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黄海银湾盐大澳:登沙河历史文化图本

黄海银湾盐大澳:登沙河历史文化图本

【摘要】:1登沙河、棋杆河和柳家河都是由西北向东南而流入黄海盐大澳的。盐大澳,因登沙河入海口处原有大面积盐田而得名,“澳”意为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因此,盐大澳堪称古人类的一个海鲜大厨房或者是海鲜大冰箱。日军大本营提出了大孤山、大连港、小平岛、大小窑湾和盐大澳5个备选地点,最后才决定把盐大澳即现在的杏树街道猴儿石河口作为登陆点。1904年5月5日,日军第二军乘70艘运送船向辽东半岛进发来到了盐大澳。

1

登沙河、棋杆河和柳家河都是由西北向东南而流入黄海盐大澳的。

盐大澳,因登沙河入海口处原有大面积盐田而得名,“澳”意为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登沙河区域自古就有码头,包括东北方向的杏树街道猴儿石和西南方向的棋杆河口、登沙河口。

所谓盐,天生曰卤,人生曰盐。就是说,由卤到盐一定要经过人的加工,是人的劳动让盐变得可以食用,是人赋予了盐灵魂,让盐有了文化内涵。

这里盐田的记载是从明代开始的,大明金州卫的煎盐军曾驻扎在这里。根据《辽东志》所述,金州卫每年额盐为209830斤。实际这里晒盐、煮盐的历史会更久远,也许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

村屯名字常常就是一个地区的密码,不经意间就说出了历史和出身。例如登沙河山东头村有一个“小盐场屯”,那里昔日就是一著名盐场。屯里居民多以熬盐谋生,故屯以小盐场命名。

登沙河白家村也有一“盐场屯”,这里于民国时期辟为盐田。盐场屯原属孟家嘴子屯,后来盐工逐渐集居,由此而得名。这里背倚土岗,面迎海口,盐田连片,解放后金县盐场登沙河分场曾驻此地。

从空中俯瞰,盐大澳海湾呈狭长的三角形,实际也是金普新区的一个小三角洲

这个小三角洲,北起杏树街道邹家嘴子,南至大李家城山头。海岸线长约33公里,面积约60平方公里。水深自西向东递增至10米,海底多为沙质,其中马坨子岛至蛋坨子岛一线分布着许多岩礁,海口滩涂广阔,潮间带宽5公里左右。其南部海岸陡峭,岸下水深流急,为老金州的著名渔场,而城山头上还遗有辽金时期的古城遗址。

这个小三角洲,城山头在西为屏障,广鹿岛在南为门户,马坨子、蛋坨子为前哨,小黑山在后是一条“U”形曲线的山脊;海湾则是三面环陆,又汇集了三条河带来的矿物质营养成分。在古代,这样的地理环境就是人类的避风港,也是众多生物的产卵区、育婴所和休栖地。

盐大澳的滩涂及近岸岩礁,一直盛产的海产品有文蛤、牡蛎、对虾、毛蚶、香螺、泥螺、紫贻贝、刺参、海胆、黄花鱼、黄姑鱼、带鱼、梭鱼等等。在历史上多由沿海居民自由采捕,解放后成立了养殖场。

因此,盐大澳堪称古人类的一个海鲜厨房或者是海鲜大冰箱

曾经,一叶扁舟风波里,鱼肥蟹美虾满仓。

老登沙河人,谁没有在盐大澳赶海的回忆呢?

我曾经多次到段家社区的海岸线来看海,前方是一个浅滩,据说落大潮时都能走到上面去。这一片海滩上就有花蚬子、小螃蟹和海参等。过了滩涂再往前看就是广鹿岛,第一次在这里看让我十分惊讶:广鹿岛距离这么近啊。

盐大澳与长海县广鹿岛之间的这片海域,又被称为里长山海峡,是历史上日本侵略者经常来袭扰挑起战事的区域之一,例如明代的倭寇和近代的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

明代望海埚战役时,倭寇的船只就是在这里登陆的,最后也是在登沙河口被全歼的。

这里,真应该有一块碑来记载这场战事。

2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时,日军大本营要求第二军迅速在辽东半岛登陆,然后从正面攻打俄军的旅顺港要塞。

在日军第二军登陆地点的选择上,他们却存在着很大分歧。日军大本营提出了大孤山、大连港、小平岛、大小窑湾和盐大澳5个备选地点,最后才决定把盐大澳即现在的杏树街道猴儿石河口作为登陆点。而杏树街道当年属于登沙河区域,一直到1948年才从登沙河区划分出去而独立成为杏树屯区(乡镇)。

1904年5月5日,日军第二军乘70艘运送船向辽东半岛进发来到了盐大澳。指挥登陆的第二军司令官是日军大将奥保巩,下属的第三师团长大岛义昌即后来的“关东州”第一任长官。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连中山广场上的那个大铜像就是大岛义昌的塑像。

