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斜坡地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顶面竖向位移不再呈对称分布,在下坡脚一侧达到最大,其值分别为21.5 mm和92.0 mm,后者是前者的4.3倍;差异沉降分别为3.3 mm和23.0 mm,后者是前者的7.0倍。......
2023-10-03
以上所开展的地基变形耦合关系分析,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工程对策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反映到实际工程中即为:对于普通水平地基,基本上可放松路堤填筑速率的要求;对于普通斜坡地基,应适当注意控制地基侧向变形,当地面横坡很陡时,更应如此;对于水平软弱地基,在填筑初期,可适当放松侧向变形控制,但在填筑后期,应高度重视侧向变形的快速增加;对于斜坡软弱地基,填筑初期,应以沉降控制为主,填筑后期,则应以控制地基侧向变形为核心目标,即地基土体在产生竖向压密的同时产生侧向变形,而侧向变形可能引起竖向沉降的进一步加剧,可采取地基内实施打入桩与下坡脚处抗滑桩侧向约束等联合处治措施。
图4-29 4种工况下离心模型试验位移响应
注:因结构对称,水平软弱地基下坡脚处地基剖面最大侧向变形为左右坡脚处地基剖面侧向变形绝对值的平均值。
下面进一步通过试验验证上述分析的正确性。根据文献[9,10,17]所开展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图4-29给出了水平软弱地基路堤、1∶10斜坡软弱地基路堤、打入桩加固的1∶10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和抗滑桩加固的1∶10斜坡软弱地基路堤4种工况下,下坡脚处地基剖面最大侧向变形Uxmax、地基顶面最大竖向沉降Uymax及相应的地基变形系数K的比较(位移响应已按照模型率换算为原型)。需要说明的是,限于试验条件,未真实模拟路堤水平分层分步建造,仅获得了填筑完毕,即离心试验结束时的位移响应,且均为桩间土截面。按照模型率80,对应原型路堤高8 m(斜坡软弱地基路堤中心线高7.88 m),斜坡软弱层厚6 m,打入桩截面尺寸为0.40 m×0.40 m、长6.5 m、梅花形布置、桩距2 m,抗滑桩截面尺寸为1.5 m×2.5 m、桩长20 m、桩距6 m。
分析图4-29,可知:水平软弱地基最大侧向变形、最大竖向沉降的绝对值均较小,而斜坡软弱地基最大侧向变形、最大竖向沉降的绝对值明显大于水平软弱地基;水平软弱地基的变形系数K为0.33,而斜坡软弱地基的变形系数K高达2.00,是水平软弱地基的6.06倍,这充分说明水平软弱地基主要表现为地基竖向压密沉降,侧向变形大致为竖向沉降的1/3,而斜坡软弱地基侧向变形已占据绝对主导,是竖向沉降的2倍;就工程对策而言,打入桩或抗滑桩加固均可一定程度减小地基的侧向变形与竖向沉降,且从变形绝对值减小效果来看,打入桩强于抗滑桩,但打入桩、抗滑桩分别导致斜坡软弱地基变形系数降低约28.5%、32%,说明抗滑桩抵抗地基侧向变形的能力略优越于打入桩。
图4-30进一步给出了根据文献[9,10,17]所开展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所绘制的4种工况路堤荷载作用范围内斜坡软弱层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的分布等值线图(均已按照模型率换算为原型)。由图可见,因横断面对称性丧失,与水平软弱地基不同,斜坡软弱地基位移明显向下坡脚方向倾斜、集中。打入桩、抗滑桩加固均能约束斜坡软弱地基位移,但两者的加固机理存在差异:打入桩加固后成为复合地基,土体的强度与模量提高,从而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地基的侧向变形与竖向沉降均减小,稳定性提高;而抗滑桩是一种大截面侧向受荷桩,作为被动约束,加固对防止地基产生横向剪切破坏效果显著,对桩前及桩周有限范围内土体的水平位移有一定约束作用,但对于地基沉降变形,尤其是路堤中心附近的地基沉降的约束效果有限。
图4-30 4组工况离心模型试验所获位移等值线(等值线上数值单位:mm)
从工程施工监测方便的角度出发,实际工程可直接采用下坡脚处地基表面的侧向变形(使用位移边桩监测)与路堤中心线处地基顶面的竖向沉降(使用沉降计等监测)之比值,作为斜坡软弱地基的地基变形系数,观察其随路堤分层分步填筑而动态变化的趋势,从而较好地实现动态反馈信息化施工,以确保工程安全实施。
有关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力学行为及工程对策研究的文章
普通斜坡地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顶面竖向位移不再呈对称分布,在下坡脚一侧达到最大,其值分别为21.5 mm和92.0 mm,后者是前者的4.3倍;差异沉降分别为3.3 mm和23.0 mm,后者是前者的7.0倍。......
2023-10-03
本书具有如下特色:从研究对象和内容上看,本书密切结合我国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西南山区斜坡软弱地基,从科学修建路堤工程的技术需求出发,阐述了斜坡软土的工程特性,探讨了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变形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初步构建了强度与刚度并重、稳定性与变形兼顾的双指标设计体系,明确了典型工程对策的处治效果及机理。......
2023-10-03
蒋鑫等[21]基于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研究了在路堤分步建造过程中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变形与稳定性变化,探讨了设置反压护道和放缓路堤边坡对填方工程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复式滑面出现的可能性,认为复式滑面是否出现这一现象与斜坡软弱土层的厚度密切相关。QIU等[22]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斜坡软弱地基公路路堤的变形行为及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
2023-10-03
研究人员也已开始初步尝试将可靠度的理念引入到斜坡软弱地基稳定性分析中。当采用了工程处治加固措施以后,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工程力学特性等方面较之未采取相应加固措施会产生何种程度的改变,有待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西南山区多发地震,针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开展的研究目前仍较少。......
2023-10-03
整体边坡方法所获整个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破坏概率PF为58.5%,比全局最小方法高0.7%,这说明整体边坡方法对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稳定性评价更趋于保守。......
2023-10-03
表1-1不同地面横坡下斜坡地基处治措施[45,46]表1-2高路堤与陡坡路堤稳定安全系数[46]注:区域内唯一通道的三、四级公路重要路段,高路堤与陡坡路堤稳定安全系数可采用二级公路的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46]指出:针对陡坡路堤,应在掌握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填料来源及其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地基处理、结构形式、排水设施、边坡防护等综合设计。铁路及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同时指出陡坡路堤应设排水措施,并采取防渗加固措施。......
2023-10-03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变形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相关人员对在不同的软弱层特性影响下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变形规律有何变化,不同的影响因素在变形中所占的权重如何等均缺乏统一认识,从而直接影响了工程措施的科学选择,极大地增加了工程风险及造价。......
2023-10-03
其中括号内数据表示软弱层模量、地面横坡或软弱层厚度的具体取值。表4-4竖向沉降各因素极差分析4.3.3.3基于侧向变形的软弱层性状多因素显著性分析两组正交设计侧向变形各因素极差分析及显著性由大到小排列如表4-5所示。......
2023-10-03
相关推荐