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舟山井文化:双桥和盐仓的井

舟山井文化:双桥和盐仓的井

【摘要】:双桥街道地处定海城西,东邻盐仓,北靠小沙,西接岑港,与金塘、北仑隔海相望,全街道陆域面积50.21平方千米,辖6个农村社区,是著名浙东经学大师黄式三、黄以周父子的故乡。本节所涉及的盐仓街道的农村区块主要是指河社区。三槐池井 位于双桥街道浬溪社区百岁村1区103-2号民居墙外,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的《海山风物》认为此井形成于清代。八眼大井 位于双桥街道浬溪社区百岁村2区51号民宅边,墩头山下,俗称大井。

双桥街道地处定海城西,东邻盐仓,北靠小沙,西接岑港,与金塘、北仑隔海相望,全街道陆域面积50.21平方千米,辖6个农村社区,是著名浙东经学大师黄式三、黄以周父子的故乡。境东、境北有舟山本岛第二高蚂蟥山系,包括大尖峰、尖峰岗、里回峰、狭门大岭,境西有白茅山系,东西高山夹峙,境内有狭门水库、蚂蟥山水库等10座水库,山塘6处,正常库容量556万立方米。溪流有狭门大溪坑等39条,自北向南流入海,溪坑总长25千米,其中主河道3条,13.5千米,全街道总蓄水能力近700万立方米。本节所涉及的盐仓街道的农村区块主要是指河社区。

三槐池井 位于双桥街道浬溪社区百岁村1区103-2号民居墙外,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的《海山风物》认为此井形成于清代。石块围砌,近似梯形。三槐池西南侧水潭上建有双眼井,井水与池水相通。井深3.8米,井圈外径0.74米,内径0.48米。井边三槐池围墙上立有一块石碑,上书“三槐池”三字,下面的公禁碑碑文细小,因风化严重已不可辨,据黄氏后人传立于三槐祀黄氏太公任族长时的庚辰年。逢干旱,族长无偿捐出自己的田产挖池供村人取水。三槐公因此在村里德高望重。早前曾有一旧碑,佚失后重新竖碑,即今天见到的三槐池碑。今天的三槐池近梯形,上边略拱形,拱长约8.6米,下边直线,长约8.6米,高13米,池深3米多。

1800年始修的《翁洲紫微庄墩头黄氏谱》中提到过三槐公,说三槐公的三子黄国祥有个继室傅氏,“百余年前,有李斐君先生撰《紫微岙说》曰:‘县史留名,知傅氏为象元之母。’今修缮,乃知柏舟之操,三槐公玉成之与。”文中提到的象元,即三槐公孙子,黄国祥与傅氏的长子叫黄甫栴,号象元。又说,象元生于明朝末年。那么,三槐公捐田掘池的事情就应该在明朝。

《定海县志》载墩头黄氏“朝”字辈于明万历年间从宁波江厦街帅府院迁来,其排行顺序是“朝庭大国甫”,黄国祥是国字辈,那么三槐公应是大字辈,也就是墩头黄氏的第三代。明万历年间是1573年到1620年之间,逾三代,再待三槐公年富力强,德高望重,这个庚辰年就只有在1640年了。按此算来,三槐池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

所谓“兰蕙质,柳絮才,皆女人之美誉;冰雪心,柏舟操,悉霜妇之清声”,可能是三槐公之子黄国祥英年早逝,导致傅氏守寡,守节持家,抚养两子,照顾公婆,为乡人所赞,名留县史。因而有“柏舟之操,三槐公玉成”之述。

而三槐公的孙子黄甫栴,是墩头黄氏第五世。明末舟山动荡,海盗倭寇袭扰,黄甫栴被海盗俘去,逃脱后,迁居慈溪,采野果,吃粗粮,在异乡受尽侮辱。后去杭州,与卖柴的佣人结交,生活窘困。最后,因一个机会给人写诗,展露才学,人家才知其诗书礼仪之家出生,便请去临平讲学,传授《诗》 《礼》庭训。而之后的黄式三,从辈分上来说,又在黄甫栴五代之后了。至于黄式三是不是黄甫栴嫡系五世孙,因未见到谱系,未敢判断。但从祀号来说,黄式三正是三槐公嫡系七世孙。