日军在这里架起6座栈桥。登陆的第二天风急浪大,日军把登陆地点逐渐向西南海岸线转移,一直到现在登沙河所属的段家社区和范家社区海岸。到5月13日,日军第二军的第一、三、四、五、六师团6万余人全部登陆完毕,开始了日俄金州南山之战。

同年6月6日,乃木希典率日军第三军两个师团三个旅团4万余人,再于盐大澳一带登陆。这时,乃木希典的长子乃木胜典已经在攻打金州南山俄军阵地时阵亡,他迅即赶到南山战场,追悼其阵亡之子。

因此,盐大澳的名字,后来也频频见于中国近代史料之中。

3(www.chuimin.cn)

当年,盐大澳河口有大面积的盐滩。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从1935年始,登沙河盐田达到56130公亩(1公亩=0.15亩),那时,这里的盐田是由日本东洋拓殖株式会社经营的。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乃当年侵华日军的一名退伍陆军中将叫宇佐川一正创立的,现在大连中山广场6号楼即交通银行大连分行所驻楼就是日本东洋拓殖株式会社的大连总部楼。那时,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年产盐达到25000吨,金福铁路的运量很大一块就是往外运盐。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盐田在哪里呢?段家社区、白家社区、范家社区、马蹄子社区都曾有盐田。

我去采访段家社区时,书记李鹏昌带我去看了日伪时期盐田的一个工业遗迹

我们驱车沿着龙岗路到段家社区的海岸边,在一很窄的土路路边停下来。下车后,我才发现左侧有一水泥浇筑的基础遗迹,上有两个大转盘似的铁件,螺丝杆很高但锈迹斑斑;右侧不远处是一道高高的水泥墩式闸门。原来,这就是东洋拓殖的一个盐场所在,涨潮时,海水从这里涌进去,然后关上闸门,就可以在里面的盐池晒盐。

盐业历来一本万利,可惜这个工业遗址也被破坏得比较严重。除了水泥墩上的几块大铁疙瘩,水泥闸门和洞桩的建筑上已经找不到有文字和历史标志的痕迹了。

尽管如此,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日本殖民统治掠夺资源的见证。

4

在盐大澳里,马坨子岛是一颗明珠,可惜很多人还不知道。

从空中俯瞰,马坨子岛是一个长三角形状,周围的海蚀地貌斑斑点点,看上去它更像是一个海里的生物。

上岛要先到海边的小码头,小码头的这处海湾是一泊船良港,通商贸易、船舶往来曾经兴隆一时。

小码头的海岸边是明清时期的一处金厂。滨海淤泥中多有沙金,过去这里的居民也多以淘沙金为业,故屯子就名为“金厂”。

关于金厂,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有一个《满蒙研究汇报》杂志,该杂志1917年第16号《诗林文坛》专栏刊登了一个叫池内秋峰的日本人写的汉诗,就写了登沙河所属的姜家堡子会和长岭寺会。

长岭寺会四十六村

长岭寺边稀世尘,绿荫浓处压芳春。

请看金厂湾头月,并得白沙兰水滨。

诗尾的注解是:长岭寺会面临海湾,有金厂港,管内三港之一也,又有李兰河注于海湾。

在金厂这个小码头换乘一小艇可以上马坨子。海岸边距离马坨子约3公里,小艇10分钟左右即到。在船上看这片海域,湛蓝而清澈,开阔而浩瀚,湛蓝是蓝宝石的那种蓝,开阔是心旷神怡的那种开阔。小艇两边的海面上,漂着养殖区的鱼鳔状大球,也是一道风景线。

马坨子岛上岸的地方,是一个非常狭窄的梯状台阶,一面是海,一面紧靠着水泥坝,走上去时是让人心惊胆战的。上去后,顺着一条路往岛中央走,处处风景。岛中有一海神娘娘雕塑,面容十分慈祥;还有一天后宫小庙,细看石碑碑文的记载,就知道是登沙河企业家王成满投资重建的。

全岛面积仅有0.5平方公里,海拔为23.5米,岛岸线2.3公里。海域四周是产生风景的海蚀地貌,这里又盛产海产品。向导说,到海滩下面你随便走走,就可以捡到海参和牡蛎。

蛋坨子在马坨子西边,面积比马坨子小,有人说,两个小岛可以穿连起来成为一条绝佳的路线

我说,马坨子岛真是一个好去处。它的好处,有与世隔绝的味道,又近在眼前,非常适合于文青搞创作,适合于情侣度假放松,适合于享受孤独和疗伤,适合于逃避和修行……

总之,在岛上搞个条件好点儿、价格高点儿的民宿,浮躁、郁闷、闹心、拧巴的现代人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