。......
2025-09-30
《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既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二)对教师的学生观和教学观的挑战英语教学体制改革还要求英语教师改变学生观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教学观。《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该做到: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