槐花井 位于双桥街道紫微社区侯家74号前,因井旁有一株奇特的槐花树而名之。井呈长方形,长2米,宽1米,深1.5米。井水冬暖夏凉,四季清澈,常年不绝。旁有长方形池潭,长8米,宽3米,深1.5米,池分三格,周边皆石条石块筑成,外与溪坑连。此井水源来自狭门水库和狭门龙潭坑,水质优,旱年不枯,供400—500人饮用有余。槐花井在定海西乡片远近闻名,有“南有槐花井,北有潭陈井”之说。槐花井也是旧时紫微侯家一带乡民赖以生存的水源之一。

民间传说槐花井与茶人谷内的锦线龙潭女龙有关。说的是侯家一大户人家小姐,深谙女红,尤其擅长绣龙。某年夏天大旱,庄稼枯死,水井干涸。都说龙会化雨,侯小姐决心一展绣技,绣条龙试试,或能降甘霖,救旱情。白绢银针金线,她白天绣,夜里绣,茶不喝,饭不思。七七四十九天后绣出了一条黄鳞金爪、栩栩如生的金龙。小姐把绣品放在阳台上,让金龙吸收日月霜华,不想一日,小姐忽然发现绢上的金龙好像在动。她把金龙绣品拿到村里的槐花井里,那金龙果然遇水现真身,欲腾空而走,小姐不忍,脱绣花鞋想把龙舀到鞋内,带回村庙里供奉祈雨,不料金龙腾起万丈水帘,就地一滚,滚出一条溪坑来,挟裹起小姐朝北边的狭门方向飞去。小姐的母亲见女儿出去未归,又眼见女儿在空中被龙挟走,急得在后面追,边追边唤女儿名字。每唤女儿一声,金龙就回头一次,溪坑就弯一道弯,母亲共唤了十三声,所以从侯家到狭门的大溪坑里留下了十三道弯,每道弯里都有一个较深的水滩。金龙最后钻入了狭门里陇的一个深水潭里,即为洞底府龙潭。

槐花井是一口冬暖夏凉、味道清甜、永不干涸的龙泉井,那棵自传说中过来的古槐树,受龙泉滋润,竟不知道长高,也不知道长粗,永远保持两三米的个儿,主干根部到离地一米高的地方只剩薄薄的半轮树皮,主干之上却是绿叶茂密,每年春天还能长出白色的槐花。因龙而仙,这棵槐花树、这泉槐花井就这么把简朴的侯家村落引入狭门大溪坑神话的磁场中去。(www.chuimin.cn)

五眼井 位于双桥街道浬溪社区百岁村1区136号东侧,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此地原为水田,村里为解决百姓吃水问题而凿。四眼并排成一列,第五眼位于四眼之西北侧。井圈圆形,外径0.75米,内径0.5米,井深2.9米,井内架有石横梁。水泥井台,面积约50平方米,四面有水泥矮墙围护,西侧有一长排洗衣板。

八眼大井 位于双桥街道浬溪社区百岁村2区51号民宅边,墩头山下,俗称大井。井台长8米,宽6米。上宗黄始迁祖于明初迁来此地,距今已有约650年历史,原先利用墩头山麓山溪挖潭取水。村民介绍,八眼大井最早只有四眼。此处有多路山溪汇入,所以遇干旱天,其他水井干涸,此井不涸,周边居民都来此处挑水饮用。大概80多年前,在四眼井边又掘出四眼。当时新老四眼井之间用石墙隔开(但井底下水是通的),方便井台上面铺设石条石板。2000年前后修整时,在石板石条井台表面浇上了水泥。井台周边原是天然大石头围筑,修整时改用水泥围墙。此井在民间影响很大,凡村里老人过世,最后洗浴身子,其家人皆来此井买水(按照习俗必须买,不能白取)。

