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印度河流域:世界历史上文明落后的遗址

印度河流域:世界历史上文明落后的遗址

【摘要】:在世界历史上,与长江流域一样缺乏文献记载却留下丰富考古遗址的还有印度河流域。历史上伊朗高原和印度河流域联系十分紧密,伊朗等西亚势力曾经多次统治过印度河流域,如今的巴基斯坦与西亚各国一样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约公元前3300年,印度河流域进入早期哈拉帕文化阶段。不过就其发展程度而言,这一时期印度河流域尚未迈入文明社会,不仅远不如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也不及当时的欧洲地区。

在世界历史上,与长江流域一样缺乏文献记载却留下丰富考古遗址的还有印度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不仅要早于恒河流域,而且印度这个名称也源于印度河。

古印度雅利安人最早用“婆罗多的土地”(婆罗多是印度传说中的一位伟大国王)来称呼他们居住的地方,印度河的称呼则源自雅利安人梵文“Sindhu”(发音“信度”或其变音“兴都”,中国古代译作“身毒”或“天竺”),意即河流。印度人的西邻波斯人将印度河“Sindhu”按波斯语读成“Hindu”,而“Hindu”一词从波斯传入希腊后则被按希腊语音译为“Indus”,并用来称呼印度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英语的“India”(印度)就是从古希腊语“Indus”演变而来,后来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India”成为印度最普遍的称呼,不过今日印度宪法依然使用两个国名,一个是“India”(印度),另一个是“Bharat”(婆罗多)。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喜马拉雅山与喀喇昆仑山两山脉之间,河流冲积而成的印度河平原是世界十大平原之一。印度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一样大部分是热带和亚热带干旱气候,炎热少雨、万里狂沙,而印度河也和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样滋润着两岸贫瘠干旱的大地。印度河一年一度的泛滥给两岸的农作物带来了充足的水和肥沃的土壤。在古代,印度河是南亚文明的发源地,在今日依旧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农业灌溉和生活水源,河流两岸居住着巴基斯坦80%的人口。

印度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在巴基斯坦境内的部分和最早的农业中心新月沃地间隔着伊朗高原,在约公元前7000年,与伊朗相邻的巴基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最先进入石器时代农业社会。从地理文化面貌上看,巴基斯坦俾路支斯坦新石器文化明显是受邻近的伊朗新石器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俾路支斯坦的主体俾路支高原本属伊朗高原的一部分,现代的俾路支人也是东伊朗人的一支,其最早农牧作物也都来自西亚。历史上伊朗高原和印度河流域联系十分紧密,伊朗等西亚势力曾经多次统治过印度河流域,如今的巴基斯坦与西亚各国一样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印度河流域强盛时期也曾向西北扩张到伊朗高原,今巴基斯坦领土就包括伊朗高原东南部地区的俾路支高原。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印度河流域就受到来自伊朗的影响,伊朗西部山脉和新月沃地同为西亚最早的农牧业中心,伊朗高原和印度河流域的关系,好比黎凡特、小亚细亚高原和两河流域的关系。两河流域的农业在刀割火种时代落后于黎凡特与小亚细亚高原,但随着灌溉农业的出现,西亚的农业中心开始从黎凡特与小亚细亚高原转入两河流域。同样,印度河流域的农业也晚于伊朗高原,出于灌溉的需要,部分伊朗高原的农民向东南迁移到印度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早期最重要的农业遗址梅赫尔格尔就坐落在连接伊朗高原与印度河平原的交通要道上。(www.chuimin.cn)

梅赫尔格尔聚落的人口在公元前6000年就达到了1000人。约公元前5500—前4800年梅赫尔格尔进入二期有陶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陶器和陶窑。除种植来自西亚的农作物外,梅赫尔格尔居民开始了最早的棉花种植,培育出亚洲棉。亚洲棉属于粗绒棉,虽然现今除了印度之外已经很少种植,但在美洲棉引进之前,亚洲棉与亚麻同为亚欧大陆最重要的纺织原料,在中国元朝,亚洲棉已经替代麻成为主要衣料。梅赫尔格尔人还成功将当地俾路支山地牛瘤牛驯化为家畜,瘤牛因肩背上长有巨大的肉瘤而得名,在今日印度和巴基斯坦普遍饲养。除瘤牛外,印度河流域的人们还驯养了水牛垦田。印度水牛属于河水牛,和东南亚的沼泽水牛属于不同品种。

瘤牛

梅赫尔格尔人驯化的俾路支山地牛,因肩背上长有巨大的肉瘤而得名。

约公元前4800年,印度河流域梅赫尔格尔进入三期(公元前4800—前3500年)铜石并用时代,发现了熔炼坩埚、刀、斧、钻、镜、凿、锤、匕首、镯、环、别针、铜条等红铜器物,黄金也开始被使用,还有上釉彩陶和精美的女性俑,这是南亚最早发现的陶瓷雕像。

约公元前3300年,印度河流域进入早期哈拉帕文化阶段。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在这里发现了印度河流域最早的刻有图画文字的黏土和石碑。广义的哈拉帕文化的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3300—前1300年,可分为早期哈拉帕文化(公元前3300年—前2600年)、中心期哈拉帕文化(公元前2600—前1750年)、后哈拉帕文化(公元前1750年—前1300年)三个阶段,有些著作中的哈拉帕文化仅单指中心期哈拉帕文化阶段,即印度河文明阶段。而早期哈拉帕文化则是后来印度河文明的前奏,在这一时期,水利灌溉设施和用牛犁地开始出现,并发现了以青铜箭镞和青铜锄、镰刀为代表的青铜器。到了约公元前2800年,早期的哈拉帕文化进入果德迪吉文化时期,代表遗址果德迪吉已经是一个有城墙和堡垒的城镇,居民住在石基泥砖房中,用来自阿富汗的天青石制作的手镯、珠子以及象牙雕刻和黄金制品是当地的主要奢侈品。遗址中还发现了供小孩玩耍的玩具轮车,说明印度河流域也开始使用轮式车辆。此外还出土了染缸和用染色印版(压印刻版)染制织品上的图纹。不过就其发展程度而言,这一时期印度河流域尚未迈入文明社会,不仅远不如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也不及当时的欧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