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复至前,复如初,手慄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巫至死不知其非鬼。他妻子扶他上床,终于胆吓破而死,皮肤像蓝草一般颜色。那巫师直到死也不知道用砂石掷他的是人而不是鬼。......
2023-11-29
1402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叔燕王朱棣赶下皇位,不知所终。他的老师,一代名臣,被尊称为“读书种子”的方孝孺因为拒绝给朱棣撰写即位诏书惨遭杀害,并被灭十族(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九族和他的弟子门生),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巨大的“惨”字。
殊不知,三十多年前,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死于暴君之手,那时,方孝孺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
方克勤在《明史》中是有传的,名在《循吏列传》之中。循吏者,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之地方官吏也。纵观方克勤虽不漫长却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完全无愧于“循吏”这个后人赋予的光荣称谓。
如果我们有幸穿越历史时空隧道回到明朝初年的山东济宁府,耳边可能会不时响起这首情真意切、优美动听的歌谣:“孰罢我役,使君之力。孰成我黍,使君之雨。使君勿去,我民父母。”歌中的“使君”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济宁知府方克勤。
方克勤到任第二年的盛夏,济宁城的城墙出现坍塌,守城将领强迫大批老百姓顶着炎炎烈日垒墙修城。彼时正值麦收时节,田中庄稼等待收割,一旦耽误了农时会有很大损失。被驱赶着修筑城墙的百姓们怨声载道,“哭声闻数里”。爱民如子的父母官方克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以至于辗转难眠,废寝忘食。几番斟酌之后,方克勤抱着“民病不救,焉用我为”的精神大胆上书中书省,请求停止筑城,保障农时。时任宰相的胡惟庸也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立刻同意了方克勤所请。当停工的命令传到济宁时,老百姓欢呼雀跃、一片沸腾,纷纷叩头感谢方克勤的救民之恩。
济宁百姓刚刚忙完麦收,老天爷就恰如其时、恰到好处地来了一场甘霖,缓解了绵延多日的旱情,为夏播的进行准备了充足的条件。老百姓把这场及时雨的降临也归功到他们爱戴的方知府身上,到处传扬着方大人以爱民之心感动玉皇大帝的美好故事,由此可见方克勤在济宁府任上的善政是多么深入人心,由此也可见中国老百姓是多么朴实善良,是多么敬爱他们心中的好官。
此后几年内,在方克勤的努力下,济宁每年都五谷丰登,百姓安乐,可谓家家有余粮,一府皆丰足,户籍翻了一番,税赋增加了将近十倍。
在关注农业的同时,方克勤对于教育也非常重视。他在府内各州县设立学舍,聘请学官,广招学子,一时间济宁府学风大盛,各州县学舍都呈现出1800年前孔夫子办学授徒时的动人场面。
方克勤不但勤于政事,关爱百姓,而且廉洁正直,两袖清风,因此深受济宁百姓爱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好官后来却被卷入了明初四大案(另外三个大案就是广为人知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和经济领域的郭桓案)的空印案,并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空印案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要理清“空印”是个什么概念。根据《中外历史年表》所言, “空印”就是还没填写具体内容就已经盖了印章的违规做法。“空印”的做法虽然不合法度,但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钱粮审计上一直在沿用此法,未曾修改。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二:其一,钱粮,特别是粮,在长途运输过程中肯定会有损耗,如果发运时就填好数据,肯定跟到达京城时的数量有所出入;其二,当时交通远不如现在发达,既没有高铁、飞机,也没有汽车、火车,如果到达京城审计完数量后再返回原地盖章,那会浪费很多时间和人力物力。
可是,朱元璋某次到户部视察时忽然感觉这样做不对头了,他觉得如此运作之下,肯定会有很多公款、公粮进入了私人的腰包。按理说,朱元璋的想法也没有问题,而且也有办法补救,就是把开始发运时和到达京城时的数量都填在文书上以供查验。但是,朱元璋是个对贪官污吏刻骨仇恨以至于心理有些变态的皇帝,他一怒之下发出的是这样的圣旨:与此事有关的部省府州县正职全部处以死刑,副职以下官吏杖一百,充军边疆。
当时正在京城审计钱粮的大小官员们都成了元朝遗留制度的替罪羊,其中可能有罪有应得的贪官污吏,但爱民如子的清官方克勤不幸也名列其中。顺便说一下,因为受小人诬陷,方克勤当时已从济宁府被贬到了浦江县。
大明洪武九年,秋风萧瑟的十月,方克勤在京城遇害,临刑之时,他知己身无过,神色不改。方克勤被害后,其子方孝孺扶柩归乡,将其葬于宁海县东北山中。大学者宋濂深知其冤,亲自为之作铭以表缅怀……
有关历史的真性情. 元、明、清卷的文章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复至前,复如初,手慄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巫至死不知其非鬼。他妻子扶他上床,终于胆吓破而死,皮肤像蓝草一般颜色。那巫师直到死也不知道用砂石掷他的是人而不是鬼。......
