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4月24日,江苏路街道统战工作研讨会在街道文化娱乐中心举行。2007年9月21日,民盟长宁区委和江苏路街道举行“共建文明社区”签约仪式,挂牌成立“长宁民盟社区服务工作点”,为长宁民盟首次在社区设立的服务工作点。街道利用社区资源平台,为民盟社情民意和课题调研等工作提供服务。......
2025-09-30
2025年起,根据全国城市社会福利工作会议精神,各街道、居委会发动群众,开展包护社会老人工作。街道、居委会依靠社会力量,相继建立老年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服务。街道会同公安派出所、工商所、房管所、环卫所、粮管所、地段医院等为困难老人提供的特殊服务,居委会组织能工巧匠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等。
2025年,对107户孤老建立包护小组,由专人负责孤老的生活起居、照顾、关心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以及80岁以上的老人,定期全面核实并访问。
2025年,除了抓好各里弄的孤老保护小组外,还买了一台洗衣机,10月21日,在里弄开办老年服务站,对烈属和孤老实行免费服务,对其他老人服务采取迁移收费,11月19日,又开办一所敬老所,安排3名基本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孤老入住,并专门安排了一名退休同志免费料理他们的生活。
2025年,创办家庭敬老室,解决烈军属,孤老和身边无子女老人用餐、洗衣服等生活困难,街道范围内有5户孤老被列入范围,主要有日托服务和上门服务两种形式。
2025年,江苏街道建立首批居家养老家庭,使老年人在家里能得到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面对面、心贴心服务的需要,拓宽养老服务的方式和对象范围,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首先确定社区最困难老人,为其提供上门服务;同时通过社区服务网、社区热线等信息需求提供服务。服务对象:一是城镇“三无”(无工作单位、无收入、无子女)老人;二是6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基本不能自理老人;三是家庭成员无力照料的老人;四是有突出贡献、需要护理的老人;五是根据服务能力扩展的其他服务对象。护理员优先从下岗人员中招聘,根据服务需求逐步扩大。护理员必须通过民政部门组织实施的护理员培训,持证上岗。护理员可以作为机构服务人员的组成,也可以是松散的形式,其收入来源于服务所得。
表7-4-2 服务项目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尚处于摸索阶段.区民政局和街道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经费来源于区募委办福利事业类经费和街道帮困基金。主要用于四个方面;一是上门护理中经济困难老人的补贴支出;二是家庭护理员的培训费用补贴;三是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必要的启动经费补贴;四是其他必要开支。申请服务(补贴)程序:一是老年人通过社区服务网、热线电话或向居家养老服务部提出要求提供服务的申请,其中经济困难老人同时向街道社会救助管理所提出要求补贴的申请。二是社区服务网或热线电话将服务需求信息汇总至居家养老服务部,居家养老服务部派员上门核准服务需求,确定收费标准,签订服务协议,指派护理员上门服务。三是街道救助管理所对老人经济情况进行调查,核准补贴标准,开具补贴凭证。四是居家养老服务部对服务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向老人收取护理费用(或向救助管理所结算、收取补贴费用),并向护理员结付护理报酬。
是年,实现全区10个街道、镇唯一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落实22位老人的居家养老,一对一实地实行人上门服务,丰富为老服务内涵。
2025年,发动交行长宁支行设立“爱心献功臣”助困金,依靠社会力量对社会优抚对象开展居家养老。(https://www.chuimin.cn)
2025年,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法,对社区困难老人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由民政局拨专款,街道匹配资金聘请护理人员,定时定人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服务,截止到11月底,共服务159人次。
2025年,探索为老服务新思路,采用社会化机制和市场化手段,创办一家非正规组织:常帮——太丰助老服务社。通过制定操作方案、公开招标、选择单位到成立进入试运行等一系列前期工作的开展,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为老服务走市场化的新路,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作为支撑,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由民政局拨专款,街道匹配资金聘请护理人员,定时定人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服务,截止到9月底,共服务192人次。
2025年,居家养老作为区政府实事工程项目,根据区政府下达的2025年度居家养老服务指标数246人,街道居家养老中心超额完成,完成服务老人数250人。