上宗黄池潭 位于双桥街道浬溪社区百岁村2区29号民宅门口对面,据70余岁的村民夏期定先生回忆,此池潭是由其做泥水匠的父亲夏双阳带领他和众黄氏村民一起挖的,已有40年左右。池潭长12米,宽6米,深3米。因常有人落池,在池潭周边筑了围墙。为方便百姓打水,只在池潭的西北角架设两只井眼。一方一圆,方的边长0.6米,圆的内径0.5米。井眼下无井壁,附近内侧有若干石板石条架起来的池埠,此池水已不能饮用,仅做洗刷用。

莲花庵井 在双桥街道南山社区顺丰村茹侯山下莲花庵后墙侧。井深3米,圆井壁,直径1.5米,井圈方形。周边青竹、树木等植被丰富,水源充足。看得出,是个由原生态的山泉眼或者水穴改造挖掘而形成的水井。茹侯山在定海古志书中是个很有意思但一直未曾被弄明白的存在。在定海茹侯庙的碑记中,说茹侯是唐开元年间(713—741)莅任翁山的官员,在他任内,筑塘围田,捍卤蓄淡,渔盐咸丰,禾桑俱实,当时翁山县的富足闻名遐迩。人们为纪念茹侯,将茹侯居所的山岙称为茹坑岙,将茹侯所居村庄命名为茹侯村。茹侯山上产灵芝,今河虹桥与石礁紫微相连的连绵高山上,就盛产野生灵芝。所以,包括茹侯、茹侯村、茹坑岙、茹侯山、茹侯庙,实际上构成了定海历史地理文化中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考证的系统性空白。莲花庵和茹坑岙在康熙《定海县志》紫微岙图中有标注。如今,莲花庵内莲花井和莲花庵侧以莲花庵命名的山塘的存在,是一个山谷、水脉和定海另一个人文渊薮的遗痕。

施家井 位于双桥街道桥头施,为施姓人家所凿。井深3.1米,井口呈圆台体,上窄下宽,由整块石料打磨而成,高0.28米,上直径0.66米,下直径0.76米。井口处有两个对称的锁扣洞,属标准的民间圆形筒井。井水常年清澈甘洌,旱不降,涝不升。

泉香井 位于盐仓街道河社区共裕泉香井路。泉香井内壁直径0.9米,井深4米。最迟凿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井圈刻“壬寅年泉香井”六字,与光绪十年(1884)《定海厅志》所标注河岭上的泉香亭遥相呼应。井所在的路叫泉香井路,在河(菜岙);亭所在的路叫泉香路,在大西岙。除了名相同,它们之间还有一个共同之处:跟河有关。井在河社区内,亭在河岭下。不过,今天,井尚在,亭已没影。

泉香井的来历还有个故事,据说是菜岙刘家太公在此落户后掘井,掘了4米深未见有泉眼。太公觅得某山涧有泉水处,用水桶盛满水,沿路浇洒过来,一直到井眼处。刘家太公供奉三牲五果,忏念,请井神开泉眼。两天以后,泉水果真喷涌而出,算是把水龙引进井里来了。

刘家堂两眼井 位于盐仓街道河社区虎山东麓刘氏宗祠门口,井深7米。宗祠后另有一井,称后井。据刘氏宗祠祭文介绍,刘家先祖出生于镇海贵驷桥,携妻迁此定居,育二子,世代垦荒垒田、耕樵饲牧为业,生息繁衍,平安度日,已近20代,按排行分别为“明汝君德益忠孝显其宗千载承祖茂百世振家声”。清时刘氏已形成大族门宗,康熙四十四年(1705)建造的刘宅大屋至今尚在。旧时四周乡邻称“祠堂旁边新屋里”,指的就是刘家大宅。民间相传,刘家宗祠在虎山脚下,宗祠挑檐前打有两眼井,族人谓为虎之双眼。宗祠正前方有一方形水潭,族人谓为虎之大嘴。虎山向西连绵至双桥狭门郑家,所以族人有句谚语形容该虎山:“吃吃菜岙刘家,拉拉狭门郑家。”祠堂门联曰:“遵祖宗二字日勤日俭,教子孙二行惟读惟商。”内堂正中是“天地君亲师”牌位,两边柱联为:“祖德宗功绵长百世,水源木本裕积千秋”,旁有壁联:“爱其所亲,敬其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