2023-11-29
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糜粟万计。右《越巫》、《吴士》二篇,余见世人之好诞者死于诞,好夸者死于夸,而终身不知其非者众矣,岂不惑哉!当时正值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在姑苏自称吴王,与本朝争夺天下,战事还未决出胜负。上面是《越巫》、《吴士》二篇。......
2023-11-29
今人熟悉台州有“台州式硬气”,作为地方风格标志,都是从中学语文课本中得来的。“台州式硬气”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初大儒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台州宁海人,史载方孝孺早年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世人遂称为“正学先生”,靖难之役后,天下人敬重式气节,均尊称之为“正学先生”,习称“方正学”。......
2023-07-18
在留学期间,方声洞担任中国留学生总代表、同乡会议事部长、同盟会福建支部长等职。第二天下午5时30分,方声洞等人在黄兴率领下向两广总督署发起总攻。就在这场战斗中,方声洞阵亡。[4]颖:王颖,方声洞的妻子,同盟会会员。方声洞写此信时,王颖在日本。[5]旭:方声洞的儿子。为了祖国光复,为了人民的幸福,明知此行九死一生,但方声洞却义无反顾。......
2023-12-03
由这个故事我们引出一个问题——到底是谁过上了好日子?港方开出高薪聘他出山,遭其婉拒,港方随即将薪水提高一个档次,又被回绝。他经营葡萄园虽只能过极简朴的生活,若想上馆子、买衣服都得周密筹划,不能随便乱花一个铜板。这情景使香港人转不过弯来,既然此公生活上如此捉襟见肘,为何面对百万元的合同,居然能不受诱惑仍蛰居农舍?这样的事例,可能出乎中国人的意料,因为中国人对成功、失败、快乐、悲哀有比较概念化的模式。......
2023-12-06
五百三十年前的一个秋日,一位州官登上了州城东北的山头废垒,极目远眺,心潮澎湃,随口吟成七律一首,是为八景诗之一的《烽台远眺》。“东山”今名烽台山,因山头原建有烽燧望台,故名。依山而上,山势北折,是谓“烽台梁”。赵宗理先生的《宋金德顺军之战》一文,为我们展示了八百多年前发生在烽台山的一幅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画面。遥想当年祝公登台远眺情景,似历历在目:诗人遥望故土,微茫难求;俯瞰脚下,山川相俦。......
2023-09-27
可是,如果这成长较快或成就较大的一方反过来是妻子的话,那么两人之间的相处磨合就往往是比较难以逾越的关卡了。曾经,有个事业做得极有成就的女性无奈地问我:“难道我会赚钱是错的吗?”最后,我想特别提醒女人思考的问题是:到底是谁成就了谁?因此,当我们略有成绩并志得意满时,我们该扪心自问: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2024-07-17
咸丰二年,曾国藩在湖南举办湘军,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曾国藩认为,左宗棠平时用兵取势甚远,审机甚微,可挑大梁,不可久居人下,埋没人才。此时曾国藩对左宗棠的信任已是无以复加。曾国藩与左宗棠之间有矛盾是自然的。曾国藩平生自认为以诚信为本,假如按左宗棠所言,则无异于欺君罔上。于是曾国藩上折反驳左宗棠,称洪天贵福可能已死,而黄文金为纠合太平军余众伪称尚存,这是古来常有之事等。......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