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西域图志》绘制十二幅历史地图

清代《西域图志》绘制十二幅历史地图

【摘要】:《西域图志》的作者们依靠什么绘出了这么系统的西域历史地图?[2]该书就是利用这两次测量的西域地图按比例缩小绘制而成,不仅直观地显示了西域地理,也为绘制西域历史地图提供了科学的蓝本。再次,凭借乾隆皇帝和撰述诸人对西域历史地名的考证。总共十二幅西域历史地图,皆以当时清朝的西部疆域为界,具体说,每图东边起自通往西域要道的玉门县,西边则以葱岭作为历代西域的西部疆界。十二幅西域历史地图绘制十分精细。

西域图志》卷三《图考三》为“历代西域图”,在历史上第一次绘制出西域地区自西汉明朝的12幅历史地图,加上该门卷一之“皇舆全图”和“西域全图”,不仅构成了自有历史记载以来西域地区上下一千八百年的地图,为后来西域历史地理图像的制作和检索奠定了基础,而且对西域疆域的构建和后代对西域诸地名的考证提供了极为形象和经过考订的地图资料。

《西域图志》的作者们依靠什么绘出了这么系统的西域历史地图?首先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和二十五年(1760)至二十六年(1761)的两次用西方科学方法对西域90多个测量点的经纬度、时刻、晷度、北极高度、东西偏差及昼夜节气等的测定,为绘制当时西域地图提供了精确数据。这两次西域测量的情况,笔者已经在第二章第二节有所论述,书中载:

我皇上缵承前烈,宏启新疆,准噶尔部、回部并入昄章,分命臣工,乘传履勘,方舆晷度并得诸目击身亲。远近翔实,订证旧图,务俾无苗发爽。进御之日,宸章宠冠。自此冰天火州与腹地川原,同登指掌矣。[2]

该书就是利用这两次测量的西域地图按比例缩小绘制而成,不仅直观地显示了西域地理,也为绘制西域历史地图提供了科学的蓝本。其次,乾隆时期曾经要求西域各位驻防大臣在各自辖区进行地理勘测,绘制其辖区地图。这种地图填补了两次西域测绘地图的地理空隙,提供了各个具体地方的地形地貌及方位距离,为《西域图志》撰述者在考证古籍中的地名地貌记载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再次,凭借乾隆皇帝和撰述诸人对西域历史地名的考证。这些考证几乎散见于全书,尤以卷四卷五列表为集中。

通过研究,撰述者发现:“历代史传考西域者,莫详于汉唐。而道里远近,则班《传》[3]尤备。东自玉门,西讫葱岭,天山南北诸国方位较然。三国以还,虽诸部强弱、分并不一,而疆圉之广狭可推。若其山水形势,则古今莫之能易也。”据之,“兹绘历代西域图,其周袤大概以皇舆西域为准,自两汉以下,得图共十有二。定其山川方位,次其列国相距道里,率权舆《汉书》及历代正史。虽沿革靡常,而崖略可睹。此二万余里中,考诸前代,多有风教不通之境。虽汉唐之经营开置,而或仅遣使一至,或但遥设州府。其间时绝时通,总不入幅员之内。爰摭前史统论西域之大略,附诸篇末以资考证云”[4]。总共十二幅西域历史地图,皆以当时清朝的西部疆域为界,具体说,每图东边起自通往西域要道的玉门县,西边则以葱岭作为历代西域的西部疆界。这一系列历史地图证明,自伊犁往西,直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历来都是中国的领土,彰显了乾隆帝及撰志臣僚们强烈的国家疆域意识。

十二幅西域历史地图绘制十分精细。我们试将其中的“前汉图”与《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西汉“西域都护府”图相比较,发现自玉门关、阳关往西,其南道,自鄯善(楼兰)起,若羌、小宛、且末、精绝、戌卢、扜弥、于阗、渠勒、皮山、莎车、西夜、子合、依耐、蒲犁、乌秅、难兜、罽宾、大月氏诸国鱼贯而列,南道西逾葱岭尚有大宛、安息、休循、捐毒诸国,两图所绘完全一致。其北道,由车师前王庭沿北山、波河往西,车师后王、卑陆、郁立师、东且弥、西且弥、劫国、危须、且末、焉耆、单桓、乌贪訾离、蒲类、乌垒、渠犁、捷支、龟兹、姑墨、温宿、尉头、疏勒诸国上下左右排列,往北尚有乌孙、康居等大国,两图所绘基本相同。(www.chuimin.cn)

从十二幅西域历史地图中,我们还能了解到古代各王朝对西域地区控制的情况,大体两汉、三国、北魏、唐、元控制较为严密,而晋、北周、隋、五代、宋、明则控制不够,不少地方王朝未曾设治。由此可见,西域地区的稳定或者说国家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与国家的强盛和政局安定有直接关系。

卷三之末,还有《历代西域图说》之文,以三千余字的长文,通过对自《史记·大宛传》张骞通西域后历代对西域的控制与治理情况的叙述,撰写出一篇系统的自西汉至明代西域地方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史,并总结道:

统观历代经营西域之迹,大率详于山南而略于山北。如汉之都护校尉,唐之四镇,俱在山南。犹且户口不登于天府,贡赋不入于司农,聊示羁縻之方,曾无开置之实。至山北诸境,汉张骞仅获一履其地。唐虽遥置都督诸州,亦复名存实去。有元西北疆域稍广,然考《元史·西北地附录》,纪载弗详,规为未备。惟我圣朝德业鸿远,举从古未抚之西域全境,井牧其地,而冠裳其民,设官定赋,与赤县神州相比埒。是不惟创建非常之原,而大荒以西,不啻鸿蒙之开辟矣。岂非极覆帱之无外,为旷古所莫及者欤。[5]

在赞颂乾隆皇帝统一西域之功的同时,对历代王朝控制西域的情况进行了总结,由之,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西域地区对大一统中国发展和进步的极端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