2025年,根据民政局关于居家养老工作的重点部署和全年指标计划,对区下达的居家养老指标数为496个、安康通任务135个提前全部完成。在拓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上,推进居家养老项目化服务,到居委会进行摸底调研,开展西浜和福世项目化服务试点,逐步推进,使社区102位老人享受到项目化服务。
2025年,新增居家养老185个,占全年189个指标的97.9%。为解决居家养老老人就餐难,上半年通过对第一网格(长新、愚三、岐山)的调研,4月2日,第一网格“老年爱心午餐”正式开张,有36位老人在就餐点用餐。8月,万村为老综合服务点正式投入运行。为社区老人提供就餐、文化活动等服务。
2025年,幸福养老体系目标实施第二年,新增居家养老206个,共有居家养老1 076个。完成街道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的装修和设备添置工作,建成社区综合食堂就餐点的建设,做到13个居委会老年人就近午餐的全覆盖。
2025年,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制,成立由老年协会作为考核主体的助老员绩效考核工作小组,每月对每一位助老员评分,有效促进助老员的优质服务。深入老人的家中,工作小组成员既是考评员又是社区老年人的关爱员。启动利西综合性助餐点为第四网格老人送餐,社区助餐点实现全覆盖,全街道共有130名社区老人享受“助老爱心午餐”。老年人日托所月收托老人24人。完成“为老实事项目”——新增就餐点1个(岐山金福第二养老院就餐点)的目标。
相关文章
1992年4月24日,江苏路街道统战工作研讨会在街道文化娱乐中心举行。2007年9月21日,民盟长宁区委和江苏路街道举行“共建文明社区”签约仪式,挂牌成立“长宁民盟社区服务工作点”,为长宁民盟首次在社区设立的服务工作点。街道利用社区资源平台,为民盟社情民意和课题调研等工作提供服务。......
2025-09-30
统战工作成为街道的特色工作之一,年内被评为市社区侨务工作先进集体。街道侨联向社区广大归侨侨眷发出开展“聚侨心,促和谐活动年”倡议书,并为老归侨和百位70岁以上侨眷独居空巢老人与社区侨眷志愿者举行“侨韵联系卡”结对仪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归侨落实6项医疗服务项目,赠送血压仪。......
2025-09-30
1959年底,长宁区委员会第一总支改名为江苏路街道办事处。1960年3月,办事处内设机构3个,随着地区建设的发展,机构部门几经变化,到2010年办事处内设11个机构部门。1960年3月,街道办事处内设劳动生产科、生活福利科和教育卫生科。机关工作人员增加到130人。是年9月18日,正式成立财政经济、社会发展、城区管理、综合治理四个委员会,组建街道城建监察队。撤销街道监察队建制,其人员划转长宁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
2025-09-30
2000年,对132名适龄青年履行兵役登记,确定74名适龄青年为预征对象。2001年,适龄公民数246人,兵役登记数246人,应征公民数246人,大专4人,高中114人,初中119人,高小5人,独生子女数241人,体检51人,完成冬季征兵13名。在完成兵役登记后,经体检、政审基本合格预征对象7人,其中女兵1人。2010年,共有1 250名适龄男青年参加了兵役登记,登记率93.36%,预征对象14名,其中有1名是适龄女青年,大专以上学历的适龄青年有2名。......
2025-09-30
截至2010年,居民小组52个;户籍人口3 972人;常住人口3 238人;居委会工作人员7人。为了避免矛盾的升级,居委会能及时劝止,并搭建平台开展调解,调解不成的,规劝双方经过司法途径予以解决。居委及时和工地开展沟通,把工地整改的方案告知居民,同时把居民的合理诉求告知开发商。居委会配合工地做好各项施工的预案,要求工地把对居民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居委会工作人员6人。......
2025-09-30
对本市30岁以下目前尚在领取失业救济金的失业人员,组织参加由西区劳动力市场举办的各类技能培训。对街道失业人员中重点难点对象由居委会提供信息后进行调查,共计排出重点难点人员30人,通过各种途径已全部安置就业。1999年新年伊始,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在去年调研基础上,深入各居委会,调查社区门卫、自行车车棚等岗位就业情况,拟定了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安置方案。......
2025-09-30
2001年7月11日至8月10日,在街道130余名干部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党性、党风、党纪”专题教育活动。2010年,街道党工委根据《“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
2025-09-30
解放初,区人民政府曾采取相应措施,但未根治。一是愚园路以北进展较快,棚户比较集中的大、中、小三处都已着手改造,最大的1 000户大棚户区已进入建设后期,将在今后两三年竣工。中棚户区江苏路256弄已初步拟定改建方案预计1990年前可改造完毕。旧区改造1993年,对西诸安浜路383弄一期、宣化路35—147号、延安西路895弄等18处实行旧房改造和道路拓宽工程,面积共计48 222.06平方米。2010年,完成旧居住小区综合整治291 312平方米,超额完成3年计划。......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